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瑩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踐行“先學后教”的理念,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1]。翻轉課堂教學采用新型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技術以及微課、慕課等形式,在課前、課中、課后3個階段進行不同的教學安排、反饋、評估、總結。早在19世紀,西點軍校教官提前下發學習材料給學員預習,以提高教學效果,這是翻轉課堂的雛形。課堂教學分為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和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兩個階段[2];翻轉課堂模式的相關實驗證實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所提高,能夠較好地掌握課程的相關內容[3]。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4],該校教師使用軟件錄屏、制作演示文稿和講課聲音,并將視頻上傳到網絡,讓學生在家觀看教學視頻,在課堂上完成作業,教師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進行講解,這就是翻轉課堂的雛形來源。
卜彩麗[5]研究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目前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彌補。崔璨等人[6]研究發現,翻轉課堂能夠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趙輝[7]提出在體育課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蘆宏亮[8]、劉珺[9]、梁茹霞[10]分別在棒壘球、武術和太極拳教學中進行教學實驗,結果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創造性地學習,表明其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效果。史敏[11]、王國亮[12]、朱宏潔[13]等人研究發現,在翻轉課堂教學中使用電子資源等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011 年,我國教育界開始從理論上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將其應用于課堂實踐。2018年9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提到,積極推廣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因課制宜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積極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激發求知欲望,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主學習能力[14]。翻轉課堂教學應該作為體育教學新模式在大學中開展。截至2021年10月,中國知網上以翻轉課堂為關鍵詞并含體育主題的文獻共有531篇,其中核心期刊僅有6篇。在中國知網上以混合模式為篇名并含有體育主題的期刊文獻,截至2021年10月共有48篇。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技術相結合。
據調查,剛入校接觸過乒乓球的學生較多,但真正學習過乒乓球課的學生極少,主要原因是中學由于體育場地限制,開設乒乓球課教學的學校極少,這導致了大學乒乓球課的教學難度加大[15]。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動作講解和示范,學生進行練習,但練習的時間少、師生互動欠佳,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夠,再加上受課時數的限制,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16]。
基于多年教學經歷,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針對此種現狀,筆者設計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乒乓球教學中使用微課視頻資料,建立學習平臺,對乒乓球選項課的教學效果進行實證研究。
以大二乒乓球選項課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樣本來自2020級入學后選擇乒乓球選項課的學生,大部分學生的乒乓球技術和對乒乓球運動知識的掌握處在初級階段。樣本量為128 人,隨機分為4 個教學班(每班標準32人)。對其中2個教學班(總計64人)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傳統組),對其余2個教學班(總計64 人)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翻轉組)。傳統組和翻轉組的教學要求不變,由同一老師上課。
按照學校統一的教學大綱及教學進度進行授課。教學內容主要為握拍法、擊球步法、正手平擊球、正手上旋球和切削球、反手切削球和反手上旋球、發球。按照教學大綱統一要求,將考核內容設定為:(1)學生雙人對打;(2)學生接發球,兩項選擇一項。曠課、請假的學生,要以慕課的形式補回課時。
為了設計翻轉模塊,在實驗前提前分析場地和學生的基本情況,錄制微課視頻并上傳至學習平臺,通過在線互動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在課堂上讓學生先行嘗試完成教學任務,生生、師生互動指導,集中解決共性技術問題,單獨解決個性問題。課后布置復習任務和練習任務,并要求學生以視頻的形式上交訓練打卡,在微信群中進行問題探討。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實施翻轉課堂的基本流程
運用數理統計法對實驗前后的數據進行收集和對比,利用SPSS 軟件,量化對比分析兩組學生在實驗前后對乒乓球技術掌握(大綱考核內容)的情況,檢驗兩組數據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期末考核為教師親自考核,統一標準統一內容,成績包括50%測試得分和50%技術評定得分,總分換算成100分制。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乒乓球成績的影響
統計結果顯示,傳統組學生的平均分為66.70 分,翻轉組平均分為80.01分。由圖3可見,翻轉組除了平均分較高外,分數的分布也發生了變化,其中90~100分值區和80~90 分值區的人數明顯高于傳統組:翻轉組在90~100 分區間的有11 人,占樣本總量的17.18%;傳統組有1 人,占樣本總量1.56%。翻轉組在85~90 分區間的有23 人,占樣本總量的35.93%;傳統組有6 人,占樣本總量9.30%。
傳統組男生的平均分為72.00 分,翻轉組為80.01分。由圖3 可見,翻轉組的男生除了平均分較高外,90~100 分值區和80~90 分值區間的人數也高于傳統組,但差距不是很大。這應該和男生的運動素質及運動接受能力較強有關。其中,翻轉組在90~100分區間的有11 人,占樣本總量的17.18%;傳統組有1 人,占樣本總量的1.56%。翻轉組在80~90分區間的有22人,占樣本總量的34.37%;傳統組有5 人,占樣本總量的7.81%。

圖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男生乒乓球成績的影響
傳統組女生的平均分為69.76 分,翻轉組為80.03分。由圖4可見,兩組女生的平均分差距較大,翻轉組高分區人數也高于傳統組:翻轉組在90~100分區間的有0 人,占樣本總量的0%;傳統組有0 人,占樣本量0%。翻轉組在80~90 分區間的有6 人,占樣本總量的9.37%;傳統組有0 人,占樣本總量的0%。這說明翻轉教學模式在大學女生乒乓球教學中的效果差異很大。但受限于該次研究的主題和樣本抽取量,尚不能完全定論,關于翻轉教學對女大學生乒乓球成績影響的研究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

圖4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女生乒乓球成績的影響
將傳統教學組實驗前和實驗后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前后成績的對比分析
運用配對t檢驗研究實驗數據,發現數據呈現出差異性。具體分析可知,實驗前和實驗后的數據呈現出顯著性差異(P=0.012<0.05),具體對比差異可知,實驗后的平均值為75.65,明顯高于實驗前的平均值69.50,說明傳統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提供有效幫助。
將翻轉課堂教學組實驗前和實驗后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前后成績的對比分析
運用配對t檢驗研究實驗數據,發現數據呈現出差異性。具體分析可知,實驗前和實驗后的數據呈現出非常顯著性差異(t=5.051,P=0.009<0.01),具體對比差異可知,實驗后的平均值為78.82,明顯高于實驗前的平均值71.52,說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技術的提高提供了有效幫助。
將翻轉課堂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期末成績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本研究使用了獨立樣本t 檢驗法對不同教學模式的期末成績進行對比。表3為Levene方差齊性檢驗結果:F=1.706,P=0.194>0.05,認為滿足方差齊性,適合做獨立樣本t檢驗,具有統計學意義。由于方差齊性的假設成立,所以通過平均值方程的t 檢驗,對第一行假設方差相等的t 檢驗結果進行分析,P=0.024<0.05,說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在技術考核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表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成績的對比分析
(1)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同等或更好地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翻轉組除平均分較高外,分數的分布也發生了變化,翻轉組中90~100 分值區和80~90 分值區的人數明顯高于傳統組,特別是女生。
(2)師生在教學中可以進行角色互換,通過翻轉課堂讓學生主動學習,以減少課堂上的指導時間,增加學生互相溝通、指導的次數。
(3)翻轉組課后完成復習、訓練任務的次數明顯高于傳統組,課后作業(訓練、復習)的完成效果差距很大。翻轉組上交的視頻作業完整度和長度都表現較好。
(4)翻轉教學組的實際技能遠高于傳統組。傳統組的學生過多針對考試內容進行訓練,而翻轉組的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對實戰的需求大大增加。
(5)翻轉教學組和傳統教學組在實驗前后均會呈現出差異性(p<0.05),說明兩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成績均有所提高。
(6)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翻轉教學組的期末成績與傳統教學組的期末成績存在差異,在期末成績的提高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7)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高校踐行大學體育課內外一體化及大學生陽光體育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