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靈
眾所周知,營養物質依靠血液的輸送,才能保證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營養供給。血型是臨床上對于血液特性的表達方式之一,主要有A型、B型、AB型和O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血型有著必然的關聯,所以這些特性也在臨床上為鑒定親子關系和為患者提供合適的血液輸送治療手段提供了參考。
血液鑒定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可快速獲得患者血液類型鑒定結果的臨床檢測方法有很多,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和檢測的目的,科學合理地進行選擇。其實,不同血型鑒定方法的原理具有相似性,就是利用抗原抗體之間的反應來獲得鑒定結果,因為不同的血型會在紅細胞膜上呈現出不同的抗原性,會與相應的抗原體產生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最為簡單的血型測定方法就是取兩滴血,分別放置在載玻片上,然后再使用抗A血清和抗B血清滴在載玻片上進行血液觀察,判斷血液是否出現了肉眼可見的凝集反應,由此來獲得血液鑒定結果。
常見的血型鑒定方法
玻片法
準確的血型鑒定是臨床上保證患者安全輸血的關鍵一步。在比較發達的地區,通常直接采用儀器法來獲得血型鑒定結果;但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可能仍然采用最為傳統的手工玻片法來進行逐一的血型鑒定。利用玻片法進行血型鑒定,有兩種方式,即正定型和反定型。不論哪種類型,一般都需要用蠟筆在玻片上進行畫線標記,正定型的左端當中會加入抗B標準血清,中間則加入抗A標準血清,最右端則會加入Rh血清;反定型的最左端加入A型標準紅細胞,中間則加入B型標準紅細胞,最右端則加入O型標準紅細胞。被檢查的標本也有添加區別,正定型當中加入被檢紅細胞,反定型當中加入被檢血清,用肉眼直接觀察玻片上的血液反應狀況。如果血液出現了明顯的凝集現象,可以直接被肉眼觀察到。從臨床研究結果來看,玻片法會存在一定的錯檢概率。
造成血型鑒定結果錯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類:首先,可能是沒有及時確認標本,沒有保證標本的合格性。其次,所用的器材不夠潔凈,沒有做好明確的區域標記、反應試劑的添加量以及濃度控制;包括實驗室的室內反應溫度和光線等,也都會對于血型鑒定結果造成影響。此外,還存在一定的個體性差異,如添加的試劑和被測物的方位不一致,也會造成比較嚴重的錯判。為了提高玻片法血型鑒定的準確率,目前已采取盡可能規范的模式,對實驗室的判讀標準作出了統一規范。從方法對比來看,被規范的玻片法血型鑒定方法非常適用于經濟落后的地區,整個方法操作簡便,既經濟實惠又實用,還能降低人為的血型錯判,為安全輸血提供保障。
試管鑒定法
試管鑒定法是一種常見的血型鑒定方法,但是對于每日需要承接巨大檢測量的血型檢測機構來說,需要考慮這種方法的缺點,即檢測操作過程煩瑣,不適合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量血液標本的檢測。試管鑒定法需要先準備好三份20 ul的紅細胞懸液,然后每份加入不同的抗體血清,分別是抗A血清、抗D血清和抗B血清,之后將三個試管當中的混合液混勻并離心,進行顯微觀察。試管鑒定法是一種相當經典的血型鑒定手段,準確率非常高,但由于檢測操作過程非常煩瑣,檢測結果會在一定程度上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且整個操作過程均由人工操作,所以可能對檢測人員造成危害,對環境也可能造成一定的污染。目前,臨床上經常會將試管鑒定法與U型板法進行對比,發現試管鑒定法并不適用于每日大批量的血液標本鑒定,而U型板法同樣具有很高的鑒定靈敏性和準確性,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血站的大批量血型鑒定。將U型板法替代試管法進行血型鑒定,能夠實現樣本與試劑的合理分配,然后一次性快速震蕩,讓血清與血漿已經形成的小血塊不會在震蕩過程中被輕易震散,從而根據U型板底部的血液凝集情況和凝集顆粒大小進行血型判斷。
微柱凝膠法
微柱凝膠法的特點在于可以發展成為自動化標準化的血型鑒定方法,且反應結果相對來說可靠性較高,具有特異性強的優勢,目前已在許多的醫院和血站被廣泛使用。微柱凝膠法的基本原理是一些極其微小的凝膠顆粒構成了濾網,然后在系統內控制離心的條件下,將凝集的紅細胞和處于游離狀態的紅細胞分離開來,然后讀取它們分別形成的反應圖譜,再通過系統的自動化判讀裝置來判斷患者血型。簡單來說,微柱凝膠法借助的是分子篩的原理,凝膠卡當中一般有正定型的抗血清,而反定型一般是需要自己加入反定型標準紅細胞和受檢者血清或血漿的,然后利用分子篩的原理進行篩選。如果抗原和抗體結合,就會凝聚在凝膠的表面,無法沉積;如果這兩者沒有發生結合反應,那么紅細胞就會一路沉降到凝膠的底部,顯現為陰性。根據陰性或陽性的結果,就能判斷出患者的血型。微柱凝膠法全自動血型建立系統具有以下特點:首先,能節約試劑的用量,準確吸取標本量,且血型鑒定結果的判讀易于標準化;具有較為穩定的反應結果圖譜,可以被合理地保存和拍照。通過微柱凝膠法進行血型鑒定,只需要較少的標本量,非常適合用于兒童血型的鑒定,且整個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與血液直接接觸的概率大大降低,因此被感染上血源性疾病的概率也會大為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實驗人員的個人健康和安全。整個檢驗過程中,可以用電腦來對于檢測結果進行管理,與其他的檢驗設備進行聯網操作,非常適用于現代化的管理設備,符合今后醫學發展的需求,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和管理成本。
總而言之,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血型鑒定技術被投入使用。在臨床鑒定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血型鑒定方法;同時需要逐步提高各種常用血型鑒定方法的檢測準確度和穩定性,力求通過快速的血型鑒定方法,保障患者的安全輸血,為后續疾病的治療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