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達
(作者單位:青島黃海學院)
西方電影美學家巴贊首先提出紀實美學這一觀念,認為電影藝術所具有的原始第一特征就是“紀實的特征”。他在《電影是什么》一書中客觀且詳細地論述了紀實美學理論,認為紀實美學的核心是一種真實觀,而非真實的手段和真實存在的事物[1]。紀實主義風格成為當下熱門短視頻的主流風格之一,紀實影像和新型傳播媒介共同構建出真實感強烈的紀實主義短視頻。此類短視頻的產生與發展打破了巴贊紀實主義美學的部分限制,給予了紀實美學新的生長空間,重構出生機盎然的紀實主義美學圖景。
巴贊在《攝影影像的本體論》中提出:“電影與繪畫不同,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本質的客觀性。”[2]巴贊提出的“本質的客觀性”即影像內容的本質真實。抖音短視頻內容選材多樣化,傳播范圍具有廣泛性,交互體驗真實感強烈,為受眾觀察世界、感受生活提供了一個從“本質真實”到“體驗真實”的新視角[3]。可以說,抖音短視頻記錄了人類個體生活的真實景觀,是一種以受眾體驗為導向的視頻。
短視頻的誕生與發展,為影像記錄生活提供了新方式,影像表達的門檻降低,影像藝術不再高高在上,影像創作逐漸趨于平民化。精彩多樣的日常生活激發了個體無限的創作欲與分享欲,短視頻的內容豐富多彩,紀實主義美學也在萬千根植于生活的作品中熠熠生輝[4]。
巴贊提出了“真實觀”的概念,國內學者將巴贊的“真實”理解為兩方面:一方面指表現方式上現象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指有關表現內容主體的現實性[5]。抖音作為短視頻領域的領軍者,注重用戶對生活體驗的記錄,一直秉持著“記錄美好生活”的理念。短視頻作為個人創作的一種新手段,是一種新的內容表達形式,抖音平臺的優秀創作者在探索中逐步實現藝術手段與日常化內容的結合。在泛娛樂化的氛圍下,紀實主義短視頻在內容和表達層面上仍堅持對生活原本樣貌的尊重。抖音短視頻基于受眾對生活本真性的美好追求促進內容生產,并有指向性地激勵受眾通過觀看不同群體的生活日常,展示不同人群的生活原貌,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體驗真實。
感官化的體驗為短視頻新景觀下的紀實主義美學提供了全新的生長環境。2020年11月,丁真憑借為家鄉拍攝的文旅宣傳短視頻《丁真的世界》快速走紅。視頻中20歲的大男孩丁真騎馬馳騁于廣袤的天地之間,仰臥于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純凈又野性的面孔吸引了大眾。樸實自然的神態、陽光般的笑容,這些迷人的特質吸引了每天身處于鋼筋水泥之間的都市青年人。作品中最原始的自然風光展現與最真實的生活狀態呈現,在內容表達上既本質真實,又極具體驗真實感,同時為理塘縣當地留存下了珍貴的紀實影像資料。抖音高熱度的紀實短視頻美學表達純凈自然,在藝術化展現的同時堅守紀實類作品真實記錄的初衷,注重受眾的體驗真實,準確把握人性本真的記錄價值,展現了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生活狀態,瓦解了不同人群之間的認知壁壘,實現了真實感官體驗與不同精神文明之間的包容互通。
在巴贊看來,影像要注重敘事,敘事注重事件而不是情節,以不加修飾的白描手法來還原生活原貌[6]。相較于傳統紀錄片要求連貫敘事和完整人物線的要求,紀實主義短視頻擁有更為自由的創作方法,可以選擇將自然社會生活中事件完整記錄,也可以局部呈現事件或事物,甚至只記錄和傳達某種情緒。紀實影像的敘事完整性模式被打破,彰顯了碎片化敘事的美學特征。
紀實短視頻在創作上具有自由性,其通過不完整的信息組合完成碎片化敘事,同時彰顯了后現代主義文化所體現的“碎片化”特征[7]。以抖音賬號“十一說故事”出品的紀實短視頻為例,大多數內容采用平民化視角,討論社會人群普遍關注的話題。例如,疫情中英勇無畏的志愿者、迷失歸途的健忘癥老人、勤勞樸實的農民工、風雨兼程的外賣小哥等,在影像的真實記錄下,這些小人物的故事飽含情感,彰顯了以小我承載大愛的精神。朱光潛先生曾在《談美書簡》中提出“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張而成”,紀實短視頻的世界也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構筑而成。“十一說故事”打造的紀實主義短視頻摒棄了宏大主題,將關注點聚焦于茫茫人海中的普通個體且將理念相近的審美群體匯聚在一起,呈現出獨特的精神品格。通過跟蹤拍攝、街頭采訪等形式,記錄拍攝對象具有生命力的生活片段,用真實客觀的影像、跌宕起伏的小故事、細膩感人的情感,構建出了諸多紀實美學領域里鮮活的生活符號。這些是人們平凡生活的寫照,亦是碎片化的敘事描繪出的生命百態。碎片化的敘事貼近當下人群的信息接收習慣,拉近了受眾與創作者之間的距離,打破了傳統敘事中的連貫性,實現了傳者與受者之間的交流互通。
此外,主流媒體也將“碎片化”敘事運用到新聞紀實類短視頻之中。紀實短視頻新聞呈現出“碎片化”開放性敘事的特征,其敘事內容多是對自然空間場景的描繪。如“央視新聞”抖音號2020年10月4日發布的錢塘江大潮短視頻,是由若干個錢塘江大潮的鏡頭拼接而成,從畫面上看并沒有展現具體的人物,沒有故事的發展、反轉,更沒有起伏、高潮,只是選取一些錢塘江浪潮的片段來展現錢塘江大潮的自然場景,凸顯一種現場感。此類型的短視頻著重捕捉空間的表現力,摒棄了嚴謹的邏輯關系,用畫面的表現力取代事件。碎片化的線性敘事看似存在斷層,但用戶進入事件主動彌補了敘事上的“缺失”。簡言之,新聞短視頻并非真正存在“缺失”,而是將這種“缺失”交給用戶自發地完成。有些碎片化的視頻新聞看上去缺乏事件要素甚至敘事是間斷的,但這種敘事上的斷層滿足了移動媒體時代用戶碎片化的觀看習慣。移動時代的社交互動性使得用戶改變了傳統的結果接收狀態,主動地自我建構新聞的完整性,彌補敘事的缺失。具有表現張力的畫面極易引發受眾的獵奇心理,促使受眾借助現有的媒體平臺與新時代的交流方式找到與之相關的重要信息,自發地填補新聞信息的空缺,產生相對客觀的思考與態度,自我提升新聞紀實類短視頻的完整性。
在鏡頭語言方面,紀實主義風格鮮明的“長鏡頭”被廣泛運用。在短視頻創作中,運動長鏡頭表達出較強的視覺張力和真實感,更易于凸顯畫面視覺效果,加強劇情節奏,能夠快速吸引觀眾的視點,從而增強其曝光度。如在抖音初創時期的創作者“吳佳煜”,她的一鏡到底運動長鏡頭風格視頻引爆流量,提升了抖音平臺作品的質感。短視頻作品時長通常15秒到1分鐘,創作者簡化了創作流程,通過前期設計將鏡頭無縫銜接,短小精悍的視頻內容更能契合當下受眾的審美需求。
巴贊在紀實主義美學理論中提出,“一切藝術都是以人為基礎參與的,唯獨在攝影中,我們有了不讓人介入的特權”。抖音短視頻聲音的巧妙運用較大程度提升了審美維度,同期聲營造真實自然的在場感,音樂用來烘托情緒情感,解說詞深化畫面內涵,這些聲音元素共同完成了短視頻內容呈現的精準化表達。聲音元素與畫面場景的配合,融合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促使受眾與傳播者實現情感共鳴。紀實類短視頻用鏡頭記錄真實的生活化場景,創作者秉持紀實美學中客觀真實的記錄原則,然而并不局限于原封不動地拍攝記錄。創作者前期拍攝時的參數設置和鏡頭把控,到后期的剪輯、調色、包裝等,再到受眾觀看視頻時設備的差異,都會對視頻呈現的美學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抖音平臺用戶創作的短視頻存在一定技術上的差異,大多數創作者沒有受過專業的拍攝、剪輯、調色等方面的訓練,因此在畫面處理上不會像傳統的紀錄片那般對每個畫面都進行專業的考量。民間拍攝的紀實類短視頻大多是即興拍攝或者是用戶的愛好使然,多數將手機作為拍攝器材。例如,一個擁有千萬粉絲的美食短視頻創作者生活中可能本身就是一個廚藝愛好者,或者是一個探店達人,每日發掘不同口味的菜品,簡單的鏡頭便能帶領粉絲走近新鮮感十足的美味盛宴。但是,這類短視頻的內容往往比較豐富,有新奇的亮點,體驗感強,紀實性高,給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觀看體驗。可以說,將視覺與聽覺元素進行風格化的美感融合,其影像表達更能體現日常化和生活化,能給受眾帶來愜意舒適的視頻體驗。
“互聯網基因”的植入加快了紀實主義與新型媒介的融合進程,更快速地實現了短視頻在紀實主義領域中的美學構建。紀實影像不僅記錄外在的“形態”,更記錄內在的“神韻”,抖音平臺呈現的紀實類作品表現出鮮明的紀實性與詩意性融合之美。真實氛圍的營造搭建起紀實與詩意的橋梁,山色空蒙的畫面里蘊含著感人至深的情懷,漁舟唱晚的余音牽動著歸途旅人的心,短短數秒的精致畫面往往具有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
巴贊認為電影首先應該“深刻地意識到人的存在”與“人的處境”。抖音短視頻的紀實影像在實現紀實性和詩意性融合的同時,更是關注到了“人”本身的處境。抖音視頻創作人李子柒的視頻,反映了大眾審美的偏好以及對于生活哲理美的追尋與思考[8]。李子柒的作品屬于日常生活化的紀實類短視頻,以自然山川為背景,以鄉間手作美食和非遺制作為主要呈現內容,每個合集中分多個小集定期更新,保持著紀實類短視頻影像敘事的連貫性和流暢性。她的作品十分注重意境的營造,有著強烈的中國古典美學風格,畫面色調清新、明暗對比度高給人以美的感受,仿佛構建了一個屬于她自己的桃花源。人與景的完美結合,令人產生“此女已是畫中人”之感,并引發了人們對田園生活的向往情愫。視頻中主人公的言語較少,畫面多數呈現其一個人低頭勞作的場景,從原始材料的種植到使用食材制作出美食,每個步驟都嫻熟有序、從容不迫,如行云流水般緩緩而來。李子柒溫柔的側臉、辛勤的勞作畫面、走在小道上勤快的步伐等,都可以讓人感受到一股平靜中認真生活的力量在涌現,人性本質的堅韌與勤勞都在主人公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畫面中簡明的人物關系增強了紀實作品內容的真實感和生活感。在一些品質感較強的時尚生活類紀實短視頻作品中,鮮明的色彩、原創的音樂、炫酷的鏡頭等元素雖能強化表達,一改受眾印象中枯燥刻板的紀實主義風格內容,但在精神上依舊難以滿足用戶的感官體驗。而李子柒的視頻以她和祖母的親情關系為主,在自然淳樸的關系中承載著最真摯的情感。李子柒、祖母、小狗構成了畫面中最常出現的元素,簡單的動作、溫柔的言語,都渲染出親情的美好,牽動著受眾的心弦。在李子柒的紀實作品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萬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三者在這個世界中完美融合,和諧共生,營造出恬淡祥和的氛圍,彰顯了真實恬淡的詩意力量。
人類文明的發展促使短視頻與受眾審美之間密切聯系,新興媒體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變革創新構建著短視頻領域的紀實主義美學特征。抖音短視頻的紀實主義美學特征在“真實”與“構建”中交織融合,兩者是辯證統一、虛實相生的。從內容選材上尋求生活本真與感官化體驗的呈現,到敘事上的碎片化表達,再到風格化的視聽語言,以及影像的詩意性與紀實性的融合,都彰顯出短視頻在紀實領域獨特的美學風骨和氣魄。因此,新媒體時代的短視頻創作與傳播要與時俱進,樹立符合時代的審美觀念,緊跟時代的發展趨勢,在不斷探尋和發掘之中,彰顯獨有的美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