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崔德珍,龐永麗,羅媛容,陳妙霞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 廣州 510630)
我國肝病人數眾多,據WHO統計,全球約有14億以上人口患有慢性肝病,而我國約占1/3[1]。在我國,每年用于慢性肝病的醫療和保健相關費用高達1 000多億元,給國家醫療衛生事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2]。目前,我國肝臟病護理工作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慢病的管理、術后的護理等,肝臟病的專科護理需更進一步發展。《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3]指出要在各護理專科領域加強專科護士的培養,充分發揮其專業特長,推進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目前尚缺乏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對于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評價缺乏統一標準。因此,本研究旨在構建肝病專科護士的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為培養肝病專科護士提供培訓及評價的依據。
研究小組一共有8名成員,包括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1名、護士1名;博士生1名、碩士生4名、本科生3名。研究小組的任務是初步擬訂肝病專科護士指標、遴選專家、設計咨詢問卷、分析和整理專家意見。
1.2.1 初步擬訂肝臟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以Hamric的高級護理實踐理論[4]為指導,根據《專科護理領域護士培訓大綱》內容[5],以“肝病/肝病護理/專科護士/專業護士/核心能力”為中文檢索詞、以“liver diseases/specialized nurses/core competence”為英文檢索詞,檢索 PubMed、JBI、EBSCO、中國知網及萬方數據庫,通過文獻計量與內容分析法初步獲得肝臟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對感染科和肝膽外科專科的護士、護士長和醫生進行質性訪談,受訪專家認為肝病專科護士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包括:直接提供臨床護理實踐的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提供咨詢能力等方面。并根據專家訪談的結果對各級指標內容進行補充,初步擬訂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1.2.2 設計專家咨詢問卷 專家咨詢問卷包括:填表說明、專家權威程度調查表和評價指標體系咨詢表。評價指標體系咨詢表:包括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一、二、三級指標,各級指標的重要性評分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6]。并設置“修改意見”欄和“需增加的指標”欄,專家可以根據填表說明對各指標進行刪減、補充及內容修改。
本研究根據德爾菲法[4]要求,采用目的抽樣法遴選專家,入選標準:(1)包含肝病專科護士、肝病護理管理者、肝病專科醫生以及高等醫學院校的護理教育者;(2)10年以上工作經驗;(3)中級及以上職稱;(4)本科及以上學歷;(5)自愿參加本課題。
采用親自發放方式,于2019年5月和7月進行兩輪專家咨詢問卷發放和回收。指標的篩選標準為:(1)重要性賦值均數>3.5;(2)變異系數<0.25[7]。
本研究共納入16名咨詢專家,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專家一般情況(n=16)
兩輪咨詢每輪均發放16份問卷,回收16份問卷,應答率均為100%。第1輪有9名(56.25%)專家提出了修改意見;第2輪有3名(18.75%)專家提出了修改意見。
兩輪咨詢專家人員一致,專家的判斷系數Ca為0.90,熟悉程度 Cs為 0.84,專家權威系數 Cr為 0.87。
第1輪專家咨詢的一、二、三級指標的W值分別為 0.216、0.202、0.152,P 均<0.05;第 2 輪專家咨詢的一、二、三級指標的W 值分別為 0.190、0.261、0.212,P 均<0.001,可認為專家意見協調程度好。
第1輪專家咨詢反饋:一級指標的“提供咨詢能力”與其他能力有重疊,三級指標的“服藥依從性”并不能直接反映核心能力,結合統計結果,將這兩個部分的內容刪除。有專家提出:護士的領導能力有助于護理計劃的有效執行,促進護理專業的發展,專科護士更應該具備,因此增加二級指標“領導能力”。根據專家意見及臨床實際情況共修改了12個條目,包括在病情處理能力方面增加三級指標“掌握肝癌介入手術的護理要點”;在領導能力方面增加三級指標“具備激勵、決策能力”;將“生活方式與肝病”和“妊娠與肝病”合并為“掌握肝病三級預防的相關知識”等。根據第2輪專家咨詢的結果,分別將三級指標中的“掌握多種臨床授課方法”修改為“掌握多種臨床教學方法”,將“具備護理證據獲取方法的知識”修改為“具備護理證據獲取方法的能力”,將“具備洞察臨床需求和問題的能力,組織并參與專科護理科研”修改為“具備洞察臨床需求,發現循證實踐問題的能力”,將“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修改為“具備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最終形成的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包含6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50個三級指標,詳見表 2~3。
表2 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一、二級指標(±s,分)

表2 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一、二級指標(±s,分)
一、二級指標 重要性評分 變異系數1.直接護理實踐能力1.1肝病護理評估與計劃的能力1.2病情處理能力1.3健康促進的能力1.4疾病預防的能力2.專家層次的指導和培訓能力2.1為患者提供專業性意見的能力2.2對不同層級護士進行業務培訓的能力3.研究能力3.1開展護理研究的能力3.2開展循證護理實踐的能力4.臨床及專業領導能力4.1專科質量管理能力4.2促進護理專業發展,推動衛生政策制定4.3領導能力5.合作能力5.1協調目標團體的能力6.倫理決策能力6.1維護服務對象權益的能力5 4.94±0.25 4.88±0.34 4.75±0.58 4.94±0.25 4.94±0.25 55 4.56±0.51 4.63±0.50 4.75±0.45 4.75±0.45 4.81±0.40 4.44±0.63 4.31±0.60 4.81±0.40 4.69±0.48 4.75±0.45 4.75±0.45 0.00 0.05 0.07 0.12 0.05 0.05 0.00 0.00 0.11 0.11 0.09 0.09 0.08 0.14 0.14 0.08 0.10 0.09 0.09
表3 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三級指標(±s,分)

表3 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三級指標(±s,分)
三級指標重要性評分 變異系數1.1.1掌握肝臟相關生理解剖知識1.1.2掌握肝臟疾病的病理生理知識1.1.3掌握肝臟疾病的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1.1.4掌握肝臟疾病的相關藥理知識1.1.5掌握肝臟疾病患者的護理評估1.1.6具備為肝臟病患者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的能力1.2.1掌握肝病內科治療及護理要點1.2.2掌握肝病中醫治療的護理要點1.2.3掌握肝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要點1.2.4掌握肝癌介入手術的護理要點1.2.5掌握肝病患者內鏡手術治療的護理要點1.2.6掌握肝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預防及護理要點1.2.7掌握肝性腦病的預防及護理要點1.2.8掌握肝病其他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要點1.2.9掌握肝病常見癥狀的護理要點1.2.10掌握人工肝技術護理要點1.2.11掌握人工肝置管護理要點1.2.12掌握肝病患者一般管道護理要點1.3.1熟悉肝病心理評估與干預1.3.2了解肝病運動干預1.3.3掌握肝病營養評估及干預1.3.4具備實施肝病延續護理的能力1.4.1掌握肝病三級預防的相關知識2.1.1掌握與患者的溝通技巧和方法2.1.2識別肝病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需求2.1.3制定肝病患者及家屬教育計劃2.1.4掌握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2.1.5能利用各種資源,尋找多種方法解決肝病患者的護理問題2.2.1具備對不同層級護士進行臨床業務培訓的能力2.2.2掌握多種臨床教學方法3.1.1具備信息檢索能力,熟練查閱中英文文獻3.1.2具備科研設計、實施能力3.1.3具備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統計分析的能力3.1.4具備將相關研究成果撰寫與發表論文的能力3.2.1掌握循證護理的方法3.2.2具備護理證據獲取方法的能力3.2.3具備分析證據的適用性、將證據運用于臨床實踐的能力3.2.4具備洞察臨床需求,發現循證實踐問題的能力4.1.1熟悉肝病專科護理質量指標4.1.2有效管理肝臟病護理質量,持續進行質量改進4.2.1建立及維持肝臟病護理專科隊伍,提供維持隊伍穩定的最佳解決方案4.2.2參與制定臨床實踐指南4.3.1具備激勵、決策能力5.1.1協調醫護關系,促進醫護合作5.1.2協調醫患關系,協助患者決策5.1.3協調多學科團隊的合作5.1.4具備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6.1.1了解護理相關倫理學知識6.1.2了解終末肝病患者的治療決策6.1.3具備實施終末期肝病患者臨終關懷的能力4.94±0.25 4.94±0.25 5 4.94±0.25 555 4.50±0.63 4.94±0.25 4.63±0.62 4.63±0.62 555555 4.94±0.25 4.88±0.50 4.81±0.54 4.88±0.50 4.94±0.25 4.88±0.34 4.88±0.50 4.75±0.58 4.88±0.50 4.88±0.34 4.88±0.50 5 4.69±0.48 4.81±0.40 4.56±0.51 4.31±0.48 4.69±0.48 4.56±0.51 4.69±0.48 4.88±0.34 4.75±0.45 4.63±0.72 4.81±0.40 4.63±0.62 4.50±0.52 4.25±0.86 4.88±0.34 4.88±0.34 4.75±0.45 4.50±0.73 4.88±0.34 4.75±0.45 4.75±0.58 0.05 0.05 0.00 0.05 0.00 0.00 0.00 0.14 0.05 0.13 0.13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5 0.10 0.11 0.10 0.05 0.07 0.10 0.12 0.10 0.07 0.10 0.00 0.10 0.08 0.11 0.11 0.10 0.11 0.10 0.07 0.09 0.16 0.08 0.13 0.11 0.20 0.07 0.07 0.09 0.16 0.07 0.09 0.12
德爾菲法是目前國內外使用最為廣泛、最具權威性的一種評價方法[8]。本研究專家咨詢問卷回收率為100%,提出了指導性建議的專家共有12名,表明專家對專科護士核心能力培養非常支持。遴選的16名專家包含肝病專科的專科護士、護理管理者和專科醫生,還有高等醫學院校的護理教育者,確保指標體系在理論基礎、臨床實踐、教育及管理等多個方面綜合權衡。專家中有9名是碩士及以上學歷、12名副高及以上職稱,充分體現專家具有較豐富的經驗,且專家權威系數均大于0.80[9],表明選取的專家比較權威,結果可靠,構建的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有一定的科學性。
本研究構建的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內容全面,具有專科特色。一級指標權重排序為:直接護理實踐能力>專家層次的指導和培訓能力>合作能力>臨床及專業領導能力、倫理決策能力>研究能力。(1)專家認為直接護理實踐能力最重要,對應的三級指標中以護理評估、護理方案的制定、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內科治療護理要點、并發癥預防和護理要點及人工肝技術的護理要點的重要性最高。這與Hamric的觀點一致,也與我國專科護士發展情況相符,臨床護理實踐能力是專科護士最主要和核心的角色及工作任務。(2)專家層次的指導和培訓能力的重要性居第2位,包括對患者進行專業性指導和對不同層級護士進行業務培訓,這體現了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的輸出要素。其中三級指標不僅關注專科護士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內容、方法和技巧等,還增加了對肝病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需求的識別。(3)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居第3位。合作能力即合作協調與溝通能力,這是妥善處理與醫務人員、患者及其家屬等人員關系的重要條件。(4)臨床及專業領導能力和倫理決策能力的重要性均居第4位,這與國外專科護士核心能力研究相符,專科護士要有為患者提供決策咨詢服務、識別及解決倫理問題的能力,并作為學界專業組織的領導者指引專科護理領域實踐的開展。(5)研究能力是最后的核心能力。專科的發展離不開科研,專家認為肝病專科護士需要具備科研創新能力,才能稱為高層次的專家,有助于推動肝病專科護理的發展。
Hamric高級護理實踐模式廣泛應用于專科護士的教育、培養及評價等領域[10]。本次研究以該模式為指導,訪談肝病專科護士、護理管理者和醫生,并結合文獻研究,構建了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涉及疾病發展的各階段及多種治療過程的護理評估、病情處理、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等全方位的護理能力評價指標,且涵蓋了肝病研究、肝病管理、肝病倫理等不同領域的能力評價指標,貼合臨床和學科發展,實用性強。各培訓基地可依據該評價指標體系設置課程,對肝病專科護士進行培養;護理管理者依據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可動態持續評價專科護士的水平,并結合個體差異進行分類指導;肝病專科護士可根據該評價指標體系分析自身短板及努力方向。
本研究通過理論研究、質性訪談和德爾菲法構建了肝病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專科特色,對肝病專科護士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該指標體系尚缺乏臨床實踐應用,如何根據核心能力指標構建肝病專科護士培訓課程還需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