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遐

一般人在40~50 歲時會出現視力老化,俗稱老花眼。但也有人到了60 歲以后,突然不用戴老花鏡也能看清楚。這時候反而需要警惕,因為這很有可能是白內障的表現。
有一種類型的白內障,醫學上稱為核性年齡相關性白內障,主要表現為晶狀體核的密度增加,變黃,硬化,到一定的程度,晶狀體的厚度增加,使得眼球的屈光狀態暫時表現為近視,給人的感覺就是視力好像變好了。但隨著白內障的逐漸發展,視力會直線下降,變得看近、看遠都不清晰了。
此外,當血糖急劇升高時,老花眼也會表現為突然好轉,原本視力正常的患者則會出現近視。但這種屈光改變一般都是暫時性的,當血糖降低時,視力又會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屈光水平,但是糖尿病癥狀卻會加重,這其實是糖尿病眼病的一種。
“圍絕經期”是指女性從開始出現絕經趨勢,直至最后一次月經的時期,通常發生在女性45~55 歲,歷時長短不一。50 多歲絕經后再次來月經,很多女性會驚喜不已,仿佛遇到了人生的“第二春”。但其實,這并不是件好事兒,它可能暗示一些疾病的到來。
絕經后出血常見的原因有:生殖器官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癌;生殖器官良性病變,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宮頸息肉等。
患高血壓11 年的趙女士(化名)血壓控制得一直不好,但有幾天血壓突然變得正常,她高興地以為高血壓痊愈了,開心得不得了。但沒多久就感覺胸悶,到醫院檢查確診心肌梗死。
醫生解釋,這是因為高血壓造成了明顯的心臟損傷,使心臟沒有“力氣”泵出更多的血液,當心輸出量下降時,就會出現低血壓,進而會造成腦、腎以及心臟本身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這種情況比高血壓還要危險。
一般來說,早期房顫患者心慌的感覺會比較明顯,心跳時快時慢。當進展為持續性房顫后,人體可能會對上述癥狀出現耐受,持續性房顫還有可能導致心率相對緩慢,所以患者自我感覺似乎是“好轉”了,因而忽視治療。其實這恰恰是最危險、最需要治療的人群。
上了年紀,黑發變白發是自然的生理過程,很多老年人都希望銀絲再變烏發,但是已經變白的頭發突然自己變黃或變黑,反而需要警惕腫瘤的可能。特別是同時還伴有皮膚變嫩、性功能亢進等現象,這很可能是垂體腫瘤、腎上腺細胞癌等嚴重疾病發生的早期信號。此外,一些內分泌及神經系統的慢性疾病,也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從而出現頭發顏色突然發生變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