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個
2021年12月,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發布《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我國的國民體質監測,主要包含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指標檢測等,此輪監測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法,獲得有效樣本超20萬個。樣本對象為3歲-6歲幼兒、20歲-59歲的成年人和60歲-79歲的老年人,覆蓋我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相對客觀全面。從數據結果來看,一個結論無法忽視:超重與肥胖,正在成為影響中國人體質的突出問題。
6億
自2020年開展國民體質監測以來,成年人超重率持續增長。2020年我國成年人超重率為35.0%,肥胖率為14.6%,較2014年上一次監測時,分別增長了2.3和4.1個百分點。老年人超重率、肥胖率分別為41.7%和16.7%,較2014年分別增加了0.1和2.8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目前中國的成年人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超重或肥胖。按照絕對人口數來計算,這個人數將近6億。
1/5
大家都在變胖,孩子們胖得更快。6歲-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1/5存在超重或肥胖情況。6歲以下的兒童中,有1/10超重或肥胖。截至2014年,我國7歲-18歲城市男女生超重肥胖檢出率分別達到28.2%和16.4%,農村男女生分別達到20.3%和12.8%。兒童肥胖已呈全國流行態勢。
隨著越來越多的孩子變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病也呈現低齡化趨勢。2型糖尿病曾被認為只有成年人才患病,開始向低齡化蔓延。
2.4倍
《柳葉刀》的子刊《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近期發表了中國肥胖專輯(Obesity in China Series)。其中提及,在過去的30年間,超重和肥胖率在各個年齡段都在不斷上升。醫生發現,前來檢查、手術的患者,越來越胖了。
2014年召開的第二屆世界營養大會認為,肥胖是一種營養不良。在現實生活中,肥胖往往會帶來更多困擾。肥胖者的處方量是體重正常者的2.4倍,他們住院時間更長,需要更昂貴、更復雜的治療。糖尿病70%的治療費用、心血管疾病23%的治療費用和癌癥9%的治療費用,都由超重造成。
4倍-6倍
導致肥胖的原因,不僅是個人和家庭問題,還有政策環境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包括農業發展、醫療衛生、校園營養政策在內的保障不斷完善,讓國民體質得到顯著提升。高能量食品、多媒體設備的風靡,人們工作方式的變化,家用電器、汽車的購買補貼等,都作為系統動力因素,影響每個人的生活、飲食和運動習慣。以食物為例,一個中國孩子平均每天要喝掉715毫升的含糖飲料,這意味著我國兒童平均每天攝入的游離糖量,是世衛組織推薦量的4倍~6倍。
10個
肥胖已經成為一場公共健康危機。我國在2003年就發布了第一個成人肥胖管理指南,其后的10余年間,又陸續發布或更新了近10個成人和兒童的肥胖管理指南。但實際上,目前國內上市的減重藥物和干預手段有限,相當部分的肥胖患者,依然在通過自行節食等不規范的方式乃至不規范的藥物方式減肥。以生活方式干預為核心,以藥物干預和外科減重手術為輔助手段的減重醫學,應為我國肥胖干預提供更實用的指導。
數據來源:《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中國兒童肥胖報告(201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