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程鶴香
喉癌是一類常見的頭頸部惡性腫瘤,其中聲門型喉癌約占喉癌發病總數的60%。喉部是人體重要的發聲器官,喉癌表現出來的聲嘶、發聲易倦以及聲帶功能受損均可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1]。臨床對聲門型喉癌主要根據發病時期及腫瘤侵犯范圍選擇治療方法,早期喉癌通過保留喉腔結構的微創手術進行治療,中晚期或復發喉癌則需通過部分或全喉切除術進行治療[2]。早期聲門型喉癌患者的微創手術主要有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和CO2激光術等,不同手術的療效和操作難度不同,疼痛及預后情況也有所不同[3],本研究探討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與CO2激光術對早期聲門型喉癌患者疼痛及復發情況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68 例早期聲門型喉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方案的不同將納入病例分為CO2激光組(激光組)和等離子射頻消融組(消融組)。激光組共36 例,男33 例,女3 例;年齡55~68 歲,平均(62.37±7.16)歲;病程3~4 個月,平均(3.59±0.44)個月;消融組共32 例,男30 例,女2 例;年齡55~69 歲,平均(62.47±6.79)歲;病程3~4 個月,平均(3.54±0.42)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醫學倫理會已審查通過本次研究。
1.2 納入標準①經《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4]喉部惡性腫瘤聲門型喉癌診斷標準和病理活檢、B超等檢查明確診斷為聲門型喉癌且TNM 分期為T1者;②年齡18~70 歲者;③無頸部淋巴結轉移和全身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④參與研究前知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⑤臨床病歷資料記錄完整者。
1.3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等不適宜參與本次研究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③精神障礙者。
1.4 手術方法
1.4.1 CO2激光術 患者術前常規禁飲、禁食12h,取仰臥位并行氣管內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待麻醉生效后經口置入支撐喉鏡并充分暴露聲門,取鹽水紗布將聲門下麻醉插管和周圍黏膜進行覆蓋,借助喉鏡觀察病變區域和邊界,于病變邊界外5mm 處連接CO2激光治療系統(Lumenis 科醫人醫療激光公司,Acupulse 30ST 智能型)并調節激光功率為10~15W切除病變組織,病變部位累及前聯合者則同時處理聯合處軟骨板。術中均行手術切緣快速冰凍證實切緣未見腫瘤組織,對手術部位進行充分止血,患者清醒后拔除氣管套管并行常規抗感染處理。
1.4.2 等離子射頻消融術 取患者仰臥位并行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待麻醉生效后經口置入支撐喉鏡并充分暴露聲門,連接低溫等離子手術系統(EC0002.00 美國杰西公司),調節低溫等離子消融器功率為6~7 檔,止血功率為3~4 檔,操作醫生左手持抓鉗提起腫物,右手持等離子刀頭沿腫瘤基底外側3~5mm 處開始切除,術中將切緣處組織送病理檢查,若陰性無癌細胞殘留則手術結束,否則進一步擴大消融切除直至切緣組織檢查陰性。術后充分止血并進行抗感染處理。
1.5 觀察指標術后6 個月內每月需行電子喉鏡檢查或動態喉鏡檢查,6 個月后每隔2~3 個月進行1次復查,記錄復查結果。①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復發情況。②采用VAS 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3 天時的疼痛情況,VAS 評分將疼痛程度分為0~10 分,分數越高則疼痛程度越嚴重。③參考嗓音障礙指數(VHI)量表對比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6 個月嗓音情況,VHI 量表包含10 個患者對于嗓音疾病主觀感受的條目,滿分120 分,分數越高患者嗓音疾病主觀程度越嚴重,0~10 分為正常,11~30 分為輕度嗓音障礙,31~60 分為中度嗓音障礙,高于61 分為重度嗓音障礙。④根據頻閃喉鏡檢查對比兩組患者術后6 個月的客觀嗓音功能,指標包括基頻(F0)和最長發音時間(MPT)。
1.6 統計學方法對本次研究中的統計數據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對符合正態分布和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組間獨立樣本t檢驗和組內配對樣本t檢驗,不符合的則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VAS 評分對比術后3 天消融組VAS評分為(3.12±0.73)分,明顯低于激光組的(4.75±0.8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370,P=0.000)。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觀嗓音功能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VHI 評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且消融組明顯低于激光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HI 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HI 評分對比(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激光組(n=36) 48.43±11.58 16.38±4.43 15.510 0.000消融組(n=32) 46.95±12.10 11.25±3.64 16.952 0.000 t 0.007 5.178 P 0.994 0.000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客觀嗓音功能對比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F0 均降低(P<0.05),且消融組明顯低于激光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PT 均升高(P<0.05),且消融組明顯高于激光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0 和MPT 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0 和MPT 對比(±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 F0(Hz)激光組(n=36)188.54±26.85 170.52±25.88 2.899 0.005消融組(n=32)189.42±25.30 157.49±23.95 5.185 0.000 t 0.139 2.146 0.890 0.036 MPT(s)P激光組(n=36) 9.08±2.33 11.38±2.49 4.047 0.000消融組(n=32) 9.15±2.26 14.41±2.62 8.600 0.000 t 0.125 4.887 P 0.901 0.000
2.4 兩組患者術后復發情況對比術后消融組復發率為11.11%(4/36),與激光組的6.25%(2/3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98,P=0.481)。
CO2激光術最早于1972年由Strong 和Jako 應用于聲門型喉癌的外科手術中[5],通過高能量的光束瞬間產生1~2mm 的氣化帶作用于腫瘤組織,并在激光熱的刺激下使接觸面的細胞層變性壞死,CO2激光能量高度集中、方向性好,可精確切除病變組織,且手術創傷小、愈合快、出血量少[6]。臨床研究表明CO2激光術治療早期聲門型喉癌與行部分喉切除術治療的5年生存率相當[7],但激光易引起組織炭化,造成一定的組織損傷,且有氣道內氧氣燃燒的風險[8],在實際臨床操作中應小心謹慎,避免手術風險。
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是近年來新發展的微創電化學技術,通過雙極射頻能量將組織和等離子刀頭之間的電解質轉化為有帶電粒子的薄層,帶電粒子在電場作用下快速從靶組織的分子鏈中分解出小分子氣體從而使組織消散減容,治療時操作溫度較低,一般控制在40℃~70℃,相較于CO2激光術產生的激光熱對組織的損傷,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對周圍健康組織的熱損傷較小且安全性較好[9,10]。此外,等離子射頻消融術中應用的等離子刀頭具有消融切割、止血等功能,手術操作便捷,且刀頭可彎曲以觸及并切除部分難以處理的病變組織[11,12]。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術后消融組復發率與激光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術后3 天消融組VAS 評分明顯低于激光組(P<0.05),提示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對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影響較低,原因在于手術操作溫度較低,也避免了激光對喉部聲門下組織的燒灼,安全性較好。治療后兩組患者VHI 評分均降低,且消融組明顯低于激光組;治療后兩組患者F0均降低,且消融組明顯低于激光組;兩組患者MPT均升高,且消融組明顯高于激光組,說明等離子射頻消融術相較于CO2激光術對患者嗓音功能的恢復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與CO2激光術對早期聲門型喉癌患者均有一定療效,且術后復發率無顯著性差異,在術后疼痛方面,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較CO2激光術疼痛程度輕,且術后患者主觀和客觀嗓音功能恢復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