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紅霞(內蒙古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教育活動。結合對于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指示,建議教師要重點關注現代社會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需求,關注學生主體的實際情況,創新理論課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教學場景與教學角色,以此構建現代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實現課程改革目標。在理論課創新的過程中,學生參與豐富理論課教學活動,感受教師的引領與關懷,感受優秀思想政治文化,主動探索現實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綜合素養。
高校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基本原則,以此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價值。
堅持學理性與政治性相統一。結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中提出的“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方面的戰略部署,高校在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時需要把握課程本質,堅持“立德樹人”使命,同時通過透徹的學理分析為大學生答疑解惑,以課程知識引導學生,以崇高政治理想與信念教育學生。在課程創新中要始終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第一原則,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利用科學的知識武裝學生思想,促使學生掌握多種先進政治思想,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凸顯學理與政治相統一原則[1]。
堅持知識與價值相統一。在實際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推崇提出的“八個統一”要點,既要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又要引導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與發展,促使知識與價值有機結合,在知識傳播中塑造價值觀念,在引導價值的同時完成知識傳授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當代大學生的必修課,教師承擔著較重的知識傳授任務,必須要遵循知識體系結構開展課程教學,讓學生在理解、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促使學生能夠客觀理解社會發展規律,形成良好思想政治素養。
堅持建設與批判相統一。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既要積極弘揚主旋律,倡導正能量,又要直面各種錯誤思想,積極帶領學生批判錯誤的觀點,引導大學生辯證看待各種思想意識形態,培養大學生的辯證思考與分析能力,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凸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作用。在現代社會中,信息技術飛快發展,大量不同的意識形態出現在社會生活中,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意識與行為方式,因此,教師需要在課程教學中加強思想教育,充分發揮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作用,明確基本立場與基本觀點,引入不同的思想觀點,為學生的辯證思考提供豐富材料。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在完成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引入日常生活元素、社會熱點與時事政治,加強課程與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能夠在認識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堅定自身政治素養,從而強化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內容的接受程度,深化發展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2]。
第五,堅持主體與主導相統一。在實際過程中,高校教師要關注學生主體感受,明確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角色,將“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貫徹落實到課程教學過程中,既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考,又要適當給予引導、指引,幫助學生始終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前進,形成雙向互動機制,凸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生自主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要想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議教師要首先創新課程教學模式,以新穎教學模式帶動課程改革,為大學生提供優質課堂教學活動。建議教師認識到不同時期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需要,跟隨時代發展,引入時代特色技術,比如: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借助計算機、手機客戶端、線上教學平臺等軟件設置,優化設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3]。
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章節知識點提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分別提出章節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與總體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提出“課前學習模塊”,為學生推送優質網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前自己閱讀教材內容、觀看網課,同時思考且回答教師提出的各項問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前線上自主學習空間。之后,教師在課堂中開展線下教學,借助各項互聯網教學資源,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已經形成初步認知的基礎上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理解,凸顯“翻轉課堂”的教學價值,實現“主動與主導相統一”、“知識與價值相統一”。
要想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議教師靈活利用大數據技術,以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優化課程教學提供具體依據。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大數據教育教學平臺,人工智能教育技術,構建“大數據學情分析+教學平臺教室+課后人工智能系統分析”的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機制,將大數據學情分析作為創新課程教學的基礎,以此提出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4]。
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理論課教學為例,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借助數據系統分析學會的實際情況,明確學生的專業發展特點,獲悉學生的現階段知識結構與思想素養水平,了解學生的法律法規常識,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課開設數據資料,根據數據分析結構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水平,比如:具有較強政治與法律素養類、政治與法律小白類、政治與法律素養水平一般類,從而提出多層次、差異化課程教學活動,以精準分析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價值觀念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有效引導。
要想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議教師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以自身言行舉止影響學生思想意識,加強學生的政治信仰塑造。在實際過程中,教師已經利用數據技術劃分學生層次,此時教師可以將不同層次、能力素質的學生組建成為異質學習小組,讓不同情況的學生互補互助,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程學習[5]。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教師講解法律基礎知識與思想道德修養內涵,可以引入社會熱點話題,比如:“一帶一路下的對外交往政策”“社會醫療保障最新政策實施”“華為科技站”等,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發展相結合,讓學生在社會發展現象中發現法律問題,運用各種法律知識,以此強化學生的法制觀念,促使學生感受到我國法治社會的優越性,堅定學生的政治信仰,為大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提供積極引導。
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思想政治課程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寒暑假、日常休息時間參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內化理論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關于社會熱點話題的調研活動,讓學生聯系實際情況分析社會問題,提出假設性的解決措施,分析現階段解決措施的有效性,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踐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實現課程創新[6]。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面臨著全新的教學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思想的引領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引導學生不斷堅定自身政治信仰,積極參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中,將理論知識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主要依據。為了更好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創新目標,建議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工具,以現代技術支持數據化教學;建議教師創新教學方式,調整教學內容,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主導作用,融入適當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讓大學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自主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