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范亞楠 劉 巖
高校公寓管理中育人路徑研究
張 霞 范亞楠 劉 巖
[中國政法大學]
高校公寓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緊跟時代要求,探索踐行實踐、管理、服務、文化等多渠道育人路徑,實現“三全育人”,是高校公寓應深入研究的課題。本文探討了高校公寓管理育人的必要性,并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學生的需求,從制度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思想上合力育人、環境育人等5個方面對高校公寓如何發揮育人作用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以期形成有效的育人路徑。
高校公寓;育人;管理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高校公寓,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一個重要場所,學生大學生活中相當一部分時間均在公寓度過,公寓管理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深入分析高校公寓管理與“三全育人”工作開展的聯系。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要求。2017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對“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進行了新的闡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2]《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見》(教發〔2002〕6號)中也提到:“學生公寓是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是課堂之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3]可見,作為高校住宿管理的主責部門,公寓要緊跟時代要求,全方位踐行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的職責。
大學時期的學生公寓一般是學生獨立生活的第一個場所,是其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重要過渡階段,其大學生活的大部分課余時間基本上都在學生公寓中度過。學生公寓的生活貫穿了他們知識體系的構建時期、價值觀的定型時期,在學生公寓內,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學會適應集體生活,獨立完成學業,養成健康作息,審視生活美好和料理日常事務,為走向社會做好充分準備。[4]
立德樹人是將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融入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的長效機制。[5]學生公寓承擔著為學生提供生活學習空間的基本職能,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良好的公寓氛圍,有助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狀態,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產生育人的效果。
高效的管理需以制度保障為前提,制度建設是公寓各環節業務順利開展、實施精細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應及時修訂《學生公寓管理辦法》,對各部門職責進行細化和分工,從而構建學生管理部門、后勤公寓、二級學院緊密配合、有效銜接、協同一致的高效教育管理育人隊伍;明確獎懲制度,形成學生公寓表現與評優、入黨等相結合的良性機制,切實激發學生參與公寓管理及各項文體活動的自主意愿;建立公寓管理員培訓、考核制度,對管理員定期培訓,提升管理人員素質,定期評比,不斷提升其自身能力,更好地服務同學。
學生對于日常服務的認可,是公寓服務育人工作最終且唯一的檢驗標準。只有不斷了解學生訴求,才能實現良性互動,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從而實現服務育人。一是進一步加快標準化學生公寓建設。除在入口處安裝人臉識別等智能識別系統外,還應進一步引入現代化設施,如直飲水機、洗衣機、烘干機、自動販售機等,為學生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二是實現服務多樣化。提供便民服務,為同學準備微波爐、針線包、急救包、維修小工具等,以備不時之需;設置溫馨提示,提醒大家天氣變化、注意事項等,傳遞溫暖。疫情期間許多高校公寓推出的代為寄送物品、清掃宿舍、晾曬棉被等服務,體貼入微,受到普遍好評。
伴隨著經濟發展和信息爆炸,學生對于公寓管理服務水平的要求也大為提高,這對于后勤工作人員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深化管理育人的良好平臺。通過不斷優化對話機制,實現公寓工作人員與學生之間的良性高效溝通,探索自主化管理、現代化管理,實現管理育人。一是建立有效的溝通服務機制。建立定期調研制度,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定期座談會等方式,在師生中形成良好的調研氛圍,使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能及時反饋至后勤管理層;建立學生代表參與后勤公寓管理制度。采取自愿報名和學委會選派代表等方式,每學期初選取學生代表定期走進后勤公寓,直接參與后勤公寓工作,體驗公寓工作氛圍和相關工作流程,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公寓管理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其主人翁意識。二是實現公寓管理現代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新生選房系統,讓新生自己選擇宿舍和床位,簡化新生報到流程,彰顯育人新途徑;建立網上報修平臺,足不出戶就能實現網上報修,且能直觀看到維修進度,并對維修行為進行評分。同時,通過報修平臺后臺數據的分析,對學校各項設施使用率、報修率等有更直觀的體現,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服務學生。三是建立網上投訴平臺和熱線。通過即時通訊,對生活中臨時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
一是做好新生入校教育。對于剛剛結束高中生活的新生而言,其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和美好的向往,對一切事物接受度較高。此時,要充分利用新生生活剛剛起步階段,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從而達到公寓管理育人的目的。一是新生入學教育要做好設備設施的使用、公寓管理制度、各項安全知識等培訓,使各項規章制度在剛開始就能全面落實,徹底做到有章必守,有規必依。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公寓各項活動、各類社團,從而不斷提升自我管理、組織、學習、溝通能力,進而為打造良好的公寓環境打好基礎。二是在學生生活期間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作為學生生活、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融入公寓管理的各個方面,實現在點滴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公寓管理員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要以高效的服務、對學生真誠的關心等行為,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輔導員要深入宿舍,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組織學生對生活中、學習中產生的問題進行集中調研,并提出解決意見,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建立團結和諧的生活環境;要加強公寓基層黨組織建設,設立黨員服務站、黨員先鋒崗、亮明黨員身份等措施,引導黨員在公寓中時刻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自覺接受監督,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引領勤奮篤學的學風、遵規守紀的作風。通過設立“垃圾分類志愿服務者”崗、樓道管理員崗等,引領學生在勞動中受到教育,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和主人翁意識。三是做好畢業教育。輔導員要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就業觀,公寓通過設立運送行李志愿服務等,給學生帶來最后的行為教育。
公寓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思想認識和道德水準,高校公寓管理應該依托公寓文化引領,助力學生德育內化,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6]一是營造安全的環境。定期進行宿舍安全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現場提出解決意見,發現學生違規使用電器等,在沒收的同時要通報給其所在學院;定期開展消防演練和消防知識培訓,使同學在掌握相關消防知識的同時,將消防意識牢記于心,進而營造安全的宿舍環境。二是開展宿舍評比,打造衛生、舒適的宿舍生活環境。以評促建,通過開展優秀宿舍評比,舉辦公寓文化節,展示宿舍風采等活動,積極提升同學的集體意識,引導學生建立起保持生活環境衛生的意識。三是開展文化宣傳,建立公寓文化。通過設置溫馨提示、展示公寓文化建設、員工風采、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多維度宣傳,開展積極向上的各項文化活動,提升公寓的管理育人能力。
“三全育人”即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是黨和國家審時度勢,在新形勢下提出的重要理念,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7]在這種理念之下,公寓管理育人是實現“三全育人”的一個必然環節。只有以現代化手段不斷加強公寓管理,創新服務,將公寓管理與學校育人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落實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落到實處。
[1]習近平: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EB/OL], 2016-12-10,央視網, http://news.cctv.com/ 2016/12/10/ARTIhy61Pg54pkRyn3V0Tnx2161210.shtml.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Z].2017-2-27.
[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見[Z].2002-2-22.
[4]劉廣超,陳則銘.“三全育人”視閾下高校學生公寓思政工作陣地建設路徑探究——以北京林業大學“樓長制”管理模式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21(05):81-83.
[5]張馨文.基于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21(04):27-29.
[6]姜維生,李星逸,張垚蕾.“三全育人”視閾下高校公寓管理模式探究[J].菏澤學院學報,2020,42(06):83-86.
[7]姜維生,李星逸,張垚蕾.“三全育人”視閾下高校公寓管理模式探究[J].菏澤學院學報,2020,42(06):83-86.
中國政法大學2020年學生工作研究課題
(責任編輯: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