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嬌
摘 要:藏品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博物館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所以藏品管理工作是博物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國家的科學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對博物館的藏品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結合無錫博物院藏品管理工作實例,分析當代博物館在藏品庫房、藏品檔案、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推動當代博物館完善藏品管理體系。
關鍵詞:當代博物館;藏品管理;無錫博物院
文物藏品見證了自然界及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遷,是國家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財富,它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恢復歷史的本來面貌,也可以推動當代文化事業的發展。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有義務、有責任收藏和管理這些文物藏品,建立藏品管理體系??茖W有效的藏品管理工作可以讓藏品得到更好的保護,實現藏品安全的同時提高藏品的利用效率,使藏品在展覽、社會教育、科研等方面發揮出最大作用。
一、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優勢
1.藏品保管環境較佳
無錫博物院是融歷史、藝術、科技于一體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擁有文物藏品32000余件,分為書畫、碑帖、古籍、紙幣、郵票、織繡、石器、陶泥、瓷器、金屬、玉器、竹木漆器、牙角、硯臺印章、錢幣、化石、近現代文物、社建文物、文書檔案等19類,分別存放在無錫博物院西、中、東三大庫區。每個庫區分為若干個庫房,藏品按照質地和保存要求分類分庫存放。藏品西庫區主要存放書畫、織繡、金屬器、玉石器、陶瓷器等歷史文物;中庫區主要存放革命文物、社建文物、文書檔案等近現代文物;東庫區主要存放標本、參考品、復制品等。
庫房溫濕度控制設施完善,配有智能型精密空調和工業型空氣凈化器等設備。智能型精密空調可以24小時運行,按不同要求控制溫濕度,工業型空氣凈化器可以去除庫房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在梅雨季還可以用來抽濕。庫房已經實現溫濕度監測的全覆蓋,可以實時監控溫濕度的變化情況。同時,庫房設置有安防系統和消防系統,工作人員做好日常檢查和養護工作,全方位保證庫房安全。
無錫博物院也為各種文物藏品配備相應的裝具,如金屬文物儲藏柜、金屬油畫密集柜、紅木書畫柜、紡織品專用保存柜等。柜子有透氣孔并鋪設樟木板,以達到防潮、防濕、防蟲的目的。囊盒、函套等包裝也采用環保材料,避免對藏品造成腐蝕。
無錫博物院還具有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設有裝裱室、綜合文保修復實驗室,里面有精細修復顯微鏡、分光測色儀、精密萬能材料試驗機等各種先進設備,可以對書畫、碑帖、金屬器、陶瓷器等文物進行保護修復和分析檢測。
2.藏品管理程序完善
藏品管理包括藏品接收、鑒定、入藏、登賬、編目、建檔、提用等程序,為規范上述程序,保證文物安全,無錫博物院特制訂了《無錫博物院藏品登記建檔辦法》《無錫博物院庫房管理》《無錫博物院藏品提用管理辦法》等制度,并嚴格執行。
無錫博物院征編部負責文物的征集與鑒定,所產生的資料都會收集整理并妥善保管。經專家篩選、鑒定后,確定征集的文物由征編部工作人員填寫一式四聯的征集清單,其中一聯與文物、鑒定意見等一同移交給典藏部。文物進入典藏部后,典藏部工作人員開始藏品登記建檔工作。文物總登按照規定的格式填寫入藏憑證,逐件點交給各庫房,做好藏品總賬和電子賬的登錄工作,寫明藏品的年代、現狀、來源等信息。各庫房保管員做好文物的編目、制卡、建檔及分類賬等各項相關工作。迄今為止,無錫博物院所有館藏文物都建立了藏品編目卡、等級文物建立藏品檔案、編制藏品分類目錄。
首先,嚴格執行庫房管理和藏品提用制度。庫房門口設置物業值班崗,嚴格記錄人員進出庫房情況。庫房設置多重門禁,且每個庫房設有兩名保管員,二人必須同進同出,任何一人不得單獨進入。其次,文物藏品提用采取申報審批制度。任何單位或個人出于展覽、研究、出版等需要提用藏品都須事先向院方提出申請,經過院方批準后方可實行。藏品出庫時必須嚴格按照規定辦理出庫手續,認真核對提用藏品的數量和現狀。藏品出庫后由借用方負責藏品安全,保管員則有權進行監督和檢查。藏品歸庫時,保管員與借用者要按照出庫憑證,逐件核實,填寫歸庫記錄。
3.逐漸完善藏品管理信息化
如今,全球進入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博物館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藏品信息服務平臺是博物館藏品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實現藏品信息共享,方便研究和利用藏品。
無錫博物院藏品管理信息系統是單位內部人員使用的藏品信息服務平臺,該系統依托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平臺,并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業務需求和先進的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設理念而設計開發。該系統以文物藏品為中心,設計了文物征集管理、臨時保管、藏品鑒定、信息采集、藏品賬目、藏品保管等模塊,對藏品信息進行錄入、統計、分析,以此滿足藏品管理、保護和利用的各項需求。
無錫博物院官網上設置的“典藏”板塊則是社會公眾可以使用的藏品信息服務平臺,里面分為翰墨精華、紫玉金砂、泥塑雅韻、雜項鑒賞、近代風云、藏品數據庫6個欄目,觀眾既可以按種類瀏覽藏品的高清圖片及相關文字信息,也可以在藏品數據庫欄目中通過關鍵字查詢相關藏品。藏品的圖片可以左右翻動、放大縮小,部分藏品甚至有三維模型展示,可以讓觀眾全方位、無死角地欣賞,館藏資源被充分利用。
二、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劣勢
1.庫房空間有限,藏品未及時入賬
藏品種類繁多,涵蓋古今,而且當代博物館越來越重視“為明天而收集”的觀念,在征集古代文物的同時也注重收集現當代的見證物,這導致藏品數量快速增長。無錫博物院近幾年就收藏了王洋等多位當代錫邑名家的書畫作品,以及紫砂、惠山泥人等當代手工藝品,藏品日益增多,然而現有庫房空間有限,已經趨于飽和,若不及時開辟新的庫房,拓展庫房空間,這些藏品將無法進行科學化管理,只能隨意堆放在庫房中,藏品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無錫博物院還有部分藏品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沒有及時清點入賬,只是以封存的形式放在暫存庫保管。時間久了,這些藏品會被遺忘,工作人員對其來源、流轉經歷等會記憶模糊,藏品的相關重要信息會丟失,而且暫存庫的保存環境無法與正式的藏品庫房相比,不能讓藏品分類保存,不利于延長其壽命,最終影響藏品管理品質。
2.藏品檔案信息不全
藏品檔案是在文物征集、收藏、保護、利用等過程中形成的,包含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具有重要的保存和利用價值。然而,現在部分管理人員檔案意識不強,只對藏品的基本信息進行采集,如定名、年代、數量、現狀等,對于藏品的來源、流轉經歷、著錄信息、客觀描述等漏記、少記甚至不記,這樣導致藏品信息不完整,不利于了解藏品的歷史風貌,影響藏品資源的有效利用。
博物館部分藏品是其他文博單位移交而來的,相關原材料也應該隨文物本身一起移交。然而,由于文博單位互不隸屬、考慮自身單位的利益等原因,相關原材料并未及時移交,導致藏品檔案信息缺失。2017年,無錫市考古研究所向無錫博物院移交了一批出土文物,但是當時相關的考古挖掘資料并未移交,導致這批文物的資料非常簡單,只有名稱、時代等基本信息,檔案質量偏低。
藏品檔案并不是靜止的,它是一個不斷完善的動態過程。藏品入藏前會有一批材料,入藏后經歷修復、提用、展覽、科學研究等活動,又會源源不斷產生新的檔案材料。這些新材料由不同業務部門產生,比較分散,很容易被藏品保管員忽視,導致藏品檔案沒有及時更新與完善。
3.藏品信息化建設效果不理想
無錫博物院藏品管理信息系統已經投入使用,該系統讓藏品管理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可靠,提高了藏品管理質量和水平,有利于深入開展研究工作,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由于本單位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稀缺,該系統是聘請社會上專業信息技術團隊設計制作的,他們對本博物館的藏品管理要求不太了解,雖然在設計過程中雙方工作人員有溝通、配合,但是在使用軟件的過程中仍存在與實際業務不相匹配的地方,需要博物館工作人員將數據進行梳理和轉換。其次,需要完善藏品管理信息系統的網絡硬件,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系統運行不順暢,經常出現卡頓情況,有時甚至顯示找不到服務器,嚴重影響使用。另外,藏品管理信息系統使用方式與以往傳統的藏品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對個人的計算機技術有一定要求,部分工作人員還未完全適應,導致系統使用率不高。最后,藏品管理信息系統主要是對業務資料的集成化管理,而藏品本體的出庫、入庫、移庫、清點等工作仍主要依靠人工線下完成,工作人員需要拿著賬本在庫房的排架前來回穿梭查找、搬運,耗時耗力,工作效率低下。
三、藏品管理工作改善對策
1.申請專項資金,改善藏品保存環境
隨著藏品數量的逐年增多,開辟新的文物庫房迫在眉睫,博物館應加大相關資金投入,盡快建設現代化新型庫房,滿足藏品分類分庫存放的需求。同時,也應維護庫房設施,不斷更新恒溫恒濕空調、空氣凈化器、抽濕機等設備,以此實現藏品的預防化保護。目前,無錫博物院已獲得2019年度三批國家文保專項資金支持,為庫房配置LED平板燈、文物登高梯、減震文物車、隔板式恒濕儲藏柜等裝備。文物修復項目也在進行中,利用文物修復資金修復了宋無款四喜圖軸等9件院藏書畫。
對積壓在暫存庫的藏品應該及時派保管員清點入庫,藏品按分類號順序排放整齊。由于保管員人數較少,而藏品數量較多,入庫程序復雜,保管員負擔比較重,因此專人專庫的模式已不再適用,應該探索藏品管理新模式。南京博物院就在嘗試責任保管員與輔助保管員制度,由多人多庫模式代替專人專庫模式,藏品管理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庫房,還包括展廳,平時聯合陳列、安保、物業等部門巡查展廳藏品,填寫巡查記錄,齊心協力排查各種安全隱患。
2.提高檔案意識,補充完善藏品檔案信息
一是提升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檔案意識。對于藏品管理工作來說,藏品檔案的存在非常重要,完整、翔實的藏品檔案不僅有助于藏品的科學研究,還可以成為鑒定文物真偽的憑證,甚至有助于追回流失在外的文物。所以,博物館工作人員應該重視藏品檔案的收集和管理,將藏品的形態特征、功能用途、題跋款識、工藝技法等信息記錄下來,豐富檔案內容,促進藏品資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加強部門合作,實現藏品檔案動態更新。藏品入館后會被提用、修復、展覽、宣傳、研究,在這些過程中會產生各種文字信息以及影像資料,這些資料也是藏品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及時整理歸檔。但是,這些信息涉及不同的業務部門,材料分散,僅僅依靠藏品管理人員是很難收集完整的,所以各部門要加強交流,打破各自為政的局面,建立藏品檔案資料庫,共同完成資料歸檔工作。同時,博物館也要與考古研究所等文博兄弟單位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推動考古檔案材料隨文物一起移交,共享檔案信息。
三是更新紙質藏品檔案和數字藏品檔案。在藏品檔案管理過程中,經常出現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尤其是紙質藏品檔案更容易受到忽視。事實上,數字藏品檔案和紙質藏品檔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數字檔案方便資料的傳輸和查閱,可以建立藏品修復、展覽、論文等專題資料庫,便于綜合查詢;紙質藏品檔案具有原始憑證的功能,記錄的信息不易篡改,真實性強,一旦計算機系統崩潰,數據消失,紙質藏品檔案還可以作為備份,加強檔案管理安全性。因此,在給藏品管理信息系統更新信息的同時,也要及時更新紙質藏品檔案,讓二者優勢互補,共同服務于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
3.優化藏品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藏品動態化管理
首先,優化藏品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系統設計團隊應與博物館工作人員緊密配合,根據實際業務流程調整藏品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使其符合實際工作要求。同時,打造安全性能高、穩定性能強的網絡硬件設備,解決網速慢、界面跳轉卡頓等問題,增強系統使用者的體驗感。
其次,開展藏品管理人員信息技術培訓。藏品管理人員具備相關的文博知識,但是在掌握信息技術方面比較薄弱。博物館應通過講座、與高校合作等形式開展藏品管理人員計算機技術的培訓,提高藏品管理信息系統使用率,推動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設。
最后,實現藏品動態化管理。藏品動態化管理是以藏品資源信息化為基礎,通過RFID技術等對藏品的保存環境、使用情況等信息進行動態監測,把藏品管理人員從庫房中解放出來,提高藏品管理效率。RFID技術即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它利用無線射頻對電子標簽進行讀寫,從而實現物品識別和數據交換的目標。電子標簽相當于藏品的身份證,用來存儲藏品相關信息,容量大且安全性能高。當藏品需要本體盤點、查詢、統計時,藏品管理員只要手持RFID閱讀器在柜架前掃描就可以獲取有效距離內的藏品信息,實現藏品無接觸式管理和精準化定位。當藏品需要出入庫時,藏品管理員用閱讀器讀取電子標簽內的信息,上傳系統,自動生成出入庫憑證,當藏品未按規定辦理手續進出庫房時會發生警報,這樣有利于規范藏品出入庫流程,保證藏品安全。無錫博物院可以繼續開發藏品管理信息系統,將RFID技術融入其中,推動藏品管理智能化建設。
四、結語
藏品管理工作是博物館極為重要的一項業務工作,它與藏品的保管、展覽、科研、文創等活動息息相關。博物館應在藏品管理工作的實踐中發現不足并進行完善,提高自身的藏品管理水平,建立符合當代博物館事業發展的藏品管理體系,保護和利用好藏品。
參考文獻:
[1]周俊祺.《淺談中小博物館藏品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以惠州市“一普”藏品管理系統為例》[J].《客家文博》,2019
[2]劉慧芳.《淺析博物館藏品檔案管理》[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
[3]楊海濤.《后普查時期博物館藏品管理的新發展研究——以南京博物院為例》[J].《東南文化》,2018
[4]詹 靜.《博物館藏品檔案與計算機藏品管理系統》[J].《北方文物》,2006
(作者單位:無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