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冰玉,胡 蓉,劉 凱 ,曾德昕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600)
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是一門服務型的新興專業,主要服務于有言語及聽覺障礙的患者,提高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讓他們能更好地參與生活,從而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1]。言語障礙對患者的口頭表達、理解、復述、命名等方面有不利影響,使他們無法融入日常生活。同時言語障礙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易怒、焦慮等消極情緒。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言語殘疾高達130萬人。其中,僅17%的言語殘疾接受了康復治療[2-3]。聽覺功能障礙則常導致聽力障礙患者無法正常參與社會活動甚至還會造成安全問題。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全球共有4.66億人被診斷為聽力障礙。這些能夠通過佩戴助聽器受益的患者中,僅有17%真正使用了助聽器。此外,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中國聽力殘疾高達2 004萬人,這意味著中國對聽力康復工作者有大量需求[3]。盡管目前有11所醫學類院校開設了聽力與言語康復學本科專業,但有學者估計,中國聽力與言語康復專業從業人員僅1萬人左右[4-5]。這意味著平均1名聽力言語康復人員要服務2 004名聽力障礙患者,足見中國聽覺康復的總體需求與現實培養聽力康復專業人才之間的巨大差距。
言語與聽覺康復治療人才缺乏的問題亟待解決。由此可見,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是一個朝陽專業。我院于2017年開辦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旨在培養有扎實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能從事言語康復治療、聽覺康復治療等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職院校對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的研究是較為缺乏的,這意味著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是否匹配還缺乏研究。因此我們對我校2020屆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畢業生進行調查,旨在獲取畢業生初次就業情況以及后續崗位穩定性情況。這將有助于我校培養符合崗位需求的全方位高素質人才,同時可以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供參考。
本次調查對象為36名長沙衛生職業學院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2020屆畢業生。
近年來,畢業生的教學反饋以及就業情況的調研受到了各個高校的重視。其中,問卷調查是一種較為成熟且實施最多的研究方法。同時,考慮到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研究方式。
1.2.1 問卷設計 基于2020屆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問卷從初次就業崗位、薪資、崗位變動等方面對2020屆畢業生進行了研究。
1.2.2 實施方法 使用問卷星平臺編輯網絡問卷,形成相應線上鏈接。通過微信、QQ等社交平臺將問卷發送給36名調查對象。問卷填寫完畢后由問卷星平臺回收,填寫不全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不納入研究數據中。
1.2.3 研究時間 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
1.2.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使用Excel 2011進行統計學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6份,回收有效問卷36份。研究結果包括了畢業生的初次就業情況等。
2.1.1 招聘信息的來源 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招聘信息來源廣泛,包括學校推薦、人才市場、網絡媒體、親朋好友、校友及其他途徑(見表1)。其中,占比最多的是通過網絡媒體渠道獲取招聘信息,僅少數畢業生是通過學校了解招聘信息的。

表1 畢業生首份工作招聘信息的來源
2.1.2 單位類型以及具體崗位 畢業生首份工作的單位類型分布情況見圖1。大部分畢業生選擇進入醫院(14人,38.9%)或語言訓練機構(11人,30.6%)工作。少數學生在助聽器門店或對口專業公司工作。在醫院工作的學生中,一半學生進入民營醫院,6人在公立醫院,1人在鄉鎮醫院。

圖1 畢業生工作單位的類型
大部分的畢業生(20人,55.6%)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言語治療師,其余學生從事康復治療師、助聽器驗配師、聽力技師等工作,見圖2。

圖2 畢業生工作崗位的類型
2.1.3 首次就業薪資 畢業生首次就業的薪資見表2。大部分畢業生的月薪在2 000元及以上,但有極少數學生薪資不足1 000元。

表2 畢業生首次就業薪資情況
2.2.1 崗位與專業對口情況 截止到調查日期,畢業生現有崗位與所學專業的對口情況見表3。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畢業生目前的工作崗位與所學專業是相關的,然而也有部分學生從事了不對口崗位的工作。

表3 畢業生現有崗位與專業的對口情況
2.2.2 崗位對學歷及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 部分畢業生表示學歷較低和未持有相關從業資格證書是他們遭遇求職障礙的主要原因。“三甲”醫院及部分助聽器公司招聘相關技術人員,明確要求應聘者學歷應為本科及以上,部分醫院要求應聘人員持有康復治療士或康復治療師的資格證書。
2.2.3 就業穩定性 研究通過調查畢業生首份工作的持續時間(見圖3)以及更換工作崗位的具體情況(見圖4)反映畢業生就業的穩定性。結果顯示,近半數畢業生的首份工作持續了6個月以上,僅3名畢業生首份工作不滿1個月。所有畢業生中,69.4%(25人)的學生從未更換過工作崗位,相對較穩定;另外30.6%(11人)的學生更換了工作,半數畢業生更換到醫院工作,還有4名學生改行,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

圖3 畢業生首份工作的持續時間

圖4 畢業生更換工作情況
2.2.4 更換工作崗位的原因 11名畢業生更換工作崗位的具體原因見圖5。造成職業崗位變更的因素主要有從事專業變化、個人業務能力提升、人際關系等。

圖5 畢業生更換工作的原因
通過對我校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20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我們了解到畢業生現階段的就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80.6%的畢業生目前從事與言語聽覺康復專業對口的工作,與其他醫學類高職院校的就業情況類似。部分畢業生在語言訓練機構從事言語治療師、康復技師、聽力技師的工作。根據問卷調查結果,討論我校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畢業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原因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研究結果顯示,經濟收入是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畢業生更換工作崗位的影響因素,這與陳迎紅[6]對醫學專業畢業生的調查結果相似。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工作收入與個人工作能力直接相關。因此,必須加強學生專業技能教學、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才能保障穩定就業。為此,專業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崗位所需、能力本位、素質核心”的理念,打造漸進式、全方位的技能實踐課程體系,遵循職業素養形成規律,將教學內容與崗位所需緊密結合并進行階梯式模塊化設計,根據內容恰當采用案例式、情景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同時結合專業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競賽、社團活動等多種形式豐富學生專業技能提升途徑,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增強就業核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顯示,大部分畢業生首份工作的招聘信息從網絡媒體獲得,而從學校獲得信息的畢業生僅占8.3%,這也反映了學校對于就業指導的力度還需加大。
(1)學校需要進一步拓展招聘信息獲取渠道,加強招聘信息的收集和宣傳,積極為學生就業提供幫助。第一,學校可以主動聯系醫院、言語康復機構、助聽器公司等與專業相關的用人單位,了解崗位需求,并且第一時間把招聘信息傳遞給學生。第二,學校可邀請用人單位來我校進行宣講,讓學生直接與用人單位交流,了解行業動向和就業信息。第三,建立就業信息的分享平臺,幫助畢業生更集中地了解招聘動向。
(2)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就業指導。為了幫助學生高質量就業,學校應當根據相關人才單位需求正確引導學生個人的職業期望。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分為言語康復方向和聽力康復方向,因此學校需要對不同職業期望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和社會需求相融合[7]。對于職業規劃目標明確的學生,學校可以邀請目標職業崗位的從業人員或校友對該類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溝通交流[8],讓學生獲取專業且有效的就業信息與就業指導。
開展校企合作是目前解決高職學生因學歷較低而導致就業困難的有效途徑。學校積極與有人才需要的相關企業或單位加強溝通,了解企業單位崗位需求后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或試工的機會[9],實習優秀者直接聘為企業員工,增加學生就業機會。也可以與企業開展“訂單班”形式的合作,學校為企業“量身”培養人才,學生入校即入職,保障了學生的就業。為深入開展校企合作,雙方需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目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大多是由本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專任教師編寫,往往不能直觀體現行業需求[10]。而企業更加了解行業甚至具體崗位的需求,可以針對性地提出培養建議。因此,企業與高職院校共同規劃人才培養方案能更加精準地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也更有利于畢業生后續的就業。
此外,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教學需要明確校企雙方的教學責任。學校對學生的教學以理論為主,專業教學存在儀器設備數量不足、更新不及時、缺少患者等問題。而企業/醫院則有充足的儀器設備和與患者直接接觸的機會,注重員工實操能力以及溝通交流等工作能力的培養,因此校企雙方可以互補教學。校方可以選派專業教師為企業內非專業學術背景的員工進行理論培訓或理論考核,幫助企業提升員工的理論素養。而企業可以提供實習崗位給在校學生,讓企業員工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幫助學生了解具體崗位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內容,并進一步掌握一線的操作技術。此法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學生通過企業的培訓可以在實習期內從事企業相關工作,創造價值[11]。此外,實習結束后企業可以聘用表現優秀的實習生在企業中任職,校企合作可以向企業輸送優質的專業人才,同時也能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達到雙方共贏。
職業資格證書是不少醫院對于治療師崗位的硬性要求,且收入待遇也與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得有直接聯系。因此,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就成為畢業生選擇醫院等單位就業時所面臨的主要障礙。盡管我校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開設了康復醫學概論(90課時)和疾病康復(75課時)兩門與康復治療士職業資格證考核有關的課程,但是存在課時不足的問題。因此,為了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提高學生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通過率,學校需要適當增加相關課程的課時。同時,積極建設相關專業在線開放課程,讓學生隨時隨地根據所需進行強化學習,教師也可以進行在線輔導,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考試通過率。
本次調查給我校言語聽覺康復技術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提供了豐富的調研數據,未來我們將加強專業技能教學并積極增強就業指導及推進校企合作。同時,我們還將加強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關課程建設,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