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碧霞
(作者單位:晉中信息學院)
新媒體是指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和衛星等渠道,以電視、電腦和手機為主要輸出終端,向用戶提供視頻、音頻、語音數據服務、連線游戲、遠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娛樂服務的所有新的傳播手段或傳播形式的總稱,包括新興媒體,也包括新型媒體。廣義上的新媒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通過使用無線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產生的新媒體形式,如數字電視和移動手機等;另一類是媒體與人類生活的其他產品相結合以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或者轉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新媒體形態。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以下顯著特征:一是細化目標受眾。傳統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時不能對目標受眾進行篩選,但新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時可以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目標受眾進行篩選。比如,一些城市的奶茶店做推廣宣傳活動時,會有針對性地把活動信息推送給距離奶茶店較近的用戶,以此達到較好的活動效果。二是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比較單一,只能通過報紙、廣播和電視等方式;而在新媒體時代,人們能夠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隨時隨地獲取各種信息。三是信息發布更加及時。在傳統媒體時代,媒體只能通過當天傍晚的新聞聯播或者第二天早上的報紙來發布新聞,這就意味著人們只能在當天傍晚或者第二天早上了解數十個小時之前發生的事,新聞時效性較低。但新媒體技術加快了媒體發布信息的速度,媒體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和抖音等社交軟件及時發布新聞,新聞的時效性大大提高。
目前,許多高校已經逐步將新媒體運用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以期推動就業指導工作逐漸向信息化方向發展。但是,由于社會數據信息流通不暢、就業網站技術開發具有局限性和信息宣傳指導工作單一等因素,使部分高校不重視或者無法靈活運用新媒體進行就業指導工作,還容易出現大學生就業指導思維局限性較強、企業用人與高校就業指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因此,要認真分析問題的本質及其產生的根源,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推動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
第一,許多高校在對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時使用新媒體資源的主動性不強[1]。新媒體能夠打破信息傳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所以新媒體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提供的就業信息具有較強的時效性,而且提供的就業信息資源也比較豐富。運用新媒體,高校可以及時在專業的就業平臺上了解到各個企業與機構的招聘信息及用人需求。但是,大部分高校負責相關工作的教師在搜集社會上的招聘信息時往往會忘記運用新媒體,以至于他們了解到的企業招聘需求和社會上企業實際的最新招聘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進而導致高校為大學生提供的就業指導服務信息具有落后性。
第二,大多數情況下,提供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的教師在工作中運用新媒體只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而不是為了積極學習與推廣應用。比如,學校推出某一大學生就業系統后,負責相關工作的教師雖然會向班級負責人下發通知,讓他們監督班級學生注冊賬號,但是不會就這一系統的功能、使用方法向學生作具體介紹,這就導致學生在接受就業指導的過程中不能充分利用新媒體提供的豐富的就業資源,影響大學生就業,進而出現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效果不佳、大學生就業困難等問題。
由于高校運用新媒體進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主動性不強、沒有向學生詳細介紹提供就業指導服務的應用軟件和網站的使用方法與功能,導致學生不了解新媒體就業指導服務功能,使用新媒體資源尋求就業指導服務的意識不強。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新媒體就業指導的便利性和高效性。除此之外,許多學生認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不是專業課,所以課堂上不需要認真聽講,對將來求職就業沒有太大幫助。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進行就業指導教育的方式只有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知識。這些都是大學生就業指導思維局限性較強的直接體現。
首先,社會上有關企業招聘的信息數據流通速度慢,造成學生與企業之間存在信息差,導致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不能及時獲取企業招聘信息[2]。而且,很多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接觸不到招聘信息全面的平臺,他們能接觸到的只有社交軟件上發布的零零散散的招聘信息以及教師在學生群中發布的個別企業招聘公告。其次,學生不清楚自己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沒有明確的方向,導致學生不能帶著清晰的目標去查看招聘信息。在求職過程中,什么類型的工作都去了解,但是了解的每一種工作都不感興趣。這不僅浪費了學生大量的求職時間,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積累不到實用性的經驗。再次,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在信息化傳播方面缺乏系統性的設計與管理。信息化作為新的傳播途徑,大部分高校僅僅采取鏈接或復制粘貼式的方法去學習,沒有全面系統地將招聘傳播內容和畢業生的需求點進行對接,使學生不能全面地了解求職信息與福利待遇。最后,用人單位在向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處提供招聘崗位信息時,僅提供崗位信息、需要負責的相關工作和福利待遇等,但學生因為缺少工作經驗,無法只依靠這些信息就確定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這說明學校與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缺少對學生職業能力分析、職業發展狀況規劃等方面的指導服務。
新媒體在招聘資源豐富程度、信息傳播速度和招聘信息呈現方式上具有其他傳播媒介所不具備的優勢。如果高校足夠重視新媒體的運用,將會大大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實效。然而,如果高校不能充分利用新媒體在大學生就業指導方面的優勢,不能意識到使用新媒體給大學生求職帶來的消極影響,就會影響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因此,高校應對新媒體在這一領域應用中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具有清晰的認知。
第一,新媒體的有效應用能切實縮小企業與學校之間的信息差,從而避免二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速度上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建立企業官方招聘信息發布平臺,大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通過搜索關鍵詞查看招聘信息,并且不需要擔心信息安全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招聘信息的發布與大學生招聘信息的獲取均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能有效解決企業用人需求與學校就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第二,新媒體的運用可以使高校學生接觸到更豐富、更權威的招聘資源。使用統一的招聘平臺,可以保障學生獲取的招聘信息的真實性和全面性。第三,新媒體可以使企業招聘信息的呈現方式具有多樣性[3]。傳統的招聘信息大多是以文字形式呈現的,冗長的文字會造成學生閱讀疲勞,使學生在看到招聘信息時產生抵觸情緒。但是,通過運用新媒體可以使招聘信息的呈現方式更加多樣化,比如,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甚至是直播的方式呈現招聘信息。這些多樣化的招聘方式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崗位信息,還可以向學生宣傳企業文化,讓學生對用人企業有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新媒體的運用需要依托互聯網,這也就意味著高校無法保證學生在網絡上接觸到的招聘信息一定是健康的、真實的。在眾多的招聘信息中,不同的工作崗位存在較大差異,不易保證招聘信息的真實性,有的工作崗位實際上可能沒有招聘信息中說的那么好,導致畢業生在求職時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也有可能在心理上產生一定落差,影響今后求職的積極性。其次,對于不清楚自己喜好或者對職業規劃不清晰的大學生來說,新媒體帶來的眾多招聘信息反而會使他們產生焦慮情緒。他們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崗位信息時,可能會覺得自己什么工作都可以做,但是又好像什么工作也不能勝任。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更加迷茫,甚至會產生消極就業心理。
為了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有效避免其消極影響,筆者對相關工作進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軟件建設意味著高校要為企業招聘信息發布和大學生網上查閱招聘信息提供更權威的平臺。在構建信息化平臺的過程中,建立就業信息數據庫是核心。首先,高校可以將往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專業崗位對口情況、升學以及創業等信息進行統計和總結,將就業意向與就業去向進行對比,通過大數據分析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就業數據指導,讓他們能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專業的就業前景,合理規劃職業生涯[4]。其次,技術人員應該在相關軟件上設立交流平臺,學生可以通過線上交流,了解企業招聘信息的具體情況、及時向企業或者學校請教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校可以通過線上交流平臺為學生進行招聘信息質量把關并提供相關建議。再次,相關軟件開發商可以向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分析服務,使學生對求職過程和求職方向有大體了解,不至于在求職時漫無目的、浪費時間。
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具有更近的血緣、地緣、學緣等關系的個體之間更容易形成利益或利益交換網絡,關系的本質是可選擇性和契約性[5]。大學生的社會關系網作為社會眾多關系網絡中的一種,具有獨特的一面,他們的社會關系網主要是親戚、朋友、老師和同學。在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的社會關系網應該有進一步的發展,依據不同需求構建有針對性的關系網。如結合當下大學生的就業需求,學校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為其構建大學生就業社會關系網。在求職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由于個人信息搜集能力較差、信息搜集方法有誤而錯過合適的工作機會。但是,新媒體的受眾是多樣化的,這些學生的家人、朋友都可以通過新媒體接觸到就業信息并及時把這些信息提供給他們。大學生就業社會關系網的優勢也就此凸顯。通過關系網,學生可以在相同時間內獲取更多就業信息,找到滿意工作的機會也更多。目前,我國的交通網絡十分便利快捷,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到其他城市工作。有的學生由于自己的社會經驗不足,在求職時對于自己的工作城市拿不定主意,可能會因為留在家鄉工作還是去其他城市工作的問題而苦惱。這時,他們就可以利用新媒體組建的大學生就業關系網來獲取關于其他城市以及自己心儀的工作的全面、真實的信息,并依據身邊親友的經驗來考量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在大學生就業指導方法上,除了設置大學生就業指導專業課程外,高校還可以利用新媒體提供的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為學生篩選出有實用價值的網絡課程、權威性強的企業招聘信息發布網站等,便于學生及時獲取就業指導與招聘信息;也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招聘信息,獲得更多的就業資源。
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內容上,除了為學生提供企業招聘信息外,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求職語言藝術、職場關鍵能力、歷屆畢業生求職案例與數據分析等方面的指導服務,幫助學生順利度過職場適應期。通過職場關鍵能力學習和心理咨詢等,幫助學生緩解就業壓力,減少對畢業工作的抵觸心理,更好地接受從學生到社會人士的轉變;通過開展歷屆畢業生求職案例與數據分析講座,幫助學生了解職業信息,明確自己的職業興趣,清晰未來的職業規劃;通過開展求職技巧分享座談會,讓學生在爭取自己心儀的工作崗位時能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增加獲得工作的機會;通過分析歷屆畢業生的就業數據、各行業發展情況報告等讓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和行業發展趨勢,從而為職業選擇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