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玉冰
社會心態指的是人們對社會和自身呈現出的一種心理情緒,如:情緒情感體驗、社會態度及意向等。目前,我國社會群眾的社會心態從整體方面來看是非常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進入人心,社會心態主要呈現出開放性、包容性、奮發進取等特點。同時,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再加上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促使中西方文化的結合,讓社會群眾的利益要求與價值取向更加多樣化,促使社會矛盾和利益重復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從社會心態方面來看,抑郁癥、焦慮癥、娛樂至死癥及浮躁癥等部分消極、不理性的社會心態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政府需要圍繞社會群眾,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當作奮斗的目標,所以,需要對社會心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重視程度,采用合理手段進行指導與疏通,逐步強化社會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及幸福感。[1]
從心理認知層方面來看,其主要指的是堅定內心中的執著,不能過于自卑,同樣也不能狂妄自大,針對西方價值觀念對社會風氣帶來的沖擊與影響,再加上社會轉型與升級過程中各種矛盾的交融,可以精準地進行自我評估,不放棄,不抱怨;堅信黨的領導,認可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堅信自己完全有能力處理好現存的問題。這種自信主要呈現在“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及“理論自信”方面,更加認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提高人民自信心的核心要求。
情感調解層指的是要求頭腦一直保持清醒、心態保持平和的狀態,使用理性思維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按照客觀規律做事。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提升,呈現出很多利益矛盾沖突,引發出很多突發事件。怎樣更好地面對,要求政府部門要端正心態,保持沉著冷靜。當面對問題時,需要合理分析、理性思考,尋找引起矛盾的深層原因,有條理地表達利益訴求,不可以采取極端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不能做出違背法律道德的事情。在社會矛盾不斷集聚階段,國內外很多有意圖的人或者是勢力會在這個時期散布謠言,身為政府,必然不能讓群眾被別有用心的人或者是勢力所利用,做出對國家與人民利益不利的事情。應該避免焦躁,使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問題,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非常正確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需要幾代人乃至幾十代人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實現。[2]
這個層面指的是在生活方面奮勇進取、積極向上,盡力跟隨新時代發展的腳步,處理新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美滿。但是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周邊的國際環境具有較強的復雜性。所以,人民政府只有做到有備無患,一直保持憂患認知,主動做好建設,一心追求發展,才能更好帶領人民為全面構建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該層面指的是一種和諧共處,發現共同點,保留不同點的品質觀念。對外,針對目前國際社會的千變萬化、各種新鮮事物的出現,要保持包容與開放的態度對待與應對各種狀況。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在繁雜的國際關系中共同發展,為推動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對內,隨著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各種矛盾具有較強的復雜性,多方關系縱橫交錯,只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盡量對差異提高尊重,才可以使社會的和諧穩定得到有效保障,合理解決各種社會利益關系,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創建良好的環境。
從某個方面來看,一個人的心態是否健康,關系著其是否具備優良的精神狀態,再加上主動為人處世的態度。一個人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態,才可以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合理解決和他人之間存在的關系,正確地認識自我,理性看待得失,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抱有這種積極心態的人,其幸福指數非常高,相反極易迷失自我,面對挫折就會非常失望,從而對自身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目前,在社會結構調整、經濟結構轉型、思想觀念改變等階段,通過培養公民良好的社會心態,能夠促進個人的良性發展,進而提升大眾的幸福指數。
社會心態是否健康在人民平時生活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社會意識的形態進行呈現,并且對人民的生產生活產生直接影響,還能夠構成相應的社會風氣或相應的社會意識狀態。良好的社會心態同樣能夠積累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對一個社會的良性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良好的社會心態會讓人民保持生機勃勃的精神狀態,在祖國事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內生動力。換言之,一個國家的國民心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呈現出社會群眾的素養和文明程度。培養健康的社會心態,能夠提升社會群眾的心理素養,構建優良的社會風氣,進而推動社會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
安定團結能夠直接體現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狀,社會當中的不同群體可以和平共處、各盡所能,創建一個團結友愛的社會。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核心穩定的社會,維護安定團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主動引導社會中的消極社會心態,指導群眾保持平靜、穩定的心態,這樣才可以使社會群眾更加團結友愛,為小康社會的構建而奮勇前進。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命運與世界組成一個整體,中國在世界快速發展中同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和全球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越來越頻繁,在相互交流期間,每個國民都可以彰顯出中國的形象,代表著我們國家群眾的素養與形象。社會群眾的言行舉止都是以“中國人”的身份出現,從而提高到國家層面。然而社會群眾的言行舉止在許多狀況下會受到其社會心態的影響,言行是否妥當,主要是由其心態是否良好所決定。所以,唯有培養積極良好的國民社會心態,才可以確保在國際方面形成良好的國民形象,進而使我國在國際社會上贏得更多尊重,為我國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營造健康的外部環境。
(1)構建健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制度體系
當前事業單位、行政單位主要負責理論研究工作的開展,體制以外的人群因為缺少恰當的機會不能在主導價值觀研究方面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發揮好帶頭引導作用,構建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理論研究制度體系,讓全社會具有遠見卓識的人都可以在這個一致的體系下勇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就需要政府在設計部分研究項目過程中,打開研究者的身份約束,全面釋放整個社會的研究力量。
(2)發揮政府正確引導輿論的導向作用,構建高效的宣傳體系
近年來,基于科學技術快速進步與發展的背景下,通信技術在我國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與宣傳,大眾傳播載體呈現出社會化與大眾化的特點,社會群眾心態很容易受到大眾傳播構成的社會輿論所產生的影響,輿論導向是否正確關系著社會心理的情況。鑒于這種狀況,需要將各級宣傳部門作為核心建立健全的輿論監控管理機制,然后整頓部分相對消極的報道視角媒體,創建整體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另一方面,還需要樹立很多榜樣人物,構成主動的示范效應。從榜樣人物方面來看,需要建立完善的榜樣人物體系,在社區等場所公開顯示榜樣人物,同時標記他們的事跡,并且在每個社區爭取設置一個光榮欄,這樣可以宣傳在本社區做好人好事的人,以便于創設樂于助人的良好氛圍,同時也可以讓榜樣人物和普通居民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提升榜樣人物的影響力。
(3)構建健全的利益分配制度體系和社會保障制度體系
當前,利益分配問題成為影響良好社會心態培養工作的重要因素。公正地解決物質利益之間的分配,能夠更好地調整人民的社會心態。社會利益分配公平公正,就可以保證社會的穩定;相反,社會就會不和諧。盡管社會的快速進步推動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群眾的生活質量同樣得到明顯改善,但是因為分配體制存在的部分問題,進一步加劇社會不公平現象,導致少數群眾不滿意當前的社會現狀。所以,這就需要政府營造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通過構建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體系與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一個“公平、公開及公正”的社會,減少社會不公平現象,提高群眾的滿意度,為良好心態社會培育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根據相關實踐表明,建立具備較強號召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人們精神引導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關系著國家治安的穩定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集中呈現出當代中國精神,聚集著所有人民共同的價值訴求。通過快速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導向作用進行全面發揮,借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社會思潮,聚集社會共識。我們需要培養與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中國精神,鑄造中國力量與中國價值,為人民提供正確的精神引導。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社會群眾全面貫徹與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為凝聚社會正能量,指導與促進社會發展的精神力量。因此,需要著手于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者,增強實踐形成、教育指導及制度保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精神文明創建、國民教育及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導作用進行全面發揮,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滲透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和社會心態。
從本質上改變政府工作觀念,由原來的“等待上門咨詢”“出了問題再干預”不斷轉向“主動做工作”“掌握社會群眾心態,重視危機預防”。政府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將社區作為基本單位,對社區群眾的思想動態進行全面了解,重點解決社區居民經常見到的問題,并給予重點人群高度重視和關切。政府還應關注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創建,利用大數據技術,提供手機軟件服務、公眾號服務,為社區群眾的社會心態培育工作提供技術支持。條件比較好的社區可以摸索24小時動態關注工作方式,每天為社區群眾發布知識消息,社區群眾每天可以登錄平臺發布自己的思想動態與對心理服務的要求,便于政府部門結合群眾思想動態和心理服務需求調整社會心態培育工作開展策略。
在社會心態培育工作中,提升政府保障民生的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狀態與質量,提高人民的獲得感,并影響著人民的社會心態。想要推動社會發展,需要政府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使改革發展成果可以為所有群眾提供服務。保障與改變民生需要將人們最關注最直接的利益問題作為核心,確保所有群眾在共建共享過程中強化獲得感。在加快民生構建期間,需要熟練掌握社會各個方面之間存在的利益關系,主動解決社會群眾之間存在的各種利益矛盾;指導群眾正確解決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等之間存在的聯系;采取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需求;尤其需要注重處理群眾反映非常嚴重的問題,確保群眾社會保障、醫療、就業等方面的權益。
正確看待社會群眾從政治權利方面的要求,擴展政治加入路徑,提升政治參與水平,減輕不良社會心態;提升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確保社會群眾可以按照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民主協商、民主監督、民主選舉、民主管理等。因此,這就需要強化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堅持與優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促使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確保人大代表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履行反映群眾訴求的權利,使群眾的利益得到更好的維護;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主要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加快構建完善的協商民主制度建設,不斷構成完善的制度流程與加入實踐,確保人們在平時政治生活中擁有全面不斷加入的權利;優化底層民主機制,使群眾的監督權、知情權、表達權等得到進一步健全;優化底層參與方法,主動拓寬新的加入路徑,讓很多群眾可以經過基層自治、基層選舉等過程,采取評議、監督等方法,積極加入到社區管理與政府決策的民主政治生活中。
按照正確輿論的引導方向,對傳播方式的構建與優化提高重視程度,提升新聞輿論的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等。豐富互聯網內容,構建完善的網絡綜合治理機制,創設清晰的網絡空間。因此,這就需要將媒體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進行全面發揮,嚴格把控敏感問題、重大問題及熱點問題等。各種新聞媒體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有效開展輿論監督、典型宣傳及熱點指導等工作,全面呈現出主流思想輿論的價值。加快構建與管理網絡陣地,大力宣傳良好輿論,推動網絡輿論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需要構建完善的網絡輿情監測與預警制度體系,為政府和群眾的交流與溝通建立相應的互動平臺,掌握網絡輿情指導的主動權;加快構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培養理性平和、自尊自信及樂觀向上的社會心態;經過良好的心理指導,逐步強化人們心理調適能力;增強人文關懷與心理引導,經過設置心理咨詢網站,創辦心理輔導講座,加大心理行為的訓練力度,促使人們保持良好的心理,最終使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