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澤蓉 白夢姣
研究新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培育路徑的探討,首先最主要的是掌握紅色文化的含義,特點等一系列紅色文化基本要素知識,只有這樣才可以使當代大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紅色文化的內容,從而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意義,做到在實踐中踐行紅色文化這一優(yōu)良傳統。
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爭取國家富強,民族獨立的過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中國的實踐為基礎而形成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紅色文化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紅色物質文化,紅色精神文化,紅色制度文化。[1]
黨的十九大以來,在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國有了新的歷史地位和新的歷史方向,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而其中的紅色文化也從內容和內涵上不斷更新,有著獨特的內涵和時代意義。紅色文化是以傳統文化為支撐的,它保留了傳統文化中精煉的內容。新時代紅色文化的理論依據將為新時代紅色文化的發(fā)展指明前進的方向和源源不斷的動力。新時代下的紅色文化代表著在世界文明交流借鑒的背景下中國給其他國家所展示的中國魂,中國能量。[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強調我們要牢牢把握“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動力。認同和發(fā)揚紅色文化是培育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徑之一,更是引領當代大學生不斷進步的精神支柱。目前,國家綜合國力主要表現為國家文化實力發(fā)展,提升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感,是當代大學生表現熱愛祖國的現實需要,也是提升我國意識形態(tài)中上層建筑的安全,文化軟實力的必然需要。
理想信念是一盞指路的明燈,它指引我們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斗爭中,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歷經重重考驗,克服重大阻力,最終帶領著人民走向光明的前景。因此讓大學生們認同紅色文化,就是他們對理想信念的堅持,就是他們堅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擔時代責任,從而積極地將個人理想同國家的理想相結合,為實現共產主義這一終極目標而奮斗,見證國家的強盛。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強調要堅持和積極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繼承我國優(yōu)秀的紅色文化,既要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又要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大國。紅色文化中的精神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一致,紅色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愛國情懷,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這些都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寶貴資源。
(1)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
發(fā)展和培育時代新人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當代對文化自信的落實。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我們當代大學生有充分的自信和底氣傳承中國紅色文化,在全球化文化不斷碰撞的背景下,只有大學生將新時代紅色文化不斷貫穿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才能有效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文化沖擊和文化挑戰(zhàn),指引大學生們把握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樹立健康的人格特征,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堅定以人民為核心,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盡自己最大的能力。[3]以時代英雄為榜樣,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只有代表廣大群眾的人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學生才能做好群眾最尊敬的先生。[4]高校不僅僅要激勵大學生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更要學習和借鑒新時代英雄榜樣的精神,參照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樹立優(yōu)秀的榜樣,在思想和行為上統一協調,共同發(fā)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將英雄榜樣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內心的動力,并通過行動表現出來,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美麗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1)把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全過程
一直以來我國教學模式主要是課堂教學,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更是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的主要途徑。[5]我國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主要是以理論教育為主,過于強調理論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并不太適應新時代這個條件,難免會受傳統模式的制約,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將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相結合:將“紅色故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向當代大學生傳播好紅色文化優(yōu)秀資源,使思政課堂去除固有的死板現象,煥發(fā)出活力和生機。[6]
(2)開展豐富的紅色文化實踐活動
開展豐富的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對于當今時代大學生來說是最有效的途徑。落實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高校領導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組織方案,然后由每個學院的組織部門在院內教師中選舉出責任感強,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比較好的老師,并組成教師團隊,研究如何將紅色文化滲透在實踐中,組織相對應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以獨立解決遇到的問題。在組織了解紅色文化的活動時,其目的不能為了活動而組織活動,更應該激勵大學生在自己的學院中發(fā)表論文或是組織紅色文化宣傳大會,使得實踐的效果更加顯著,將課本上的文字轉化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使聽者達到置身其中的效果。
(1)營造有利于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的新媒體環(huán)境
新媒體是在傳統媒介如報刊,電視,電子雜志等發(fā)展之后發(fā)展起來的新的媒介類型,它是通過電腦,手機,電視等傳播媒介,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信息和所需娛樂方式的媒體類型。新媒體具有傳播迅速,創(chuàng)新力強,覆蓋面積廣等顯著等特點。所以根據新媒體這些獨特的優(yōu)勢,我們要積極地利用新媒體這一背景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平臺,應該及時規(guī)范網絡平臺,使紅色文化有效地傳播。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時更新有關紅色文化的內涵,精準定義紅色文化的相關內容,相關工作人員排查檢舉網上不良思想和行為。加強積極的輿論引導,讓凈化網絡平臺與紅色文化傳播統籌兼顧,協調運行,為大學生學習紅色文化資源拓寬途徑。
(2)打造紅色文化基地建設
同時各省針對紅色文化成本過高這一缺點進行有計劃地調整和安排,大力投資對紅色文化培育的費用,尤其是紅色文化基地建設。整改因年代久遠而逐漸殘缺的革命物質遺址,擴建比較重要的歷史博物館。國家在經費上做好投入計劃,專款專用,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代又一代優(yōu)秀紅色文化激勵當代大學生,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并不是“溫室里的花朵”,而是這個新時代的建設者,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力量。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命運與中國的命運緊密相連,學習優(yōu)秀的紅色文化精神,理論結合實踐的精神,擔當起國家未來希望這一個偉大的個人使命。當代大學生必須要把紅色文化精神扎實地落實在行動中,腳踏實地,牢記自己的目標和初心,志從高遠,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國家的強盛在于教育的強大,國家不斷強調要把紅色文化傳承好。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新時代紅色文化屬于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具有較強的時代價值意義,對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重大的意義,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培育路徑探討是我國現階段迫切地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政治觀,價值觀,為我國早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從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