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小敏 李昱 梁秀生
摘要:目的 探討復合保溫護理措施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中體溫、寒戰的影響。方法 選取擬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術的患者8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3例,使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43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保溫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在T1、T2、T3、T4、T5、T6不同時段寒戰、躁動、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寒戰、躁動等風險事件發生率(5例,占比11.63%)低于對照組(28例,占比65.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在T1、T2時體溫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T3、T4、T5、T6時,觀察組體溫均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比常規加溫護理措施,聯合保溫護理措施能更有效降低地寒顫和躁動等風險事件的發生率。
關鍵詞:復合保溫;低體溫;全身麻醉;寒戰;躁動;風險事件
維持體溫恒定能保證機體組織和器官正常的運轉[1]。但部分患者在手術治療時會因為外界應激性刺激和多種因素的影響,使體溫逐漸降低,出現寒戰、躁動等不良事件[2];而且會使骨骼肌等出現不規則的收縮,增加心肌氧耗,導致手術時間延長,不利于患者康復。為了有效避免這類事件的出現,需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同時在整體護理中采取有效措施維持患者體溫,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將復合保溫護理措施應用在全身麻醉手術治療患者中,探討該措施對患者寒戰、躁動等不良事件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擬在我院行全身麻醉下手術的患者86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23~75歲,平均(46.82±15.13)歲;病程3~18個月,平均(12.12±3.13)個月;發病后0.5~5.0 h入院,平均(2.13±0.45)h。
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21~73歲,平均(46.64±16.13)歲;病程3~20個月,平均(12.23±3.22)個月;發病后0.5~4.8 h入院,平均(2.23±0.25)h。所有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在我院行全身麻醉下手術治療者;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和檢查均具備進行手術治療的條件和指征,無全身麻醉禁忌證;患者都有全面完整的臨床資料,并同意參與本研究的調查工作。排除標準:從其他醫院轉入我院治療者;非全身麻醉患者;合并嚴重的溝通交流障礙患者;嚴重的妊娠并發癥患者;參與本研究之前或同期參與其他研究的患者,為避免研究產生的相互影響,剔除本研究組。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
將手術室的溫度控制在21~25℃;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詢問患者主觀感受;手術當中避免患者非手術操作部分過度裸露;使用經溫鹽水浸泡過的紗布覆蓋手術切口;配合麻醉科醫生和手術醫生完成各項手術工作,注意術中保證患者安全。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保溫護理干預
(1)給患者墊上保溫毯(包括非手術部位),保溫毯溫度控制在36℃~37℃。
(2)對輸入患者機體內的藥液需事先進行預加熱處理,將溫度控制在不影響藥液質量的范圍內,也可以通過輸液加溫器對輸入患者體內的液體作溫控處理。
(3)消毒液放入37.5℃保溫箱內保溫,手術前再從保溫箱內取出使用;腹腔沖洗液應提前保溫至60℃。
(4)腹腔鏡手術中對患者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時,使用加溫式氣腹機,將輸注到患者體內的氣體進行預加溫處理。
(5)如有必要,可在手術時適當給患者服用一定量的氨基酸補充能量,維持患者機體體溫。
1.4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患者的寒戰和躁動等風險事件發生率。
(2)統計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的體溫狀。T1、T2、T3、T4、T5、T6分別為麻醉前10 min、麻醉時、麻醉后5 min、切皮時、手術強烈刺激時、手術結束前10 min。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寒戰、躁動、風險事件發生率(5例,占比11.63%)低于對照組(28例,占比65.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同時刻的體溫比較
觀察組在T1、T2時,體溫和對照組無差異(P>0.05);而在T3、T4、T5、T6時,觀察組的體溫均比對照組更高,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
3討論
通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具備自然調節能力,一般控制在36.5℃~37.5℃[3]。但是手術對人體而言屬一種外界應激性刺激,會使機體產生一系列有害反應。為了應付機體的損害盡量保存體內的能量,會使得體溫適當降低[4~5]。與此同時,手術過程中要對患者施行全身麻醉,會使人的下丘腦體溫調節機制受到一定的影響,還會阻礙到血管運動和溫度調節的能力,使得人在長時間的手術過程中很難實現體溫的自主調節,導致風險事件發生率增加,如出現寒戰和躁動等情況,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6~7]。
因此,臨床針對手術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人的體溫。常規的護理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人體溫不過多丟失,但相對而言,護理內容不夠完善[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寒戰和躁動等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體溫保護工作,則會導致體溫和機體熱量大量丟失,進而出現低體溫的風險事件,如寒戰,使得肌肉活動異常劇烈、耗氧量大幅度提升,誘發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等。常規護理工作雖然可以保持體溫,但是不能從根本上對體溫做出全面的維護,所以患者在接受手術時依然會存在一定的體溫丟失;而且有很多患者因為多種原因的限制,導致體溫控制并不理想[9~11]。保溫護理充分考慮手術和麻醉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體溫丟失的風險,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保溫質量。通過保溫護理,可有效維持機體體溫恒定,確保患者在整個手術期都能有相對穩定的體溫,避免因低體溫而導致的各類風險[12~13]。其重點在于通過各種手段,避免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熱量的丟失,也防止因為手術等生理性的應激刺激導致患者出現血流動力學穩定性受阻的情況,可以有效將患者的體溫控制在穩定的基礎之上[14~16]。研究結果顯示,在T3、T4、T5、T6時,觀察組體溫均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保溫護理能有效提高全身麻醉患者整體體溫的恒定,是一種理想的護理手段。
綜上所述,將復合保溫護理措施應用在全身麻醉手術患者的護理之中,能有效減少寒戰和躁動等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且能維持手術期內患者體溫的恒定,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牛斌,歐陽惠嫻,張淑珍.保溫護理在全身麻醉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2,29(6):182-185.
[2] 樊澤坤,王珂.麻醉蘇醒護理聯合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術中應激反應及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22,29(1):105-106.
[3] 李小玉.全身麻醉手術患者復蘇期應用保溫護理對術后意識恢復時間的促進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7):141-142.
[4] 劉裕燕,蔡羽中,陳麗華.麻醉蘇醒護理與保溫護理聯用對全身麻醉患者蘇醒指標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1,40(19):118-120,124.
[5] 萬盈峰,魏小龍,劉婷.麻醉復蘇護理結合綜合保溫干預對老年全身麻醉患者蘇醒質量的影響[J].麻醉安全與質控,2021,5(4):227-231.
[6] 田晗.麻醉蘇醒護理聯合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蘇醒及相關指標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9):1230-1231.
[7] 王環琴.手術室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心理應激反應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1,16(5):157-158.
[8] 夏靜.麻醉蘇醒護理聯合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術中應激及蘇醒躁動期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21,40(7):165-168.
[9] 謝欣珂.全身麻醉患者采取麻醉蘇醒護理聯合保溫護理對患者蘇醒及相關指標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1,40(13):113-115.
[10] 孫月琴.手術室保溫護理在降低全身麻醉手術患者術后應激反應及減少并發癥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15):263-265.
[11] 吳楠,楊鷗,黃麗慧,等.麻醉恢復室保溫護理對全麻患者恢復質量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0,28(S2):222-223.
[12] 王琛,林欣.開展手術室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手術患者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0,39(36):113-115,119.
[13] 桑燕,周璃,陳瑜.綜合保溫護理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24):124-126.
[14] 姜曉敏.術中綜合保溫護理對老年腹部手術病人凝血功能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0,18(34):4759-4761.
[15] 楊方.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術中應激及術后復蘇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A4):22,24.
[16] 楊麗萍,徐陽.探究保溫護理對全身麻醉患者術中應激及術后蘇醒影響的臨床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4):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