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鈺



摘要:目的 對電視胸腹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療效進行對比。方法 選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接收的食管癌患者40例進行研究,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采取電視胸腹腔鏡治療的觀察組和采取開胸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每組各20例。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和總引流量多于觀察組,住院時間長于觀察組(P<0.05);兩組患者引流管置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轉移率和總生存率與觀察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復發率對比,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 電視胸腹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均有一定的手術效果,但電視胸腹腔鏡手術的時間更長,術中出血和引流更少,且能夠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降低術后復發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胸外科,電視胸腹腔鏡;開胸手術;食管癌;療效
食管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時代發展和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導致食管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食管癌的發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遺傳、飲食、生活方式等均有一定程度的關系,由于該病起病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及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等特點,導致其臨床診斷困難,目前治療仍以外科手術為主[1]。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大多數患者對手術存在恐懼心理,不能主動配合,從而影響手術效果和術后恢復時間,甚至發生嚴重并發癥。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既能提高食管癌切除成功率,又能減輕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時間,促進其較快康復的新方法[2]。
傳統開胸手術有創傷大、出血多、愈合慢、住院時間長的劣勢。隨著電視胸腹腔鏡及配套微創手術器械的快速發展,如超聲刀、腔鏡下切割閉合器等[3~4],這些手術器械具有損傷小、安全有效、操作簡單等優點,使得胸腹腔鏡下治療食管癌的術式有可能成為主流術式。電視胸腹腔鏡與開胸手術相比,前者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加適合于一些較復雜情況下的食管癌切除術,具有眾多優勢[5~6]。本研究旨在對胸腹腔鏡手術與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療效進行對比,選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接收的食管癌患者40例進行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接收的食管癌患者40例進行研究,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采取電視胸腹腔鏡治療的觀察組和采取開胸手術治療的對照組,每組各20例。對照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34~76歲,均值54.54歲;觀察組括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35~77歲,均值55.3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議通過,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進入試驗。受試者應在接受治療前完成自我評估,并填寫《知情同意調查表》。研究者根據《知情同意書》和其他相關資料,對受試者的基本情況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
1.2 方法
觀察組采取電視胸腹腔鏡手術,靜脈復合全麻,雙腔氣管插管,取左側側臥位在腋中線7肋之間作觀察孔(直徑1 cm),同時在腋中線第4肋間、肩胛線第5、9肋間做操作孔(直徑約1 cm),做全胸段食管游離及淋巴結清掃。完成胸部操作之后,取平臥位于腹部臍上0.5 cm做觀察孔(1 cm),以此為最低點,分別于右側腋前線及鎖骨中線、左側腋前線、劍突下做“微笑”切口(直徑0.5 cm或1 cm)。完成胃游離之后,于左側胸鎖乳突肌前緣做約5 cm切口,游離并斷開頸部食管。延長劍突下切口至約4.5 cm,取出游離的胃近端及食管、自胃底切斷胃底及食管并下腫瘤標本,胃體制作管胃并做包埋處理。將制作好的管胃自食管裂孔,拉至頸部與食管近端用管狀吻合器做端端吻合。
對照組采用常規開胸術,全麻術后消毒并取左側臥位、于右側第6肋間后外側作切口,長15 cm,施開胸手術后換平臥位由劍突至平臥姿勢,劍突下至臍作長15 cm的正中切口施行腹部手術,并最終于左側胸鎖乳突肌前做長5 cm的切口施行頸部吻合手術等,手術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引流管置管時間、住院時間、總引流量、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術后隨訪結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及康復相關指標比較
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和總引流量多于觀察組,住院時間長于觀察組(P<0.05);兩組患者引流管置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隨訪結果
對照組患者轉移率和總生存率與觀察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復發率對比,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3。
3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在這種大環境下,如何更好地開展普胸外科手術,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7]。食管癌是中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食管癌主要表現為吞咽困難等,癥狀較為隱匿,缺乏典型性,且腫瘤生長快、易復發以及惡性程度高等特點[8]。目前,對于食管鱗癌的常規放化療方案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尋找一種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癥狀、改善生存質量,并能延長生存期的方法已成為當前醫學界關注的重點。食管癌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涉及多種因素,包括遺傳易感性、環境因素及自身免疫反應等方面[9]。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機體免疫系統對其產生抵抗作用,導致食管癌術后復發率較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預后[10]。針對這一現狀,眾多學者將目光聚焦于普胸外科手術中應用的技術,如開胸手術。雖然開胸手術治療可取得一定的臨床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創傷較大、并發癥多,難以被廣大胸外科醫師及患者所接受等,都限制了它們的廣泛應用[11]。隨著微創外科理念的興起,許多專家學者開始嘗試將微創手術作為新的手段運用于食管癌治療當中。通過對普胸外科微創手術進行改良或創新,不僅可以縮短住院時間,還能減少術中及術后出血,降低病死率及致殘率[12]。
傳統的治療方法包括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根治術(淋巴結清掃,食管腫瘤切除,及消化道的重建等[13]。有可能給患者帶來較大的手術創傷,加重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患者的咳嗽、咳痰困難,提高肺部并發癥發發生率,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較差。電視胸腹腔鏡與開胸手術相比,有以下幾大優越性:①可避免或降低開放性手術造成的胸腹壁大范圍損傷[14];②可以直接觀察病變區域淋巴結轉移狀況;③有利于改善術后心肺功能快速恢復;④能夠提供良好的手術視野和清晰的解剖結構,避免術中附帶損傷。目前,國內大多數省級醫院開展了此項工作。但是,對如何選擇合適的適應證以及具體方案,仍然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15]。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于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和總引流量多于觀察組,住院時間長于觀察組(P<0.05);兩組患者引流管置管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轉移率和總生存率與觀察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復發率對比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可見,普胸外科電視胸腹腔鏡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較高。
綜上所述,電視胸腹腔鏡與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均有一定的手術效果,但電視胸腹腔鏡手術的時間更長,術中出血和引流更少,且能夠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降低術后復發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強,李學燦,李俊杰,等.胸腹腔鏡微創手術與傳統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癌癥進展,2020,18(22):2337-2340.
[2] 何占鋒,鄭天亮,劉東雷,等.機器人輔助與胸腹腔鏡輔助食管癌根治術的近遠期療效比較[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20,23(4):390-395.
[3] 鄭慧禹,邵志鵬,趙冬峰,等.胸腔鏡微創手術與傳統開胸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J].癌癥進展,2021,19(5):499-502,506.
[4] 潘琪,左傳田,茅乃權,等.電視輔助胸腔鏡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療Ⅰ期肺癌的臨床效果[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0,19(8):870-873.
[5] 吳永凱,李鵬飛,許可,等.電視輔助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非小細胞肺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J].臨床軍醫雜志,2020,48(6):656-658.
[6] 李宏偉,趙呈華.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對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療效及安全性[J].癌癥進展,2020,18(3):297-299,320.
[7] 戴李宸,胡莉鈞,于靜萍.尼妥珠單抗治療食管鱗狀細胞癌的應用進展[J].國際腫瘤學雜志,2022,49(8):484-489.
[8] 柳國文,周曉紅.胸腹腔鏡手術與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效果及應用價值比較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0):1733-1734.
[9] 萬翼龍,姚夢旭,彭波,等.開放手術與胸腔鏡腹腔鏡下手術在老年食管癌中的遠期療效與安全性評價分析[J].實用老年醫學,2020,34(11):1174-1176.
[10] 雷威,陳會波,安迎,等.胸腹腔鏡聯合手術和傳統開胸手術對食管癌根治術患者肺勸能及炎性反應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0,24(1):73-77.
[11] 周逸鳴,洪旗,尹桂東,等.單孔胸腔鏡全纖維板剝脫術治療Ⅲ期結核性膿胸158例臨床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22,60(1):90-94.
[12] 李原,史浩明,張誠,等.胸腹腔鏡聯合手術與開放手術治療不同病理分期食管癌的短期療效比較[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20,42(24):2419-2425.
[13] 汪永和,岳慶峰,江陳,等.胸腹腔鏡聯合下食管癌切除術與開放手術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內鏡雜志,2022,28(3):23-28.
[14] 梁萬霞,趙宇,廖金花,等.信迪利單抗聯合阿帕替尼對比阿帕替尼二線治療晚期食管癌的療效及安全性[J].安徽醫學,2021,42(5):530-533.
[15] 朱小東,吳漢然,徐廣文,等.傾向評分匹配后微創Ivor-Lewis術與微創McKeown術治療中下段食管鱗癌的近、遠期療效比較[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20,36(2):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