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媛
為滿足新形勢下國有資產管理的需求,國務院于2021年4月1日起頒布實施了《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38號)?!稐l例》中對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實際管理工作許多環節做出明確指示,例如什么是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歸屬問題;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具體的權利與責任;各行政事業單位應按照什么樣的標準來配置、使用、處置國有資產及具體操作流程;在預算管理中怎樣與國有資產管理相銜接;在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工作中應注意的方面及具體執行標準;明確國家應建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以及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資產報告內容、報送對象,并按規定向社會公開;明確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各責任人在國有資產管理中的監督義務及法律責任。
事業單位作為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機構,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內容,為社會發展提供物質保障。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規模迅速提升,這就要求加快建立與現代國家經濟建設能力相適應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經濟的高速發展要求國有資產的利用率提高,這僅僅依靠一己之力就可以實現的是不現實的,國有資產管理具有鏈條管理的特征,必須樹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全局意識,建立健全各部門銜接機制,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各部門、各個崗位在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中擔負各自權利與責任,責、權分工明確,共同組成高效運轉的科學管理體系,為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國有資產管理奠定基石。使國有資產積極有效的運轉起來,避免發生資源浪費,充分發揮資產價值,提高事業單位自身服務能力。
自2019年1月1日起各級事業單位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構建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會計核算模式。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核算,事業單位取得的國有資產計入“庫存商品”或“固定、無形資產”科目,當庫存商品被領用時,減少“庫存商品”科目,增加“管理費用”或“業務費用”科目,固定、無形資產則自資產增加當月開始計提折舊并進行攤銷,相應增加“管理費用”或“業務費用”科目。預算會計則按收付實現制進行核算,沒有費用科目,事業單位取得國有資產時,直接增加事業支出。
就目前來看,事業單位人員沒有現代化的國有資產管理概念,重購置輕管理、重資金輕資產的資產管理理念普遍存在。事業單位屬于公益性機構,沒有效益壓力,單位資產都歸國家所有,國有資產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既不影響單位的年度評優,也不影響個人的年度考核,造成事業單位管理層不重視資產管理。為了體現工作業績,只是一味爭取資金,購置一些并不符合實際需求的國有資產,造成資產閑置,資源浪費。
事業單位大部分沒有專職管理國有資產的機構,將國有資產采購、入賬、盤點、報廢管理工作集中在財務部門,資產的管理維護放在使用部門,這不符合單位內控管理,也不利于單位內部的績效考評,還引起了一些管理中的問題產生。
1.資產重復配置、資產閑置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采購均要通過政府采購,政府采購工作隸屬財政廳,現行事業單位的政府采購工作都在財務部門,單位財務部門一是對單位業務部門需要的專業性強的國有資產并不了解,容易造成采購的資產與業務部門的實際需求出現偏差的現象,造成資產采購重復或者采購回來的資產不能滿足業務部門實際工作需求,造成資產閑置。二是對本單位閑置資產情況掌握不起來,無法盤活單位閑置資產,使資產得到充分利用。
2.賬目與實物信息不一致
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意識不強,又缺乏相應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明確各崗位權利與職責,造成各部門在資產管理方面缺乏責任感,不積極、不主動,財務部門僅憑借票據信息錄入財政部門的國有資產管理系統,對實有資產情況不掌握,有時發票上信息不夠準確和全面,造成系統內資產信息不規范,與實有資產信息不一致。事業單位經常會接收上級部門無償調撥的資產,由于這些項目資金金額較大,購置的資產種類繁多,涉及的單位也比較多,政府采購流程及調撥手續都比較繁瑣,所耗時間很長,造成采購的資產都已到達接收單位并驗收使用,而財務部門毫不知情,也因缺乏調撥手續,而無法辦理財務入賬登記,造成賬實不符。
3.國有資產清查工作不到位
大部分事業單位沒有專職的資產管理機構,沒有科學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更是將不同類別的國有資產分配給不同部門管理,造成管理部門之間權利與責任不好劃分,互相推諉,由于又都不是自己的主要工作,精力與責任心跟不上,國有資產清查工作不積極,無法做到定期對國有資產進行盤點,尤其在發生領導離任、人員調動時也無法及時做到盤點核查,導致資產部分流失。
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核制度,現行事業單位管理層對國有資產還是只注重資產采購工作,對單位現有國有資產的使用、維護、處置情況不關心,未建立監督機構及制度,雖現在大部分事業單位都已制定內部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但制度本身不夠全面、科學,又因制度中未建立獎懲機制,缺少內控制度的支撐,并沒有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起到監督作用,資產管理中責任也不明確,造成大家對國有資產管理責任心不強、積極性不高,各部門只知道一味爭取資產使用權,卻不重視國有資產在本部門中是否被充分利用,明明是本部門現有的資產,因對本部門現有資產情況不掌握,反而還在一味購置。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包括購入部門、使用部門、維護部門及財務部門,現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并未建立信息化系統,各資產管理部門之間并不了解其他部門資產管理的情況及工作,各資產使用部門之間也不能了解到其他資產使用部門的資產情況,各部門國有資產管理溝通不暢,對單位國有資產使用信息掌握不夠準確、及時,造成資產重復購置或者閑置,資產利用率不高等問題。通過提高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程度,各部門可以通過系統及時掌握單位的資產實際使用情況,并在系統上對屬于自己管轄范圍內的資產及時維護,使其他部門也能及時了解,實現對其進行科學管理,從而提高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準確性、時效性,避免資源浪費。
正確的理念才能決定正確的行動,只有樹立科學的國有資產管理理念,根除事業單位管理層頭腦中重購置輕管理、重資金輕資產的資產管理理念,才能提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水平。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國家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越來越重視,2019年進行了會計制度改革,2020年出臺了《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38號),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通過組織學習國家頒布的各項國有資產管理條例方式,增強國有資產管理意識,重視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對提高單位資產利用率的重要性,樹立事業單位全體人員管理資產的責任意識,單位也可組織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外出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國有資產管理培訓,從而提升自身業務能力,提升資產使用效能,從而強化事業單位服務職能。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具有鏈條管理特征,不是僅依靠財務部門自己就能做好的工作,將國有資產管理分配至多個部門,也不利于固定資產的統籌管理,容易造成職能重疊不清,之間相互推諉,或者溝通不暢造成的國有資產管理真空區域。因此,事業單位需要建立一個具有全局管理意識的機構,專職負責事業單位內部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這個部門至少需要一名了解財務流程、一名了解單位專業設備的人員組成。由其負責國有資產的采購、錄入固定資產信息系統、資產維護保養、盤點、報廢等工作。
1.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自己所具備的專業技能,深入調查各資產使用部門工作的實際需求,聽取使用人需求,結合單位實際財力狀況,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單位辦公會進行集體研究決定,根據會議決議編制政府采購計劃,編報至單位年度預算或者追加預算政采計劃,避免所采購資產不符合業務實際工作需求,造成國有資產閑置浪費。
2.事業單位管理國有資產部門負責國有資產采購工作,并與資產使用人、資產使用科室負責人一同進行驗收,以滿足購置資產符合使用人需求,避免造成資產的閑置,由管理國有資產專職部門,根據驗收資產的信息,維護至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財務部門根據票據信息負責審核資產數量、價值等重要信息,避免造成賬目信息不規范的現象。
3.國有資產專職部門可以建立定期盤點、重點抽查、離任審計的清查制度。每年年末對國有資產進行盤點,對這一整年的資產購置、使用、處置情況進行匯總、核查,出具情況報告,供管理層了解本單位資產狀況,以便做出更符合實際的國有資產采購計劃。對本單位比較容易流失的資產,要采取重點抽查制度,不定期對其進行清查,要做到賬實相符。事業單位領導層在離任時,要對單位資產情況進行清查,第三方在出具離任審計報告時,要一同出具國有資產清查報告,明確責任,避免出現歷史遺留的國有資產管理問題。
為提升事業單位運營效能,強化其公共服務職能,事業單位應加強對國有資產管理的監督。一是建立事業單位內控體系,聘請具有資質的第三方專業機構,通過長期入駐單位,在摸清單位內部工作流程的基礎上,根據單位實際情況,設置崗位、明確其權利與責任,通過“定人、定崗、定責”,讓大家明確自己所在崗位的職責,避免權責不清造成的工作疏漏。二是建立完善的事業單位內部考核機制,設立獎懲制度,年底評優不再是領導憑借主觀印象進行推選,而是按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對工作人員進行考評,對于考核優秀的人員,給予職稱、職務或獎勵金激勵,對考核結果不合格的人,予以免除提拔、扣除獎金等懲罰機制,獎罰分明,以此引起大家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重視,提升全員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責任心。三是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配備國有資產維修人員,積極配合資產使用人對國有資產進行維護保養工作,明確資產使用人及維修人員的工作職責,調動大家的責任心,以延長資產的使用壽命??剖姨岢鲑Y產報廢申請時,資產管理部門應對資產的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核實,避免資產流失。
隨著社會各方面信息化程度提升,市場上出現各種國有資產管理軟件及內控系統軟件,現已基本能滿足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建設的需求,事業單位可以結合自身單位需求,購置符合自身固定資產管理需求,并能與財務管理系統與內控體系相兼容的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以提升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水平,優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質量。事業單位也應通過引進信息化技術人才或對現有工作人員進行軟件技術培訓,提升其信息化技能、提高單位硬件配置,為實現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應滿足:
一是將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融入到體系里面,依據各部門的權責,建立相應的權限,使各部門能夠及時進行資產信息維護,其他部門也能第一時間了解資產使用情況,提高國有資產的準確性、及時性;
二是根據工作人員在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所承擔的權利與責任的不同,在管理體系內設置節點,凡事留痕、明確責任,從而提升大家積極性。例如將資產購入負責人、資產使用負責人、資產管理負責人、財務部門資產賬務負責人,分別建立單獨賬號,給每人設置不同權限,使其能夠查看單位全部資產,但是只能對其所負責板塊進行操作。資產管理負責人可將單位新購入或者調撥取得的資產新增入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新增入完成后提報財務部門進行審核,財務依據票據信息審核通過后,資產新增業務才算完成;資產使用人可以對其使用資產進行維修上報、資產調出申請、處置申請,資產管理負責人負責審核再根據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匯總上報至不同分管負責人,財務部門資產管理負責人可根據單位內部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實時、準確的維護進財政部門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從而做到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準確性、及時性,提高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利用率,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三是要滿足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固定資產折舊管理需求,按照固定資產的分類,及實際工作特點,在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中設置不同的折舊方式,并按月進行計提,按月分類、分部門出具固定資產使用情況報表,體現資產賬面價值、累計折舊、使用年限等內容,便于單位管理層及各部門負責人了解固定資產使用情況。
近幾年來,財政部、國資委兩次下達對國有資產大清查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單位摸清自家家底,對資產的盤盈、盤虧、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匯總,查找原因,完善賬目,做到賬實相符。財政部門更是建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以便及時了解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使用情況,并在各地建立公務艙,將事業單位閑置的、報廢的固定資產納入公務艙統一管理,目前各級財政部門通過公務艙統一管理報廢資產,杜絕發生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各事業單位更應摸清家底、盤活資產,切實做好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從而提升為社會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