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薛春麗,陳濤
鄭州人民醫院健康醫學部,河南鄭州 450000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年住院患者越來越多,多數老年人具有慢性疾病及老年綜合征,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嚴重危害患者健康,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1-3]。患者長期住院,對身心均造成影響,故而提升對患者的護理質量十分重要。為了提升護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4-5]我院對老年住院患者進行老年綜合評估,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及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患者進行綜合性干預,有助于患者疾病恢復,引起臨床重視[6-7]。本次研究選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鄭州人民醫院收治的85例老年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老年綜合評估和護理干預對老年住院患者并發癥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鄭州人民醫院收治的85例老年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表法[8]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42例患者中,男33例,女9例,年齡67~89歲,平均年齡(80.34±1.24)歲;患者均為多種慢性疾病共存,包括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干預組43例患者中,男34例,女9例,年齡68~88歲,平均年齡(80.31±1.22)歲;患者均為多種慢性疾病共存,包括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過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1)年齡在60~90歲之間。(2)意識清楚。(3)兩種及以上慢性疾病共存。排除標準:(1)60歲以下。(2)癡呆及神志不清等無法配合研究。(3)危重。(4)配合度差,無法完成研究。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緩解患者負面心理,對患者進行疾病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預防患者并發癥,指導患者飲食、鍛煉等。觀察組患者實施老年綜合評估和針對性護理干預。(1)收集患者資料。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婚姻、文化程度、病史、用藥史、經濟情況以及醫療保險等。(2)人體測量。測量患者身高及體重、小腿周徑以及上臂肌圍,計算患者身體質量指數(BMI)。(3)血液指標。行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等血液檢查。(4)營養情況監測。干預前后以微型營養評定量表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及評估。評估患者膳食,進行營養宣教,指導患者飲食。(5)老年綜合評估以及干預措施。老年綜合評估包括疾病評估、老年綜合征評估、用藥管理、軀體功能評估量表(ADL)、認知與心理功能評估量表(MMSE)、社會和環境評估。干預措施包括對患者積極進行常規疾病治療,同時對患者進行營養宣教及指導、營養支持,運用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簡易智能評定量表、ADL生活量表。分析評估情況,為患者制定干預方案,通過集體講座、座談會等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加強護理健康教育力度,提升干預依從性。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營養情況,微型營養評估表(MNA)[9]評分、MMSE[10]評分、ADL[11]評分、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評分、生活質量評分(SF-36)、并發癥情況。(1)MNA評分。≥24分,提示營養狀況良好;17~23.5分,提示存在營養風險;≤17分,提示營養不良。(2)MMSE評分。定向力10分,記憶力3分,注意力和計算力5分,回憶能力3分,語言能力9分,評分越高越佳。(3)ADL評分。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越佳。(4)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評分[12]。包括19個項目,每項1~4分,總評分19~76分,分值越低表示癥狀越輕。(5)生活質量評分(SF-36)[13]。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越佳。(6)并發癥。記錄干預過程中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MN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MNA評分改善,干預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NA評分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NA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42)干預組(n=43)t值P值干預前18.34±3.11 18.43±3.07 0.134 2 0.893 8干預后23.12±1.23 26.34±2.11 8.619 4 0.000 0 9.262 6 13.924 0 0.000 0 0.000 0 t值P值
干預前,兩組患者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能力、語言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各組評分改善,干預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MSE評分情況(±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MSE評分情況(±s)分
與對照組干預前比較,a表示P>0.05;與干預前比較,b表示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c表示P<0.05。
組別對照組(n=42)干預組(n=43)語言能力3.44±1.11 5.12±0.22b 3.46±1.05a 7.01±0.37bc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定向力5.11±0.56 7.12±1.11b 5.09±0.55a 9.01±0.11bc記憶力1.01±0.22 1.99±0.16b 1.00±0.21a 2.55±0.12bc注意力和計算力2.11±0.12 3.55±0.44b 2.10±0.10a 4.00±0.11bc回憶能力0.88±0.10 1.66±0.20b 0.89±0.11a 2.11±0.11bc
干預前,兩組患者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各組ADL評分改善,干預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42)干預組(n=43)t值P值干預前65.33±3.33 65.77±3.17 0.623 7 0.536 2干預后73.46±4.67 85.23±6.12 9.982 1 0.000 0 9.186 1 18.514 6 0.000 0 0.000 0 t值P值
干預前,兩組患者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各組評分改善,干預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情況(±s)分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評分情況(±s)分
組別對照組(n=42)干預組(n=43)t值P值干預前48.45±5.23 48.99±4.56 0.506 9 0.614 9干預后28.45±2.11 22.53±1.56 14.681 3 0.000 0 22.983 0 36.001 9 0.000 0 0.000 0 t值P值
干預前,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F-36評分改善,干預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情況(±s) 分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評分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42)干預組(n=43)t值P值干預前66.34±5.55 66.88±6.11 0.429 0 0.670 1干預后76.34±3.13 88.55±4.44 14.680 9 0.000 0 10.171 0 18.814 0 0.000 0 0.000 0 t值P值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干預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例(%)
老年住院患者往往存在較多種慢性疾病,患者老年體弱,康復慢,長期時間住院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且容易并發感染、褥瘡等并發癥,還可能出現墜床、跌倒等意外,影響患者預后,降低患者及家屬對治療護理滿意率[14]。為了提升對老年住院患者的臨床護理水平,降低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及意外事件發生幾率,保證患者護理安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故而對老年住院患者進行全面評估,為患者制定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較好護理干預效果,值得深入研究[15-16]。
老年綜合評估是老年醫學中的重要概念。圍繞老年人生活能力,全面收集患者軀體、精神、疾病和社會需求等臨床信息,以改善、維護老年住院患者自我照顧能力,提升臨床護理質量,使得患者出院后在家里和社區均獲得較高幸福感和滿足感[17-19]。本研究數據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前MNA評分、MMSE評分、ADL評分、軀體化癥狀自評量表評分、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患者評分均改善,干預組評分優于對照組,提示老年住院患者實施老年綜合評估及護理干預后,患者營養狀況改善,精神佳,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改善。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老年綜合評估及護理干預后,老年住院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老年綜合評估及護理干預后,老年住院患者精神狀態佳,營養狀況佳,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水平均有所提升,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安全性高,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