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侶喬
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
陳侶喬
[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文化自信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化自信的培養可以為民族的傳承融入生命力和活力。目前仍然存在對傳統文化缺乏整體認知、對外來文化缺乏辯證思維等問題,社會、學校應有相應的措施。學生應提升對不同文化的辨別能力,理性對待各種文化,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積極將傳統文化融入實際生活。努力培養新時代大學生堅定的文化自信。
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途徑
文化自信是指一個國家和民族對本國文化的一種肯定和支持,是堅信在未來的發展中,民族文化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活力,讓人民感到自豪的一種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進一步說明了在新時代培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高校是培養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應把文化自信作為重要培養目標。對于新時代大學生而言,除了知識文化的學習,還應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對國家有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在世界范圍內有著深遠影響,是我國發展過程中的寶貴財富。[2]我們秉持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應將其發揚光大的信念,大學生作為當代知識分子,肩負著將民族文化發揚光大的重任。讓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需要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大學生在校內或校外都能堅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利于傳統文化在發展中更具生命力和活力。大學生是促進文化傳播的重要力量,對于文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更為突出,可以更好地帶領中華傳統文化走向國際舞臺。大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積累,因此能夠更好地吸收和辨別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通過更多方式發揚光大。
新時代大學生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更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文化自信的培養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要求。[3]大學生作為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力量,除了在校學習科學知識,還應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讓自己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堅持文化自信有利于培養良好的文化素養,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文化也是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基礎,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應保持對傳統文化的熱情和自信,文化是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大學生對自身有著更高的要求和價值追求,在日常學習中不斷接受新知識,同時,還將接受更多的文化,多種文化的吸收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鑄造更強烈的國家和民族榮譽感。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可以將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與其他外來優秀文化相結合,增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國家的發展包括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面,文化是我國意識形態的體現。我們面臨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入侵,本國傳統文化經受著嚴峻的挑戰。新時代大學生秉持辯證的思維和眼光,增強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堅定信念,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學生應客觀認識各種文化的價值,提升對外來文化的抵御能力。大學生作為民族復興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傳統文化的發展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充分認識并理解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盡管新時代大學生在學校接受了許多文化熏陶,并且經過多年的文化知識學習,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加之其他外來因素的影響,擾亂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判斷,容易形成錯誤的認知,不能夠客觀正確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分析,缺乏宏觀上的整體認知,文化信念容易動搖。我國作為文化大國,文化底蘊十分濃厚,當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需要多方力量的推進,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等,需要更完善的途徑讓大學生全方位了解本民族文化,形成整體性認知。
當代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愿意接觸外來文化,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辨別能力,因此很難以客觀的眼光看待如此繁雜的文化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確實存在許多精華,也為我國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借鑒,但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獨有的價值。當前部分大學生崇洋媚外,認為西方文化更好,盲目認同,缺乏對本國文化的堅定信念。除此之外,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的普及,大學生接受外來文化的途徑越來越多,由于缺乏對西方文化的理性認識,因此很容易產生偏差,形成盲目意識。
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我們提倡以辯證的眼光和思維看待傳統文化。信息化時代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潮對大學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4],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也會有一些不良內容,這些不良文化會使大學生動搖對傳統文化的自信,認為傳統文化中存在許多弊端。
文化自信是文化軟實力的表現形式之一,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重點在于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當前,我國對二十四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已有一些成效,為正在成長的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圍。[5]在此基礎上,可以組織社會各方力量,大力宣傳中華傳統文化的實質和意義,讓傳統文化的內涵深入人心,為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培養群眾基礎,也為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發展建立更多樣化的途徑,讓大學生不僅在學校里,在社會中也能夠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通過互聯網、多媒體等多種途徑,為社會大眾宣傳傳統文化,增加傳統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和感染力。舉辦相關活動,鼓勵公眾踴躍參加,使傳統文化融入人民的現實生活。將文化自信融合為一種幸福感和榮譽感,讓大學生們自發地形成文化自信[6],促進傳統文化在多種環境下發展。
我國大學生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還是學校,通過教師的課堂講述讓大學生認識傳統文化。但是課堂教學的方式,很難讓學生們體會傳統文化的實際意義,應將傳統文化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學校可以開設相關課程,強化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并讓學生們可以在課堂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通過同學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了解更多傳統文化的內涵。還應順應當代新媒體的發展,創新教學模式。[7]其次,還可以采取課外活動等形式,通過多種途徑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學生們多方面感受傳統文化的價值。
文化自信的培養需要多方主體的努力,包括在校老師、社會群眾以及在校大學生。面對西方外來文化,大學生們應堅持辯證的思維和眼光,增強對優秀文化的認知能力。[8]可以通過在課堂中的學習,也可以通過與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溝通交流,了解真正優秀并且有價值的文化到底是什么樣的,避免產生對外來文化的盲目認同。應建立符合自身價值觀的文化取向,無論是對本民族文化還是外來文化,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套判斷準則。用科學的方法論客觀看待外來文化,辯證看待不同文化,當兩種文化之間產生沖突時,理性地去對待差別和統一。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和素質,通過多思考、多閱讀等方法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 28(001).
[2]任佳偉,孫向宇,劉靜.論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137-141.
[3]宋傳盛.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0):53-55.
[4]段葳,曹勝亮.論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1):37-40.
[5]陳淑一,邢光晟.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三維路徑[J].江蘇高教,2020(07):112-115.
[6]戴楚怡.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對策研究[J].江蘇高教,2018(12):107-109.
[7]潘汶奇.新媒體時代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問題探究[J].新聞愛好者,2020(05):79-81.
[8]申曉輝.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存在的問題與培養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33): 39-40.
(責任編輯:張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