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雨晴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1]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更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難點在農村,重點在農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我們要切實處理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三農工作的中長期重要目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
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現實要求,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要求,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工作要求。
社會主要矛盾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社會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在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中起著主導作用。我國發展進入新的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在于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我國作為農民人口長期占絕大多數的農業大國,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點難點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在于農民。唯有促進農民現代化、農村現代化,才能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幾年來黨和國家對推進鄉村振興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和重要闡釋。2021年8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基礎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提出“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業農村農民做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必須以農民為主體,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作為遠景目標。農民農村問題關系鄉村振興戰略全局,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農”問題是關系重大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對建設國家現代化全局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作用,農民始終發揮著主體作用,農業農村始終發揮著“壓艙石”作用。突發公共危機事件讓多國面臨糧食危機,而我國能始終做好“米袋子”和“菜籃子”的保障工作,得益于農民農業農村的貢獻?!稗r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是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黨始終追求的目標。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工作要求,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各國發展的難題,共同富裕是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在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國鄉村主要面臨五大難題,表現為鄉村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鄉村振興人才短缺、鄉村存在不良之風、鄉村生態環境問題和鄉村組織力不足難題。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只有實現鄉村產業興盛,才能富足農民的口袋,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F階段鄉村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一是科學技術發展應用不充分。農牧業種養方面科學化水平低,農村數字經濟技術應用不足,阻礙鄉村經濟發展;二是缺少龍頭企業和產業體系。農產品加工業、鄉村電商文化等產業發展不充分,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不健全,對實現農村富裕推動不足;三是休閑旅游業發展質量不高。鄉村休閑旅游業同質化現象嚴重,中高端旅游服務供給不足,有效吸引力不足。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我國農村面臨著人口和人才的嚴重流失,人才短缺制約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進程。一是農村教育落后導致人口流失。農村教育水平落后,人口外流,高素質人才短缺,制約農村發展;二是新型職業農民工作隊伍短缺。“一懂兩愛”農業人員短缺,不能滿足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需要;三是各領域優秀人才缺口大。鄉村對優秀人才投身農村發展的吸引力低,農村教育、農業科研、農村醫療等多領域面臨人才不足的難題。
共同富裕是包括精神富裕在內的全面富裕。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靈魂不純凈鄉村善治就無法實現,現階段農村仍存在不良風氣。一是鄉村文明受到資本沖擊。市場經濟理念瓦解了中國農民傳統的觀念價值,傳統的倫理道德理念受到嚴重沖擊,農村天價彩禮等奢靡之風盛行;二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不足,民俗文化、村落文化保護力度不到位,中國傳統民間技藝面臨嚴峻的生存狀態,眾多歷史文物、古建筑正瀕臨消失。
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是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當前鄉村生態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是種養行業綠色生態問題嚴重?;兽r藥超量使用,造成土壤板結、地下水污染,養殖行業農村養殖衛生不達標,土地和空氣嚴重污染;二是人居環境整治不徹底。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改革中仍存在許多問題,生活污水垃圾集中處理設施不健全,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亂排亂放現象依然存在,村容村貌不盡如人意。
組織力是發展動力和人心凝聚力的源泉,是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法寶。現階段鄉村存在組織力不足的問題。一是治理主體方面,鄉紳力量逐漸消失,鄉村空心化和去精英化現象嚴重,傳統鄉村面臨著解體的危險;二是治理效能方面,存在村組干部管理能力弱化、基層政府消極怠政等問題,村民糾紛難以得到有效解決,村民權力得不到有力保證;三是治理內容方面,下鄉資源與鄉村建設有效銜接不到位,村民切實需要得不到充分滿足。
鄉村振興背景下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需要協調處理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著力解決阻礙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困難與挑戰,從“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入手,推動農民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要振興鄉村產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一是以科技興農為抓手,補齊現代化短板。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經濟技術融入農業農村,推動鄉村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打造優質農產品加工業,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全面建設數字鄉村,消除城鄉“數字鴻溝”,助力共同富裕。二是推進鄉村休閑旅游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堅持保護與開發、生產與生態并重原則;保護鄉村文化,傳播民俗文化和文化產品,打造具有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項目;提升鄉村休閑旅游服務水平,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助力農村經濟發展。三是培育打造龍頭企業,推動農村產業化現代化。打造振興鄉村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鄉村產業,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動農村產業化現代化。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一要發展農村教育,培養本土人才。加大農村專項教育資金投入,改善鄉鎮學校學習生活條件;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完善城鄉教師交流輪崗機制,推動城鄉教育、城鄉文化的融合發展。二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打造“一懂兩愛”工作隊伍。重視農民教育培訓的立法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加大農業學科專業建設力度,培養打造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制定職業農民繼續教育體系,實現技能與本領的與時俱進,把“農民職業有前景、農業發展有奔頭、農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變為現實。三是鼓勵優秀人才到農村去,助推農村發展。壯大鄉村教師隊伍,大幅提高鄉村教師福利待遇和晉升機會;壯大農業科研隊伍,推動農業科技人才供給側和產業發展需求側精準對接;壯大鄉村醫師隊伍,建立和完善鄉村醫師定向培養制度,對鄉村醫師家庭加大補貼力度,使鄉村人才留得下來,留得安心。
鄉村文明是鄉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一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營造農村風清氣正文化環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精神文明建設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加強共同富裕思想意識引導,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二是建立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農民精神文化需求。加快鄉村綜合文化服務場所建設,為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場所;積極開展鄉村文化建設活動,開展文化惠民活動,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三是培育和發展好“三風”,煥發農民農村文化新風尚。培育文明鄉風,發掘民俗文化,講好鄉村故事,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培育良好家風,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理想信念融入家庭教育中,弘揚孝道為本、勤儉簡約、愛國敬業的家風;培育淳樸民風,鼓勵誠實樸素、勤奮上進的生活態度,弘揚時代新風尚,持續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要扎實推進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的農村治理環境。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綠色發展。推廣沼氣能源生態利用模式,兼顧鄉村環境建設工作,積極開展養殖場綠化、硬化、亮化、美化改造工作;推廣有機農業種植,鼓勵農作物輪作,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二是打造清潔美麗鄉村,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條件,加快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垃圾分類活動;加快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打造清潔美麗的綠色環境,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美麗農村。三是進行優勢轉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產業與生態的有機結合,探索林業、茶產業、旅游業融合發展,將綠色資源變為經濟資源,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助推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
鄉村的組織建設關乎鄉村的興衰成敗,要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強化鄉村振興要素保障。一是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培養優秀基層黨員;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密切聯系群眾,解決好急難愁盼問題;加強黨建引領作用,創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模式。二是探索新型經濟模式,壯大集體經濟。發揮協同優勢,走“黨建+合作社+村集體”聯合發展的農業農村特色道路;爭取政策資源,充分利用各項惠農、支農政策和扶持資金;堅持立足實際,發揮本土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三是加強農村自治,強化村委會職能。加強法律意識教育,增強農民法律意識和制度意識;完善監督問責機制,加強對“村支兩委”的監督;強化本領擔當,提高“兩委”干部素質和工作能力。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在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農民農村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性、面臨的困難并提出實現路徑,不足之處在于對兩者之間的內在邏輯未進行過多研究。共同富裕是農民農村現代化要達到的目標,新時代賦予了共同富裕新的內涵,期待更多學者從共同富裕的內涵、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內在邏輯、共同富裕與農民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關系等方面進行研究,豐富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理論及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