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浩 李 剛 鐘 潔 胡澤民
(1.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2.桂林信息科技學院 外貿與外語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廣西 北海 53600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科技創新范式迭代更新為創新3.0——創新生態系統,企業通過不斷尋求互補企業構建并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系統以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在自身資源和能力無法滿足創新要求時,許多企業選擇加入創新生態系統來尋求互補企業并共同進行合作創新。然而創新生態系統作為新興的創新范式,系統內部企業的發展面臨多重壓力,較大的制度壓力會對企業經營管理狀況帶來負面影響。因此,企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獲得其發展所需的組織合法性資源,從而保障企業的生存和持久發展。
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們更多關注互聯網場域新興企業的組織合法性獲取過程及動態演化。文章以國有企業廣州G集團為案例,分析創新生態系統內部核心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對于組織合法性的需求,探索在不同的環境下,核心企業會采取哪些策略來滿足其需求。
創新生態系統是一種有利于企業整合內外部資源以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的開放復雜系統[1]。由于企業在進行創新時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技術創新活動的復雜性與風險性會導致許多企業在單獨創新時會面臨較高的風險[2],企業要開展創新活動,就需要協調創新生態系統內部上下游企業同步創新,從而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創新生態系統主要是由核心企業以及與核心企業進行資源互補的其他組織共同構成[3][4]。在創新生態系統內部,各創新主體協同創新、合作共生,與政府、行業協會等組織協同發展。系統內部成員間知識共享,聯合開展研發活動,既縮短了研發周期又降低了單獨創新的風險,推動系統持續發展。
眾多高技術龍頭企業,如中國鐵路總公司、海爾集團以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均憑借其強大的科技實力,圍繞自身搭建開放式共享平臺,吸引大量互補企業加入創新生態系統,形成了一套較為健全且可持續的創新體系。這些企業成功地構建了各自的創新生態系統,并作為系統中的核心企業整合上下游供應商和配套技術開發商,促使創新生態系統創造更多的價值。
組織合法性是指組織的利益相關者或旁觀者對組織的認可。桂運周[5]等認為組織合法性對企業經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幫助企業快速發展,提高創新績效。謝舜[6]等將組織合法性的定義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嵌入特定場域內組織的行為須與場域制度環境相契合,二是組織需得到利益相關者的認同。Scott[7]36-62將組織合法性劃分為規制合法性、規范合法性和認知合法性三種類型,缺失某一組織合法性則要面臨相應的制度壓力。許鹿[8]等認為規制合法性是指企業的行為與政府部門要求、法律法規要求相一致的狀態,規范合法性是指企業對市場規則秩序及社會價值理念的遵從,而認知合法性則是指企業的行為符合社會公眾所具有的基本認知以及社會信仰等。陳成文[9]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組織合法性的重要來源是政府認同和社會認同,政府認同與社會認同均對于組織合法性的加強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對于組織合法性獲取的機制,Powell[10]認為企業需要實行和調整與場域制度相符合的組織行為和組織結構來獲取組織合法性。Suchman[11]提出要想獲取組織合法性,需要采取合適的組織合法性獲取策略,主要分為遵從、選擇和操縱這三種策略。Zimmerman等[12]則提出一種新的組織合法性獲取策略,即創造策略。在遵從、選擇、操縱以及創造這四種較為基本的組織合法性獲取策略的基礎上,學者又提出了新的策略,如田志龍[13]等通過對中國民營企業進行調研,提出了順應環境、應對環境和選擇環境三種組織合法性獲取策略。曾楚宏[14]等在對新創企業組織合法性獲取策略進行研究時,提出了遵從、選擇、控制和創造四種不同的組織合法性獲取策略,并通過運用不同的策略組合來獲取相應的組織合法性。
通過梳理創新生態系統及制度理論相關文獻可知,為了企業自身與所處創新生態系統的生存與健康發展,核心企業通過采取一定的行為來獲取組織合法性資源。本研究重點分析了創新生態系統內部的核心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獲得組織合法性的過程,并探析其內在機理,其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概念模型示意圖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沿用“制度壓力——企業行為——行為結果”的研究邏輯,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企業資料,通過理論、模型、資料間相互校驗分析,旨在動態考察創新生態系統中核心企業獲取組織合法性,進而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的過程機制。需要根據事件過程來分析發展脈絡,梳理演化路徑。
在案例選擇上,本研究按契合度、典型性以及信息的可獲取性[15]50-60等標準選取廣州G集團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廣州G集團作為其創新生態系統的核心企業且具備國有屬性,在經營過程中不斷提升競爭力,探究其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策略,契合本研究的主題;其次,研究對象涵蓋行業領域較為廣泛且具有典型性,適合研究探討的核心問題;最后,研究對象為上市公司,企業信息在網絡和其他媒體進行持續傳播,企業資料具有參考價值且易于獲取。
1.研究數據來源
本研究采用多種方式收集數據。首先是來自企業官網的集團概況、經營動態以及年報等文檔資料,這些主要記載了公司的發展歷程及戰略規劃等;其次是從CNKI數據庫和紙質報刊以“廣州G集團”為關鍵詞獲得有關企業的理論研究和事件記錄,為案例研究提供翔實的文獻依據;最后是從主流視頻網站和各大搜索引擎獲取的企業創始人、CEO等高管人員的演講視頻,以及權威新聞媒體對廣州G集團的報道。數據收集時間范圍是1956—2022年,本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對案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數據分析方法
由于數據資料繁雜,為了研究的順利開展,本文主要以企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歸納式數據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企業資料進行處理。首先,對收集到的數據及資料進行有選擇的簡化和整合,識別出關鍵的組織合法性獲取事件。其次,將這些事件逐個歸類為某一制度壓力,例如將“進入新行業領域缺乏相應技術基礎,難以打開市場”這類事件歸為“規范壓力”;并分析核心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獲取組織合法性的關鍵舉措,對企業組織合法性獲取行為進行歸類,例如“收購林仕豪模具公司和廣州運通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概括為“兼并或收購該行業具備一定技術基礎的企業”,屬于“選擇”策略。再次,梳理核心企業獲取組織合法性的行為過程及其對企業經營管理產生的影響。最后,對案例進行歸納,總結出核心企業獲取組織合法性以及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的主要策略和途徑。
廣州G集團是一家主要生產短波通信無線電設備的國有企業。20世紀90年代,企業發展由家電產品經營轉入無線電通信行業,之后完成現代企業改革,組建廣州G集團。
廣州G集團作為一家國有企業,企業的發展規劃要符合國家發展的需要。因此,廣州G集團自覺遵從政府部門的規章制度,主動選擇有利的政策體系創新發展。為了緩解企業經營壓力、提高企業自身實力,廣州G集團主動選擇對企業領導班子進行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18年,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工作方案》后,廣州G集團積極響應,全面推進綜合性改革,布局信息產業領域并成立了投資有限公司,成為廣州市高技術產業標桿企業,在獲取規制合法性的基礎上提升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廣州G集團因其資源優勢,因而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其面臨的規范壓力主要體現在行業規范和服務標準上。廣州G集團主要采取選擇策略獲取規范合法性,除此之外,還會通過創造策略獲取規范合法性。在行業規范方面,廣州G集團在探索拓展經營范圍、拓寬行業領域時發現,進入新行業領域將面臨零基礎、缺乏核心技術的壓力,于是通過兼并或收購該行業領域已具備生產能力和市場網絡的企業,直接獲取規范合法性,從而穩步踏入該領域。例如,1996年收購某模具公司,隨后將其與下屬公司合并運營;1999年兼并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了名下金融電子有限公司。此外,針對高技術行業競爭激烈的現狀,廣州G集團與創新生態系統成員開展合作,如聯合人工智能行業頂尖企業和高校,共同發起成立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聯盟,聚合資源加速發展,打造創新生態系統核心競爭力。
廣州G集團面臨的認知壓力主要體現在社會公眾質疑、企業社會責任和產品滿意度方面,提升企業的認知合法性對國有企業樹立形象十分重要。為獲取認知合法性,廣州G集團采取了多種策略。首先,采用選擇策略,通過選擇與創新生態系統中互補的成員企業協同研發來優化產品檢測技術、提升產品質量并提升用戶認可度,從而緩解認知壓力,如共建生態創新中心、共建人工智能產業園。其次,強調企業社會價值,采用操縱策略持續提升認知合法性。集團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開展扶貧活動,與幫扶的村集體共同制定脫貧方案,根據不同的致貧原因,采取不同的幫扶策略;同時,企業積極為駐村干部提供必要的辦公用品,提高駐村干部的辦事效率,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表1 廣州G集團經營情況的提升過程表
廣州G集團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較小的規制壓力和較為嚴峻的規范與認知壓力,為了緩解這些制度壓力,企業會采取不同的策略。面對規制壓力,如已有的規制規定和政府管控約束等,主要采取選擇與遵從策略;面對以行業規范和服務標準為主的規范壓力,主要采取選擇與創造策略;面對認知壓力,如社會公眾質疑、企業社會責任和產品滿意度等,則主要采取選擇與操縱策略。
為了緩解規制壓力,廣州G集團主要采取選擇策略和遵從策略來獲取規制合法性。在企業發展遇到瓶頸期時,廣州G集團選擇重新組建企業的領導班子,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了企業的經營實力。同時,廣州G集團積極響應國家對國有企業的號召,快速推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方案,并廣泛布局信息產業領域,不僅使集團在信息化時代站穩腳跟,還成為廣州市高技術標桿企業,保證了其在創新生態系統中的核心地位。
為了緩解規范壓力,廣州G集團主要采取選擇與創造策略來獲取規范合法性。為了擴大經營范圍,廣州G集團遵循行業發展規律,選擇通過兼并或收購的方式進入新的行業,借助原有企業的市場地位來獲得行業認可。廣州G集團通過成立聯盟的方式,拓寬了創新生態系統的范圍,既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又提高了在行業中的話語權,成功緩解了規范壓力。
為了緩解認知壓力,廣州G集團主要采用選擇與操縱策略。一方面,廣州G集團主動選擇與創新生態系統內部的互補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產品知名度;另一方面,廣州G集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開展扶貧活動,主動為駐村干部捐贈辦公用品,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
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選擇廣州G集團作為研究對象,發現了在創新生態系統中核心企業對不同性質組織合法性的不同需求,闡述了創新生態系統內部核心企業如何能動地緩解制度壓力,構建企業獲取合法性的策略機制,并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國有企業面對的制度壓力較小,在面對規制壓力時,國有企業主要采取選擇與遵從策略來獲取規制合法性;二是對于規范壓力,國有企業主要采取選擇與創造策略。在獲取這類合法性時,國有企業會表現的比較主動,通過主動與行業內的相關企業進行合作,來提高自身實力;三是對于認知壓力,國有企業主要采取選擇與操縱策略。在獲取認知合法性時,國有企業會更傾向于主動出擊,通過各種手段來提高產品知名度,緩解認知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