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娟
摘要:目的 分析手術室心理護理對椎間孔鏡手術患者的干預效果及滿意度。方法 選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擇期椎間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6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2,常規手術室護理)和觀察組(n=32,手術室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術中血流動力學、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兩組護理前心理狀態評分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0時的HR、MA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T1、T2及T3時的HR、MAP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麻木、局部水腫、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6.25%)顯著低于對照組(25.00%),手術室護理滿意度(96.88%)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室心理護理能夠顯著減輕椎間孔鏡手術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程度,有利于術中血流動力學的穩定,減少并發癥發生,獲得患者的高度認可。
關鍵詞:椎間孔鏡手術;手術室;心理護理;滿意度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見原因,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升高,給患者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在保守治療不起作用的情況下,選擇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以達到解除患者病痛的目的。椎間孔鏡手術是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用術式,屬于微創手術,借助C型臂X線機,可獲得清晰的手術視野,準確定位,做到精準切除病灶,在減少手術創傷的基礎上保證手術療效[1~2]。雖然椎間孔鏡手術創傷小、療效好,但是仍然屬于侵入性操作,再加上疾病的困擾,患者在手術治療期間不可避免地會出不良情緒,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完成。因此,在椎間孔鏡手術治療期間采用手術室心理護理干預十分必要[3]。本研究選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擇期椎間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手術室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行擇期椎間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6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2)和觀察組(n=32)。觀察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42~68歲,平均(56.52±3.14)歲。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43~69歲,平均(56.94±4.3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1)存在手術禁忌證、麻醉禁忌證;(2)年齡≥80歲;(3)合并肝腎功能障礙、惡性疾病;(4)合并精神疾病;(5)無法正常進行語言溝通;(6)中途退出研究。
1.3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手術室護理。(1)術前護理:對患者進行術前宣教,包括椎間孔鏡手術的實施方法、配合事宜、術后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疑慮,使其正確認識手術。(2)術中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仔細核查患者的各項資料,確認無誤后協助患者正確擺放手術體位。加強放射線防護工作,使用鉛衣遮蓋患者的陰部、頸部。收集患者是否存在不適的反饋信息,一旦發現不適及時處理。(3)術后護理:告知患者手術結果,平穩且快速地轉運患者至病房。
觀察組同時聯合手術室心理護理。(1)術前心理護理。認知提升:術前采取一對一交流的方式,向患者詳細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關知識、椎間孔鏡手術實施目的和方法等,強調椎間孔鏡手術治療的優勢以及安全性,避免患者因對疾病、手術認知的缺乏而引起不良情緒。情感支持:針對患者的個體情況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并加強情感支持,比如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鼓勵患者,樹立治療信心[4]。(2)術中心理護理。提高舒適度: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1 h調節手術室內溫度、濕度,以體感舒適為宜。保持手術室的環境安靜、整潔,手術器械盡量放到隱蔽處,避免給患者帶來心理刺激。準備好毯子、棉被等物品為患者保暖,避免術中低體溫出現。溫馨服務:始終陪伴在患者身邊,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及時給予回應、安慰與鼓勵,解答疑問,消除疑慮和擔憂,減輕患者對手術室環境的陌生感、不安全感。隱私保護:協助患者擺放好手術體位,在不影響手術視野的同時,遮蓋患者隱私部位,減少暴露。情緒安撫:實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隨時告知患者手術進展,并鼓勵患者堅持完成手術。術中護理操作盡量做到動作輕柔,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要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詢問患者的感受,并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不斷安撫和鼓勵,讓患者的情緒保持穩定,從而順利完成手術治療。(3)術后心理護理。對術區皮膚進行清潔處理,避免患者看到血污殘留而產生恐慌情緒[5]。在護送患者回病房期間,要做好保暖工作,并對患者表示關心和安慰。如果患者術后疼痛劇烈,可遵醫囑給予止痛藥[6]。
1.4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分別在干預前、干預后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二者得分均與不良情緒程度呈正比。(2)術中血流動力學:分別在入室時(T0)、導針穿刺時(T1)、擴孔打窗時(T2)及術畢時(T3)監測患者的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3)并發癥:統計患者麻木、局部水腫、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4)護理滿意度:術后邀請患者對手術室護理服務打分,滿分10分,按得分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分別為>9分,7~9分和<7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s)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兩組護理前心理狀態評分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T0時的HR、MA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T1、T2及T3時的HR、MAP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麻木、局部水腫、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6.25%)顯著低于對照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96.88%)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椎間孔鏡手術是目前較常見的微創手術,是國內處理腰椎間盤突出癥較流行的手術方式。通過作7~8 mm的小切口,將內鏡置入椎間孔內,可在直視下對突出的間盤以及髓核組織進行清除,并徹底清理增生的骨質,具有創傷小、療效好、術后恢復快的優勢[7]。目前,椎間孔鏡手術發展得非常成熟,但手術是在局部麻醉的狀態下進行,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清醒,極易產生緊張、害怕、焦慮等一系列不良情緒,從而增加了手術風險,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治療效果。因此,對行椎間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著重加強心理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心理狀態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T0時的HR、MA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T1、T2及T3時的HR、MAP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手術室心理護理可有效減輕椎間孔鏡手術患者的不良情緒,維持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另外,觀察組患者麻木、局部水腫、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6.25%)顯著低于對照組(25.00%),手術室護理滿意度(96.88%)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手術室心理護理的實施有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患者護理滿意度也隨之升高。分析原因,主要是術前、術中、術后全過程系統性心理護理干預的實施,給予了患者充分的情感支持與精神支持,有效控制了不良情緒一等系列消極因子的影響,從而保證了手術治療的順利進行。首先,在術前心理護理中,一方面通過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宣教,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手術治療有了明確的認識,避免了因缺乏對疾病、手術的認知而引起的不良情緒;另一方面通過情感支持,幫助患者樹立了足夠的治療信心,以平和的心態面對手術。其次,術中心理護理從舒適度、體驗感、情緒管理、情感支持等多個角度對患者進行干預,能夠讓患者在術中保持穩定情緒,降低手術風險。最后,術后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患者在術后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從而有利于患者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手術室心理護理能夠顯著減輕椎間孔鏡手術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穩定血流動力學,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獲得患者的高度認可。
參考文獻
[1] 王一丹,許陽陽,蘇寶科,等.經皮椎間孔鏡技術治療腰椎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20,38(4):488-491.
[2] 謝兆林,譚海濤,張其標.經皮椎間孔鏡手術輔助定位技術的臨床研究進展[J].微創醫學,2020,15(2):200-203.
[3] 單增會,趙艷春,馬超,等.術前共情干預聯合術中非語言交流對經皮椎間孔鏡治療的腰椎間盤突癥的影響[J].現代醫學,2020,48(2):272-275.
[4] 蒙娜,劉劍鋒,李坤,等.術前支持護理干預對椎間孔鏡手術患者傷殘接受度、創傷后成長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21,30(11):163-164.
[5] 王政榮,姚碧釵.手術室心理護理對椎間孔鏡手術患者的干預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23):145-148.
[6] 付羽,楊潔,黃良道.手術室護理路徑對行經皮椎間孔鏡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0,33(15):179-180.
[7] 王彩蓮,王金燕,李敏,等.綜合護理對經皮穿刺椎間孔鏡手術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