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駿翼
“元宇宙”,這個2021年度最熱詞匯,很可能成為未來10年全球前沿科技的名片,甚至有可能發展成“元宇宙時代”,成為21世紀人類文明的里程碑。
自科幻迷把元宇宙概念的種子帶進科技圈,就開始有人思考它如何落地生根。隨著討論者越來越多元,元宇宙和教育的關系被不斷深挖,“元宇宙+教育,會碰出什么樣的火花”這一既抽象又現實的課題,需要我們以教育人特有的熱情和冷靜去深度思辨。
元宇宙的能量從哪里來?
教育強調百年樹人,如果元宇宙只是顆流星,哪怕再耀眼,也沒必要湊熱鬧。而元宇宙的爆發,除了常見的技術型解讀,還有更深層的文化原因。
互聯網發展30年,技術領域不斷細分,名詞縮寫層出不窮,人們對這種復雜而分散的敘事,已經出現嚴重的理解障礙與審美疲勞,渴望搞懂卻無能為力。就在此刻,“Metaverse/元宇宙”概念橫空出世,其兼具科技、宏大、虛擬、想象、深刻、簡單、包容、優美等特征,瞬間滿足人們的認知需求,極速傳播成為社會文化模因。
元宇宙不僅擁有強大的科技創造力,更擁有長期的社會生命力。元宇宙肯定不是最終態,但短期內再出現具有超強認知兼容特征的新概念,也并不容易。與其再造,不如深耕。
教育怎樣融合元宇宙?
很顯然,元宇宙目前還處于“聲音強、實力弱”的“嬰兒階段”,重點不在輸出,而在如何成長。無論硬件設備、算法模型,還是場景開發、配套服務,都需要投入海量人力、物力、財力。教育可以發揮自身優勢,融合元宇宙的發展,大致分為兩個層面——
針對基礎教育層面,積極組織師生了解元宇宙,拓展眼界、激發興趣;若條件適合,可以開展項目實驗,輔助打磨產品,主動發聲。
針對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層面,重點是培養技術算法、場景設計、管理運營等多方面的元宇宙人才。就像2000年互聯網經濟急劇發展,吸引大量年輕人投身技術,才有了后來的互聯網浪潮。
教育融合元宇宙,積極樂觀,鼓勵成長,是最佳心態;沉淀經驗,培養人才,是最佳路徑。讓元宇宙的演化,更貼合教育的方向。
元宇宙如何賦能教育?
元宇宙如何賦能教育,是更宏大的課題,以下淺談,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元宇宙起步期,強于概念,賦能即“給啟發”。無論學校還是教培機構,無論學生、教師還是管理者,積極參觀、參與元宇宙項目,就能獲得豐富的啟發。
元宇宙發展期,強于應用,賦能即“給工具”。將教學內容注入虛擬場景,優化感知,提升效能,無論體驗、實驗,還是設計、游戲,都能挖掘出鮮明的教育價值。但這并不改變教育的基本規律,管理好希望值很重要。
元宇宙成熟期,強于生態,賦能即“深度數字化”。元宇宙要實現數字全真的虛擬世界,就需要極為強大的算法和算力支撐,未來甚至還會融合腦機互聯、量子計算、生物存儲等技術。這些能力溢出到教育領域,就是賦能教育的深度數字化發展,對比當前智慧校園的數字化程度,將會提高多個數量級。
元宇宙教育、教育元宇宙、元宇宙+教育、元宇宙時代的教育……酷炫概念只是皮膚,虛擬技術就像肌肉,硬件算力更像骨骼,數字思維才是大腦。深度數字化是社會發展必然趨勢,以此為根基推動教育變革,不僅和元宇宙實現雙向互融,更與其他科技領域形成價值共振,教育成就科技,科技賦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