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宇
(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2004年,國家頒布《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國家旅游局將2004年定為紅色旅游第一年。后續幾年,國家撥款支持紅色旅游景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如《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等扶持紅色旅游發展。
紅色旅游通過符號化的形式傳達旅游信息。紅色旅游目的地記憶符號系統由信息、指代對象、編碼、媒介、發送者和接收者構成。符號的發送者依托紅色旅游目的地,通過動態的紅色符號選擇、表述和重演機制,向符號的接收者,即游客傳達信息,在這一過程中,游客將個體生命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緊密相連。[1]
紅色旅游為旅游者提供獨特的旅游體驗。紅色旅游目的地提供的認知體驗與文化體驗正向影響游客公民行為。[2]紅色旅游有助于在旅游者群體中構建地方認同,是地方認同構建的重要方式之一。紅色旅游通過旅游景觀文化符號的表達,尤其是代表性人物、代表性事件、地域性景觀建筑、象征性的紀念展館、文本藝術化符號,促進旅游者了解其內涵、喚醒特定歷史記憶,使其在心理上形成自我認同和集體記憶。[3]
實現紅色旅游的發展,就需要行業的推陳出新。縱觀近年來涌現的各類紅色旅游創新創業業態,不難看出,紅色旅游的創新創業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紅色旅游數字智能方向。該方向主要表現為對紅色旅游的數字化建設及新技術,如VR、AR等的應用,包括但不局限于對紅色旅游目的地場所,如博物館、展覽館的數字化展示、沉浸式體驗。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地服務游客,如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服務機器人,紅色旅游博覽會的3D影片,云游井岡的觸摸屏等。
第二,紅色旅游文化創意方向。該方向主要涉及與紅色故事、紅色人物、紅色歷史等的IP和演藝活動的打造,如《井岡山》《延安頌》光影秀;旅游紀念品、收藏品、藝術品創作和紅色主題街區、酒店設計等,如洪都夜巷文化商業街區。
第三,紅色旅游營銷推廣方向。該方向主要涉及與提升目的地知名度、美譽度、認知度的一切賽事、會展、媒體活動等,包括傳統和新興的營銷方式,如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
第四,紅色旅游當地體驗方向。該方向是指紅色旅游與目的地其他吸引物相結合,或在原有旅游線路的基礎上挖掘新的旅游形式,或開發新的旅游線路,以帶給游客獨特的體驗。近年來,我國紅色旅游與工業旅游、農業旅游、夜間旅游等主題相結合,打造出了一系列的紅色旅游+線路,如以紅色旅游與夜間旅游相結合的蘇州沙家浜風景區的橫涇不夜天文旅夜游項目;以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石家莊西柏坡紅色勝典景區等。
紅色旅游創新創業以旅游專業學習為基礎,專業課程為紅色旅游創新創業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所以在進行實踐前,首先需要對旅游專業的課程進行梳理。此外,創新創意也需要VR、設計等非旅游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將專業及其他相關知識與紅色旅游的四個熱門創新創業方向對接,明確各個方向所需的知識儲備,才能為實現紅色旅游創新創業打好理論基礎。
以江西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現行培養方案為例,該專業現有學科基礎課4門,專業主干課7門,方向主干課14門,專業限選課15門,專業任選課9門(見表1,41)。經過對培養方案的梳理,除去專業必修的學科基礎課、學科主干課和方向主干課之外,按照紅色旅游數字智能、文化創意、營銷推廣和當地體驗四個方向以及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的特點,課程被劃分到不同方向下。在參加不同方向的創新創業策劃時,學生應該具備相關的知識積累。在此基礎上,學生若有興趣繼續學習,可自修或選修相關非旅游專業課程以更好地完成方案。例如,在參加紅色旅游文化創意方向策劃時,學生最好選修過《文化與遺產旅游》《旅游文化學》《產品設計》等課程,課程知識旨在幫助選手提高理論認知、了解行業動態、具備創作基礎。

表1 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示例
學校也可專門開設紅色旅游課程。紅色旅游課程按照內容又可分為理論性強的紅色旅游理論課程、通識性的紅色旅游文化課程或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以紅色旅游為側重點的旅游類課程;按照地域劃分,又可分為通識課程和地方課程。
就課程內容而言,紅色旅游理論課程偏向對紅色旅游概念、性質、特征、構成要素、發展歷程、功能、旅游規劃開發等的講授,例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南昌大學開設的紅色旅游課程就是這類課程。紅色旅游文化課程主要介紹全國或某個特定區域的歷史和紅色旅游吸引物,例如,北京聯合大學開設的北京紅色旅游文化課程即介紹北京的各類紅色旅游景點。以紅色旅游為側重點的旅游類課程依靠課程特點就紅色旅游的某一方向展開教學和實踐,例如,江西師范大學開設紅色研學產品開發與服務課程偏向紅色研學產品的研發。

圖1 紅色旅游創新創業熱門方向所需知識圖解
在學習完相關理論知識后,即可進入實踐階段。紅色旅游創新創業實踐可分為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和比賽實踐三個層次。課程實踐指的是旅游專業課程的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的相關作業和匯報;專業實踐指的是旅游專業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的專業見習、考察;比賽實踐則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加紅色旅游創新創意大賽等。
課程實踐由授課教師根據課程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決定,在教授基本知識、案例分析后教師布置相關學習任務供學生練習。例如,旅游市場與調查預測課程的小組任務可圍繞紅色旅游市場及消費者展開調研。受到課程的制約,作業內容相對簡單,主題單一,這類實踐作業可以看作是紅色旅游創新創業的前期訓練。
專業實踐是在教師的帶領下走出校園,走訪、參觀、考察旅游目的地并完成一定的任務。因院校所在地不同,專業實踐一般在省內進行,因此,專業實踐是深入了解省內紅色旅游資源的方式之一。近距離的觀察、問卷的發放、利益相關者的訪談、知識的積累、教師的指導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實踐任務。與課程實踐單一性特點不同的是,專業實踐的任務更加多元化,是專業學習的階段性匯報,也是紅色旅游創新創業的實地考察和前期研究基礎。
與課程實踐、專業實踐不同的是,比賽實踐的成果評定具有競爭性,參賽主題范圍廣、形式多樣化,參與者不再局限于某個專業的學生。這意味著比賽對參賽選手和創新創業方案的要求更高,所以,學生可經過選拔或自愿報名參與比賽。
目前,全國范圍內以大學生為主體的規模最大的紅色旅游專業賽事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主辦的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簡稱“紅旅比賽”)。該賽事始于2011年,最初為北二外校內比賽。截至2021年,大賽已經連續舉辦十屆,并發展成吸引全國622所高校、3561支隊伍、近1.5萬名師生參加的賽事,也是教育部全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
紅旅比賽賽道劃分和參賽內容大致與紅色旅游四個熱門的創新創業方向一致。大賽立足實踐,目前設有六個賽道,分別是紅色足跡微視頻、紅色精神微講解、紅色故事微漫畫、紅色旅游線路設計、紅色旅游營銷方案設計和紅色旅游文創產品設計賽道。
此外,比較熱門的紅色旅游比賽還包括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該賽事旨在引領青年深入革命老區、鄉村社區和民族地區,用創新創業實踐帶動以上地區發展。其中,文化旅游為六個產業方向之一。
“歷史性闡釋、教育性實踐、科技性融合、創意性表達、故事化再現、產業化構建、社會化融入”是發展紅色旅游的根本遵循與重要路徑。[4]各類紅旅比賽即是連接旅游專業、紅色教育、創新創業的橋梁。
紅色旅游研究為紅色旅游教育和實踐的開展提供理論依據,紅色旅游相關課程的學習將理論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創新實踐,紅色旅游目的地則是實踐成果的應用場合。紅色旅游研究—紅色旅游學習和實踐—紅色旅游目的地應用的產學研一體化模式是推動紅色旅游創新發展的方式之一。紅色旅游產學研的具體措施可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的雙重任務。教師的任務之一是在指導和參與實踐的全過程中對紅色旅游利益相關者、目的地、節慶活動、技術應用等紅色旅游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教師的任務之二是將研究的成果在課程中反饋,幫助教師更好的講授相關課程、指導學生參與創新和比賽。
第二,通過專業課和其他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學生掌握基本旅游策劃原則、講解技巧等,并將其運用到課程實踐、專業實踐和紅色比賽實踐中。
第三,實踐成果被目的地使用。例如,第十屆紅旅比賽結束后,福建南平本地主題作品無償提供給決賽賽事承辦方南平市使用,所有權歸參賽團隊。這一舉措很好地將紅色旅游教育和實踐成果在目的地實現成果轉化。
第四,建立各類紅色旅游比賽案例庫。比賽的案例庫可作為共享平臺開放,并按照紅色旅游主題、地域等進行分類推廣。使用者可有償使用,所得收益作為鼓勵手段。
第五,推動校企合作項目的展開。當地紅色旅游的橫向課題可委托高校完成。課題經申報后,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完成。課題結題須達到一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