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雯
近年來,我國腦梗死患者的數量明顯上升,輕則對身體造成影響,留下一定的后遺癥,重則可能直接危及生命。因此,需要家屬在患者腦梗死的各個階段落實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那么,對不同階段腦梗死患者應落實哪些措施呢?
腦梗死急性發作階段護理措施
通常情況下,患者出現腦梗死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急性腦梗死發作階段、住院急救階段以及出院回家后康復治療階段。在急性腦梗死的發作階段,需要家屬讓患者保持平臥姿勢,頭略高于平面,一般使用較低的枕頭墊在患者后腦部即可。如果患者家距離醫院相對較近,家屬應該在一小時內將患者保持這個姿勢送到附近的醫院。如果患者家距離醫院較遠,家屬應及時撥打急救電話,等待急救人員的到來。在等待的過程中,如果患者出現意識障礙或嘔吐現象時,將其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吸入肺部,對保證呼吸通暢和生命體征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腦梗死偏癱的護理措施
患者在進入醫院接受急救措施過程中,需要家屬結合患者的不同表現以及實際情況落實良好的護理措施。例如,對于出現偏癱癥狀的肥胖患者,因為局部神經營養障礙,可能會增加后期出現褥瘡等并發癥的概率,進而因感染發熱導致腦血管病加重。因此,家屬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該定時給患者翻身(頻率控制在2 h左右)、拍背,用溫水將其皮膚擦洗干凈,同時使用適度的力氣對被壓著的部位進行按摩,尤其是對骨骼較為突出的部位進行按摩。在急救過程中,有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大小便失禁,此時家屬在患者便后要及時用溫水清洗、擦干,同時使用一定的爽身粉,降低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出現感染的概率,對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舒適度都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吞咽困難的護理措施
部分腦梗死急性發作期患者可能會出現意識障礙、吞咽困難的癥狀,醫院可能會進行鼻飼飲食,也就是通過鼻孔和口腔的連接通道將米湯、牛奶、蔬菜汁等食物使用注射器注入患者胃部,以保證患者具備良好的營養狀態。因此,家屬在進行護理時,應該注意患者的吞咽情況,如在使用鼻飼飲食的過程中出現咳嗽等情況,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同時輕拍患者背部,降低食物進入氣道的概率。
觀察病情變化
通常情況下,急診的護理人員不能滿足全體患者的護理要求。因此,家屬在對患者進行看護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關注病情變化,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報告醫護人員。如果腦梗死患者腦部堵塞的血管較大、腦組織壞死面積較大以及腦水腫明顯時,可能會出現逐漸嗜睡癥狀,嚴重的會進入昏迷狀態。家屬應該注意觀察患者癱瘓肢體力量是否逐漸變小,或者是否出現完全不能活動的現象,同時要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態,如果在看護過程中發現患者嗜睡、精神萎靡不振,家屬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此外,家屬應該做到對患者基本情況心中有數,大概知道患者每天進食進水的量和尿量,有助于醫生判斷病情發展狀態。
屈伸活動癱瘓肢體
對于第二天病情平穩的患者,家屬能夠幫助患者進行一定的肢體屈伸運動,即幫助患者對癱瘓肢體進行運動,這樣能顯著降低肢體攣縮變形的概率。運動后,還應將癱瘓肢體放在抗痙攣體位,保證患者仰臥時癱瘓肢體能夠放在枕頭上,呈現出外展、外旋的姿勢;同時,將患者肘關節微曲,幫助患者用手握住適當大小的圓柱物體,例如卷紙等。而在患者側臥時,應該盡量幫助患者癱瘓肢體處于上方位置,在胸前以及下肢前方放置一定的柔軟物體,將上肢進行伸展,同時下肢屈曲放置在枕頭上,這樣能夠幫助患者肢體循環的通暢,降低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其他并發癥的概率。
心理健康護理
對于腦梗死患者,由于腦梗死的影響會導致其正常的生活狀態出現不良變化,進而對心理健康造成消極影響;同時,腦梗死可能會導致患者喪失活動以及語言能力,因此會出現抑郁、焦慮和煩躁的情緒。面對患者出現的這種狀況,家屬應該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提高心理健康素質。對于中老年患者,家屬能夠帶領孫輩經常進行探望,以提高患者的心情愉悅程度,避免出現的消極情緒。此外,家屬在護理的過程中,要避免患者出現情緒激動的現象,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
康復階段護理措施
患者在經過醫院治療后,進入回家康復護理階段,家屬應重視對患者的安全防護,引導患者盡早開始康復治療,降低腦梗死復發概率。平時,家屬應重視對患者癱瘓肢體的護理,開發患者完好肢體的運動能力和功能鍛煉。為患者穿衣時,先穿癱瘓肢體一邊。注意飲食調理,保證患者能夠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此外,家屬還要對患者的進步進行鼓勵,例如患者平時使用右手進行主要工作,經過鍛煉后能夠使用左手來完成相關動作,這對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保持健康心態非常重要。因為腦梗死會給患者留下一定的后遺癥,因此,家屬應該積極組織患者盡早開始康復治療,充分利用病后六個月的恢復黃金期幫助患者恢復部分機體功能,這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意義重大。
結束語
總而言之,腦梗死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心理健康。因此,應結合患者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落實護理措施,以幫助患者緩解病情,提高恢復速度和質量,推動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最終實現恢復正常生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