康小紅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第二人民醫院 甘肅定西 748100)
臨床研究顯示,慢性胃潰瘍是消化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者在發病后臨床癥狀以飽脹噯氣、饑餓不適和上腹疼痛為主要的癥狀表現[1]。若患者病情較為嚴重,還有可能出現黑便或者嘔血的情況。慢性胃潰瘍在臨床上的發病因素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例如幽門螺桿菌感染[2]、長期吸煙和大量飲酒等。若患者胃內有較為廣泛的幽門螺桿菌分布,并且其中的數量較多,在進行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測時,無論選擇侵襲性的檢測技術還是非侵襲性的檢測技術,最終的檢測結果都相當敏感,并且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而這些因素也是慢性胃潰瘍的重要發病因素。慢性胃潰瘍的合并發生對患者的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均會造成重大影響,慢性胃潰瘍疾病在臨床中很多見,屬于消化系統疾病?;疾〉捏w系和原因很多,例如環境原因、遺傳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飲食習慣,還有精神原因等。該病屬于一個慢性的過程,并且終身伴隨[3]。本次實驗探究飲食護理干預對慢性胃潰瘍患者血壓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影響,且獲取良好的成果?,F報道如下。
抽取本院2019 年5 月至2020 年10 月收治的70 例慢性胃潰瘍患者為實驗對象,采用計算機排列法進行分組,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5 例。
實驗組男性17 例,女性18 例;年齡53~75 歲,平均(61.8±4.4)歲。
對照組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齡55~78 歲,平均(64.2±4.8)歲。
全部患者均排除精神異常,并知曉此次實驗,簽署有關協議。
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信息未發現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實行傳統護理。包含膳食指導,檢測血壓并仔細記錄,按時復診,告訴患者必須遵循醫囑服藥。
實驗組患者實行飲食護理干預。內容如下: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講解飲食對于胃潰瘍愈合的重要性,使患者了解良好的飲食習慣是自身康復的關鍵。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每日的飲食調整與營養平衡之間的關聯,這樣能夠使患者積極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在進行患者的飲食護理時,護理人員需要考慮患者平時的飲食習慣,結合患者基本狀況,例如患者年齡和體重等。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和患者家屬共同協商,使患者在接受治療時能夠對飲食方案更為依從,這樣能夠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護理人員還可推送小食譜,使患者能夠每日享受到不同營養的美食,這樣對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來說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慢性胃潰瘍患者還需要多注意飲食,增加每日攝入的營養,盡量選擇易消化和低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其中包含雞蛋、牛奶、豆漿、稀飯、瘦肉、豆制品、水果和新鮮蔬菜等??梢远嗍秤檬[、大蒜、蘑菇、蘆筍、海產品等富含硒的食物,身體中硒含量增加會降低胃癌的發生,同時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以幫助潰瘍盡快康復,但也要注意不能食用油炸或者辛辣的食物。另外,火腿、臘肉、芹菜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能食用,因為會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加重胃的負擔。盡量避免喝咖啡和濃茶,不熬夜,戒煙酒,保持心情舒暢。保證生活有規律,注意保持睡眠充足,因為如果睡眠不足,身體的排毒功能也會降低,導致毒素在體內堆積,不利于慢性胃潰瘍的康復。
此外,患者要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進食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吃過燙的食物,不能過量飲食,因為都可能對胃造成刺激和損傷,都可能成為誘發胃癌的因素。另外,患者應每天保持適量運動,比如慢走、快走、打太極、打羽毛球等,能夠讓身體素質提高,減少各類疾病的發生。
應用本院自制表格對兩組患者的炎癥指標以及醫治總有效率進行統計。
臨床統計相關數據時使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明確為正態分布時使用均數()統計病患臨床數據及病患基礎資料。對于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最小值~最大值)表示,使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例數,采用t、χ2對臨床數據進行檢測;以P<0.05 記錄存在統計學意義,否則記錄不存在。
治療完成后兩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改善,而實驗組在飲食護理后,總有效率達到33(94.29%),高于對照組的27(77.14%),組間差異對比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實驗組患者的各項炎癥指標數據明顯更低,提示實驗組患者體內的炎癥狀況得到有效的控制,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炎性指標對比
臨床中,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疾病,也被稱為疣狀胃潰瘍或者痘疹狀胃潰瘍?;颊甙l病后會出現飯后飽脹、反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癥狀,隨著病情不斷的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黑便、休克等癥狀[4-5]。近年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導致這一疾病的發病年齡和發病人群整體來說較為廣泛。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醫務人員發現飲食護理主要根據患者文化水平和自身對于疾病的認知開展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關于胃潰瘍疾病的知識。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并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這樣能夠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支持度[6],而在開展對患者的護理時,護理人員也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飲食習慣,主動做好與患者的綜合交流,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合理調整自身的飲食[7-8]。飲食習慣對于胃潰瘍的康復來說極為重要,所以護理人員應當給予患者不同的飲食調整,借此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在進行慢性胃潰瘍患者的健康教育時,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動,有助于使慢性胃潰瘍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度得到提升。此外,還需要對患者給予個性化飲食指導,護士要充分地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包括患者胃潰瘍的嚴重程度、服用藥物、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工作量等,并與患者一同制定飲食方案。使慢性胃潰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自我管理水平得到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