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粲
“互聯網+”的特征表現在開放與創新等方面,在大數據和云計算、5G技術的發展背景下,互聯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同時“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也讓各個行業發展格局產生了明顯變化,發展與轉型成為各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在“互聯網+”時代下,人們的閱讀行為也發生了巨大轉變,這使得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模式也要隨之轉變,電子資源建設也展現出了新的特性,應當發揮自身的文獻資源優勢,主動適應用戶需求,做好文獻資源的電子化建設,建立資源建設全新機制,從而推動圖書館的現代化發展。
在“互聯網+”背景下,數字資源成了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關鍵內容,數字出版是目前大多數出版社的首要選擇,同時也是圖書館用戶的閱讀需求,因此也是圖書館發展中的重點問題。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種類多種多樣,包括傳統印刷的文獻資源,同時也包括各種電子文獻與多媒體文獻資源,文獻資源的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下,電子文獻的館藏占比也將越來越高,所以電子資源的引進以及現有紙質文獻的電子化轉換則成了圖書館應當關注的問題。
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文獻資源信息化建設都使得文獻資源傳播與利用的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化,讓圖書館服務模式也變得更加多種多樣。從文獻資源利用率的角度來看,互聯網與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讀者們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求都產生了明顯變化,數字資源的占比率與利用率直線攀升,這也會對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帶來決定性影響,未來圖書館服務將會轉變為線上線下結合。
傳統圖書館的館藏文獻大多重視管理而輕視獲取,關注書刊整理與管理和加工等。而在“互聯網+”背景下,資源獲取與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這使得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模式也受到了影響。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關注用戶需求導向理論,從側重管理轉變為側重獲取,運用數字化資源采購和網絡化資源開發共享為讀者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可以說“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更加豐富,分類也更加準確,資源服務功能更加完善。[1]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化閱讀和移動式閱讀成為眾多讀者所熱衷的閱讀模式,這對于圖書館來說不僅要根據自身的館藏特征和服務對象特點進行資源采購工作,同時還要收集更多的文獻資源來滿足讀者們對于文獻資源的多樣化需求,不斷提高電子資源采購力度。而電子資源采購模式的選擇與創新則成了決定采購質量的重要因素,圖書館可以選擇聯合采購模式,由出版社直接獲取電子文獻資源,與出版社發行企業進行合作,利用業務方面的主動對接構建合作平臺,全方位整合信息,提高自身的館藏電子化資源,進而提升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質量。圖書館需要對文獻資源采集模式進行重新梳理,明確資源采集目標和方法、原則等,重點調整傳統文獻資源采購模式,拓展電子資源采購方法,根據地方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和服務目標,進一步強化科學領域與專項題材文獻資源的收集,廣納地方文獻資源和非正式出版物的收集與珍貴文獻競拍訪購。還要打造特色化文獻資源數據庫以及圖書館公益講座與展覽等服務性質的資源開發工作,創新PDA(讀者決策采購)運作模式,持續關注讀者需求特征,引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拓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模式,建立互聯網文獻資源借閱平臺。如某圖書館開發了“悅讀”手機APP服務,利用PDA采購模式拓展館藏電子資源,借助手機平臺開發的優勢為讀者提供更加輕松便捷的服務。[2]
在“互聯網+”背景下,用戶體驗也是圖書館服務需要關注的問題,不管是電子資源還是傳統的紙質資源,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用戶服務,而電子資源建設本身從某種程度來看目的就是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應當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突出用戶需求驅動的資源建設路徑,創新資源采購的自主服務,包括資源薦購、新書推送等,利用圖書館的線上平臺服務與圖書館線下實體服務結合的優勢,與用戶實現多維度的互動與溝通,更能凸顯圖書館資源服務的互通互聯特性。用戶可以利用社交平臺或圖書館所開發的線上服務平臺實現自由分享交流,提高用戶黏度的同時突破傳統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的邊界,這本身也是“互聯網+”背景下的跨界融合。用戶驅動的核心在于將用戶體驗作為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的核心,在這一模式下具體可以推出的服務項目如下。
(1)資源薦購
資源薦購指的是圖書館可以開發的一種長期性的服務項目,在網絡技術越來越成熟,圖書館服務質量越來越高的情況下,資源薦購成了用戶參與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直接享受到圖書館提供的個性化服務。一般來說,用戶可以利用圖書薦購系統向圖書館薦購圖書資源,也可以利用發送郵件的方式向圖書館提出薦購需求,或進行圖書資源相關的咨詢。
(2)讀者決策采購
讀者決策采購又被稱為需求驅動采購,指的是圖書館根據讀者的需求和使用情況選擇購進某種圖書資源。這種新興的采訪模式同樣可以在電子資源采購中應用,進行以讀者為主導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將讀者的閱讀需求進行量化,然后將量化后的指標信息作為購入電子文獻的參照依據。以用戶為中心與驅動力,極大地影響了電子資源建設工作,不僅調動了讀者資源共建的積極性,也大大提升了圖書館電子資源采購精準性與資源利用率。在電子資源采購方面,圖書館可以選擇一些專業網站平臺,貫徹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提高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的利用率與效率性,面向圖書館的中文圖書紙電同步平臺可以為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提供便利與支持。顯而易見,在“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用戶信息資源建設權益有了進一步拓展,這并非無節制地放權,而是遵循館藏采購的基本原則、經費配置、市場需求的一種表現,因此圖書館需要綜合考量自身的服務水平、讀者需求、購置能力等制定合理可行的電子資源采購方案,構建功能齊全的信息共享平臺,鼓勵讀者在平臺中進行交流和共享,引導用戶從多種渠道參與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工作中。
在“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不應僅借鑒和引進技術與方法,同時也要將“互聯網+”思維貫徹始終,秉承著開放、創新、共享的精神提高自身的管理與規劃能力,為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提供持久的活力。圖書館館藏資源包含電子資源、紙質文獻、網絡信息資源等,但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圖書資源的采購與開發已經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因此圖書館需要充分理解電子資源建設的內涵,通過購買或租賃的方式購置更多的電子資源,將原有的紙質文獻錄入轉換為電子文獻,開發獨屬于圖書館的特色資源,關注資源數據的整合與優化,探索不同類型數據的跨界融合,真正實現互聯互通以及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增值。圖書館還可以運用大數據技術來挖掘用戶需求,摸索不同層次用戶需求的隱性和顯性規律,通過大數據技術預測讀者對于圖書館電子資源的需求程度與需求方向等,將門戶網站作為平臺,為用戶提供具有個性化的電子資源服務模式。此外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同樣重要,培養一批具有較高信息素養,技術與經驗兼備的管理團隊尤為重要,圖書館需要根據電子資源建設目標來培養人才,將傳統的流通館員和編目館員等轉變為咨詢館員和數據館員、學科館員等,強化館員的專業知識水平,為其成長和發展提供機會,也為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提供持久的動力。
如今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圖書館可以運用新媒體平臺優勢和電信及數據庫平臺展開合作,實現圖書館公共服務功能的滲透,為讀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文獻資源檢索服務。將“互聯網+”環境作為基礎,圖書館可以建設統一的檢索平臺,讓讀者可以利用移動智能終端和PC端獲取電子文獻,同時開發圖書館APP,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務。結合圖書館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等平臺,將服務入口前置,再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平臺的引入,讓圖書館的文獻信息服務管理可以在各個社交場景中呈現在用戶群體的面前。此外還要開發各種圖書館的衍生產品,加快技術與服務的結合,開發電子書、文化周邊、影視產品等,吸引更多讀者的關注,提高圖書館館藏資源利用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書館所面臨的環境也產生了巨大變化,資源用戶的信息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水平也要同步提升。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工作應當建立一個具備開放性的動態系統,及時更新和補充電子資源,適應時代變化和讀者需求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