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在快節奏生活壓力下,飲食和生活作息不規律的人群越來越多,而闌尾炎作為機體的一部分,稍加不注意就容易引發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本文就化膿性闌尾炎進行講解,以便大家正確認識對闌尾手術后的引流管護理,從而更好地加快術后恢復。
何為化膿性闌尾炎
走進闌尾
闌尾處于人體右下腹,直腸的末端。闌尾炎是指闌尾出現感染引起的脹痛、炎癥等。而化膿性闌尾炎是根據病程的長短、病理發生改變進行分類的。雖然該病不會傳染、遺傳,及時治療可以治愈,但對于采用保守治療的患者,有一定概率會復發。
化膿性闌尾炎又被稱之為蜂窩織炎性闌尾炎,臨床癥狀大多表現為持續性的腹部疼痛、惡心嘔吐、渾身乏力,甚至出現發熱等癥狀,屬于病情發作較急、變化快,且需要及時處理的腹部疾病。這類疾病大多數是從單純性闌尾炎演變而來,最終導致患者闌尾腔內出現大量的膿液。患者患病的原因大多是長期飲食不規律、不干凈,自身抵抗力較差,并受到細菌感染所致。其中,腸胃炎、腸梗阻等都是誘發此病的重要原因。
化膿性闌尾炎的癥狀
初始階段,患者大多是局部疼痛,主要是在腹部的中上以及肚臍周圍會出現低熱,且伴隨著寒戰癥狀。伴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的腹部開始出現疼痛。最后疼痛會出現在右下腹,從間接性疼痛變為持續性疼痛,甚至會出現惡心、嘔吐、臉色發白、腹瀉等情況。
治療方法
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切除。
(1)藥物治療一般采取靜脈補液、抗感染。通過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物質,維持正常的代謝,從而保障功能的正常運作;同時加入抗感染的藥物,適當減輕身體所承受的疼痛,有效消除腫脹,緩解病情發展。
(2)手術治療則是從病灶出發,切除病變的闌尾,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減少腹腔感染概率,從而有效改善病情,且治愈后的患者不會再復發。
化膿性闌尾炎引流管的護理
什么情況下需要放置引流管
在進行化膿性闌尾炎的護理時,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情況下才會放置引流管,以及引流管的作用。一般來說,絕大多數患者進行切除手術后不用放置引流管,但部分患者需要放置,這是因為個體情況的不同。如患者局部出現嚴重的液體滲出、闌尾穿孔,導致彌漫性腹膜炎等,需要通過放置引流管來將腹腔內多余的感染積液、滲出的液體等進行引流,從而減少液體在腹腔內堆積,避免出現殘余膿腫,影響疾病恢復。
放置引流管后,需要觀察、記錄管內的顏色,引流量等,并對引流液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根據檢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供患者使用。當引流管內的液體每日排除量小于20 mg,且為清亮的液體,經過B超檢查證實腹腔內無多余的殘留積液,在醫生的診斷下可以考慮拔出引流管。
引流管放置的護理須知
(1)術后放置引流管時,需要確定引流管是否妥善固定住;護理時指導患者在翻身、下床以及其他活動時,需在可控范圍內進行,避免因活動幅度過大造成引流管脫出。與此同時,要時刻注意引流管的狀態,避免位置發生變化。還要定時檢查引流管接頭處的嚴密性、通暢性,是否出現受壓、扭曲等情況,避免堵塞發生,以免導致患者腹腔內的積液無法順利排除。當發現引流管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聯系醫生進行處理。護理時,引導患者根據病情變化采取相應的臥位方式,不僅有利于引流通暢,還能夠確保引流負壓的有效性。一般建議采用半臥位,引流袋不高于放置引流管的位置,以利于液體的排出。
(2)定時更換引流袋,對引流口進行消毒。在術后恢復過程中,需要重視每一個環節,確保不出現二次感染。更換引流袋時,對引流口進行適當消毒,并注意引流情況,避免出現逆流、滲出等現象。對敷料而言,清潔、干燥、無菌是最基本的要求。
(3)加強對患者身體狀況的觀察。術后對患者的體溫、引流液的情況等進行檢測、記錄。正常情況下,患者的引流液在2天內多為淡紅色,隨著時間的推移,量會減少,顏色變淡。若是出現鮮紅的血液流出,則需要及時聯系醫生進行處理,必要時延長拔管時間;同時,需要詢問患者自身的感受,是否還存在腹脹、疼痛等,從而判斷手術后的情況及恢復狀態。
(4)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相關知識,以便能夠更好地做好自我護理。首先,了解該疾病在術后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及引流液在什么階段應當呈現什么狀況。其次,對自身可能發生的變化進行了解,譬如疼痛變化、身體機能的變化等,以便在出現異常時及時向醫護人員反饋。此外,加強護患關系也是恢復過程中的基礎,能夠減少患者緊張情緒,減輕顧慮,增強信心,促進病情恢復。
(5)避免感染。遵醫囑通過內服、外敷等抗菌藥的應用,減少感染的概率;在引流管放置期間,還需要通過靜脈輸液促進創面傷口的愈合。
總結
化膿性闌尾炎的發病率較高,患者會出現劇烈、持續的疼痛和腹脹,往往選擇進行手術治療。而術后為了盡快恢復健康,患者需要了解術后的護理流程,關注引流管、引流液體的變化,并做好日常的護理,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規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