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應強
(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21)
“雙高計劃”建設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重大決策,旨在進一步提高我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水平,通過“雙高計劃”可以培養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職業教育示范高校,使職業教育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而課程思政建設對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雙高計劃,筆者以新疆地區為例,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的意義入手,探討有效提高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路徑,為國家和區域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
1.解決教學新問題、服務區域經濟新發展
首先,從高職本科英語課程性質看,其具有點多面廣的特點,涉及專業多、人數多、課時多。因此,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對學校整體課程思政建設的質量提升顯得越發重要。其次,新疆作為多民族聚居地區,各民族文化多元共存。新疆高職院校中少數民族學生占比較高,文化多樣性較為明顯。以“五個認同”為重要內容的課程思政建設在培養服務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的綜合性高技能人才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從課程思政資源建設的作用來看,豐富有序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為本科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文本、語音、視頻等資料,有利于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
2.有利于整合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資源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要求,人才培養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因此,必須全面梳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按照文本、圖片、視頻、音頻等分門別類地整理素材,使這些思政素材按照教學計劃在縱向上連貫統一,在橫向上與其他課程相互補充,達到協調一致,完整統一的課程思政育人效果。此外,還應當圍繞本科公共英語教材中的思政點,通過各種途徑拓展補充思政元素,建設思政內容準確全面,思政元素多元新穎、教學資料豐富多樣、教學過程有機統一的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充分滿足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各個環節的需求。
3.有效地彌補教師思政能力偏弱的問題
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的改革成效主要取決于師資隊伍的思想政治意識和思政教育能力。當前大多數英語教師將個人教學能力提升的重點放在英語語言能力和英語文化知識等方面,普遍存在思政知識體系不完整,思政知識學習不系統,思政知識儲備不扎實,思政育人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一方面有利于英語教師快速準確確定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做到教學的統一規范;另一方面,能為教師提供豐富完整的教學資料,讓教師根據這些素材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設計,組織教學過程和進行教學評價。此外,豐富完整的思政資源還能夠方便英語教師加強自身的思政知識和思政能力的積淀,有利于英語教師課程思政元素的發掘,促進思政元素與英語教學的有機融合,從而提高英語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和能力,提升教師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4.豐富高職本科專業公共英語課程教學
當前,針對高職本科的公共英語教材建設相對滯后,適合高職本科學生的公共英語教材較少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提升本科專業學生英語能力,我校選用的是普通本科公共英語教材。但目前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源于英語原版資料,因此存在很多不足,如內容難度較大,思政點不突出,課文內容缺乏時代性和家國情懷等。這些教材與高職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熱點聯系不緊密,與學生的專業結合度不夠,教學內容缺乏新穎性。因此,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彌補教材的短板,而高效實用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將極大地彌補教材的短板。例如,通過收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英文版、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中國日報英文版等文本和各類媒體音視頻資料建立的教學資源庫,既可以豐富英語課程教學,又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和能力。這種資源庫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了解即時信息;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起到潤物無聲的思政育人效果。通過實踐,筆者發現圖文并茂、聲像并用的資料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度。因此,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有利于提高高職本科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
首先,高職本科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既要基于教材內容,以教材為基礎,發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又要通過各類出版文獻及網絡媒體等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補充。其次,在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中要形成英語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協同共建的良好機制。最后,高職本科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要堅持系統規范、實用便捷、及時有效的原則。
高職本科課程思政資源的建設需要做到三結合,即結合課程、結合學生、結合地域。首先,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的建設要結合高職本科公共英語課程普適性的特點,重注挖掘教材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共性內容;其次,教學資源的建設要與學生的專業或者職業特點相結合,重點挖掘符合職業需要的大國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理想等素材;最后,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還要結合區域特色和學校特色,收集具有新疆區域特點和符合學校辦學特色的思政素材,為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撐。
高職本科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內容可包括文本素材、圖片素材、音頻素材和視頻素材等多種形式。教師在思政素材的發掘和選取上要結合學生的專業,貼近學生的生活。以我校《大學英語1》這門課程為例,該課程是針對本科所有專業學生開設的公共英語課,使用的教材是《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這套教材思政主題較為明確、英語知識結構完整,知識技能包括聽說訓練、閱讀技能訓練、英語語法知識訓練、英語寫作技能訓練以及項目調研五大模塊。教材可挖掘的思政主題包括了理想信念,獨立自主,社會交往、志愿服務、愛與友誼、習慣養成等。例如,在《college life》這一單元中,可以收集整理老一輩革命者年輕時讀書求學的文本資料作為課程思政補充,用以激勵學生的家國情懷。另外,發掘中國傳統文化,將其融入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在聽、說、閱讀、寫作、翻譯等技能訓練中,融入這些素材資源,對學生進行英語技能訓練的同時提高其思政素養。
在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中,要始終圍繞教材,以教材中的思政點為支撐進行延伸和拓展,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專業特點挑選適合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大學英語1》的《Love and Friendship》單元中,可以收集英雄事跡和守邊戍邊的感人故事。《大學英語2》第一單元第二篇閱讀《A Once-in-a-Lifetime Journey》這篇文章,可以發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政點,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根據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可以收集有關中巴經濟走廊、中歐班列、北京冬奧會等思政元素。這些思政素材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典型性,符合新疆區域經濟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感恩偉大祖國、建設美好新疆的雄心壯志。這些具有時代特征和地域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豐富思政素材,更能使學生身有所感,心有所悟,達到潤物無聲的課程思政目的。
高職本科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建設是一項持續系統的工作,在建設中需要堅持以英語教師為主導,積極與其他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開展廣泛合作,探索高職本科公共英語課程思政資源建設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筆者建議課程思政資源開發要立足于教材,放眼于課外,收集整理最新的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思政素材,以解決高職本科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提高高職本科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培養出能夠適合國家和區域經濟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