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葉

近年來,項目化學習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和教師們會發現實施高質量項目化學習并非那么容易。在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背景下,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核心素養落地的方案和策略,很多國家、地區或組織在項目化學習的實施上有著豐富的探索經驗,其中之一便是美國的維思學校(Evision School)。
創建與育人目標一致的表現性評價體系
作為美國項目化學習實踐的領航者,維思學校以項目化學習和表現性評價為抓手,促進學生素養發展。維思學校創始人鮑勃所著《變革學校:項目是學習表現性評價和共同核心標準》中介紹道,學校接收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和父母沒有上過大學的學生,但是相比于加利福尼亞州40%的大學入學率,維思學校的大學入學率超過90%。這得益于維思學校的教育信念及其行動:通過創造真實且公開的項目,形成深厚的關系,期望學生通過表現來展示對挑戰性學術工作和21世紀領導力的掌握,引導學生投入變革性的學習體驗。
清晰界定培養什么樣的人。維思學校對評價體系的設計從一個問題開始:我們如何得知一名高中生何時為繼續前行做好了準備?通常,學校用課程學分計算學生的投入,用字母等級對學生進行泛泛評價。使用這種方法,學校對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和技能沒有具體的感知。維思學校認為,每一個組織都應該知道自身的目的并基于此來進行相應設計。“我們想要為學生做什么?我們為他們準備了什么?我們希望他們在繼續前進時知道什么和能夠做什么?我們希望他們成為什么樣的人?”
維思學校界定了育人目標:能知、會行、善思?!爸保簼M足加利福尼亞大學的“A~G”要求,通過加州高中畢業考試,在加州標準考試中展示出對知識的熟練掌握水平,順利通過大學入學考試。“行”:運用課程所要求的核心素養,在相關領域進行調查、分析、研究以及創造性表達,運用“4C”能力(有效地交流、批判性地思考、富有成效地合作、有效地完成項目),至少參加一個工作場所學習體驗,并能夠參與真實的工作和完成項目?!八肌保鹤R別并思考成長、成就、成功以及未來成長與發展的領域,能基于教師和同伴的反饋修訂作業或作品。
構建一致性的評價體系。接著要回答的問題是,要收集什么樣的證據,來表明學生確實已做好繼續前行的準備,即需要為學生設計與目標一致的評價體系。測量“知”相對簡單,傳統方法(課程成績與標準化測試)已經足夠。測量“行”和“思”則頗為復雜。維思學校建構了一套表現性評價體系,它采取檔案袋的形式,要求學生完成五件作品(分別體現研究素養、調查素養、分析素養和創造性表達素養及其綜合運用)、五份對“4C”能力的反思(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完成項目能力)、一封綜合反思的說明信,以及將上述內容上傳至數字檔案館等的數字化要素,最后還要選擇其中三件作品進行答辯。
上述這些任務,鑲嵌于常規課程中。同時,每一項任務都根據清晰的、具有挑戰性的、可達成的標準進行評價。鮑勃稱:“這個體系形成后,我們發現這樣的一個累積評價體系是我們從擁有學校使命到實現學校使命唯一有效的方式。它成為我們的統整理論,是促進學校所有其他元素變革的變革元素。”
讓學生為嚴格的表現性評價做準備
為什么做項目化學習?維思學校從培養目標出發構建一致性的學生評價體系,明確而堅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項目化學習是學生為嚴格的表現性評價做準備的最佳途徑,從而更好地達成育人目標。
6A檢驗工具單引領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施。把項目化學習融入學校課程有很多種方法。維思學校平均每年在各個年級都會實施兩個大規模跨學科的項目。比起項目數量,他們更關注項目質量。結合巴克教育研究所、阿德里亞·斯坦伯格等已有項目化學習實施研究成果,維思學校編制了6A項目檢驗工具單。
6A項目檢驗工具單主要從學術嚴謹、真實、應用學習、積極探索、成人關系、評價等方面引領教師們設計與實施項目化學習,也用于檢驗項目化學習的質量。
嵌入表現性評價保障每個項目的質量。維思學校和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合作,為教師提供表現性評價設計模板,在每個項目中嵌入表現性評價來確保項目化學習質量。表現性評價要求學生運用學科技能展示他們能做什么,而不是展示他們知道什么。完整的表現性評價由三部分組成:預設的結果、任務(產品或表現)和標準。
為項目化學習的高質量實施提供保障機制
項目化學習的目的和展示方式與傳統的教與學不一樣,這就需要學校為項目化學習的實施提供保障。維思學校從具體的課程表安排到理念層面的學校文化為高質量實施項目化學習提供系列保障。
基于項目的組織和時間安排。無論一個既定的項目需要多少位教師,學校都會面臨合作要在結構上可行的挑戰,需要解決兩個問題:共享學生與共享時間。維思學校將學生分成大約一百人一組的大組。每一組由4~6名項目核心學科的教師組成教師工作組,擔任項目導師。通過兩天的區塊時間表課程(一種學術學習時間調度方法,減少每天上課的數量,增加每門課的課堂時間),所有學生都會同組里的導師們見面。同樣重要的是,合作同一個項目的教師需要時間來規劃、協商以及評估項目。在學年開始前的八月份留出時間進行高強度的項目規劃僅僅只是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至少每周一次的項目會議也很有必要,維思學校在每個星期三下午進行項目例會。
培育“親項目”的學校文化。維思學校有這樣的信念:“沒有校園文化的土壤使其生長,這些都不可能生根發芽。”在維思學校,推動學校的規劃、方向、決策和日常行為的七個核心理念是: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通過努力來提升;失敗是學習不可或缺的因素;修正是通向精通的途徑;知識通過探究不斷深入和拓展:教即指導;關心是取得成就不可或缺的因素;學習可以也應該是快樂的。
提升引領學校變革的領導力。成功的領導者都具有傳達未來愿景的能力,引領深度學習的教育者要不斷重復學習結果、教學和學習的愿景。然而,光有愿景是不夠的。引領變革是一項麻煩且艱難的工作。領導者需要鼓足勇氣采取行動,同時也需要在歷經不可避免的挑戰、失誤以及各種反對變革的聲音之后仍能堅持下來的韌勁。
維思學校的項目化學習實踐與經驗對當前我國中小學實施項目化學習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首先,要構建指向核心素養的學生表現性評價體系。評價不改,無論哪個層面來推動項目化學習的實施,可能都很難實現其初衷。其次,要在項目化學習中嵌入評價,確保項目實施質量。缺乏與項目目標一致的評價,很多時候可能都是形式大于內容。再次,要建立健全系統的保障機制。如果只是在原來的教育教學安排上簡單增加項目化學習,就會給教師和學生“增負”,也很難保證持續開展。
【本文系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促進專業實踐能力發展的教師表現性評價研究”(2019PJC038)的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黃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