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鳳
人.物.名.片
李振宇,男,44歲,現任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大隊長、警務技術一級主管。2022年1月,榮獲全國“最美基層民警”稱號。
一身帥氣警服、一副藍牙耳機、一塊智能手表,成都市公安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局(以下簡稱“高新區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大隊長李振宇看起來沉穩、干練,一頭灰白的頭發讓人印象深刻。
2000年從警,2009年成為網絡安全民警,今年44歲的李振宇以網絡為陣地,以電腦、鍵盤、鼠標為“武器”,讓科技服務實戰,為打擊涉網違法犯罪行為提供著技術支撐。他研發“黑匣子便民辦證系統”“一站式辦證智能排號系統”,建成“電詐易感人群庫”,創設推行“智能停車系統”等,成為守衛網絡安全,打擊網絡犯罪,服務群眾生活的“神兵利器”。
2022年1月10日,中央宣傳部、公安部發布了20名全國“最美基層民警”名單和先進事跡。在這份名單中,李振宇是四川省公安機關的代表。
“科技控”變身“網絡尖兵”
“老家的公安局在招錄警察,你要不要回來試試?”2000年的一天,大學畢業后剛剛在大連簽好工作協議的李振宇接到父親打來的電話。二話不說,李振宇放棄大連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成都投身警營。
起初,李振宇被高新區分局分配到禁毒科工作。兩年后,他又被調至刑事技術部門工作。2009年,李振宇主動請纓加入網安戰線,這一待就是13年。
“不服氣,也不服輸。”當問及加入網安戰線的緣由,李振宇這樣說。
2003年,李振宇參加高新區分局科級干部競選,但考試成績在全局排名倒數第二。李振宇說:“作為局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我覺得這個成績很丟臉,領導也總拿排名落后的事情打趣我。”自此之后,從小就是“科技控”的李振宇利用休息時間,打造了自己的“小桌角”,努力學習計算機知識和先進的科技手段。同時,他也在不遺余力地找尋那個能讓他“一雪前恥”、施展拳腳的機會。2009年,李振宇通過競選,成為高新區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副大隊長。
“在虛擬空間內,安全保衛和打擊違法犯罪同樣重要。這就要求網絡民警必須要有敏銳的嗅覺、清醒的頭腦、過硬的技術,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在李振宇眼中,網絡安全工作并不只是簡單地會操作計算機,懂得一些基礎的互聯網知識,更多的是要將警察的偵查手段與技術相結合。
在一場場看不見硝煙的“網絡暗戰”中,李振宇帶隊屢破大案要案,讓犯罪分子無處遁形。2013年,高新區分局破獲了一起利用互聯網破壞計算機系統的典型案件。2017年11月25日,四川“4·19”特大跨省電信團伙詐騙案的嫌疑人被押回。在該案件中,李振宇所在的網安大隊動用多種手段,調查犯罪分子轉移資金的渠道,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逐漸深挖出一個橫跨四個省份、受害者遍布全國的犯罪鏈條。
“在打擊具體違法犯罪案件時,要善于揣摩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才能及時破案。”李振宇坦言,兩年禁毒生涯和七年刑事技術偵查歲月帶給他的經驗,幫了他很多。
用技術服務于城市運轉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很無助,不知道能做些什么。”李振宇介紹,在防疫摸排工作的初期,在看似平常的卡點防控、社區排查中,一線民輔警、社區干部、志愿者挨家挨戶上門登記,同樣的問題重復詢問上百遍,一天下來筋疲力盡且排查效率不高,還伴隨著被感染的風險……
“如何讓技術助力防疫工作,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降低工作風險?”李振宇帶領著網安大隊同事開始思考。
采訪中,李振宇翻出自己2018年還是滿頭黑發的照片笑著說:“可能是這兩年需要思考的事情太多了,所以頭發才變白的。”
開展深入調研、確定工作方案、討論思維導圖、設計系統雛形、改進二維碼系統、用專業技術不斷地攻擊自己設計的系統、持續改良系統……李振宇帶領網安大隊技術骨干加班加點,經過4天4夜編程設計和12次實戰檢驗,率先在全省公安系統研發出利用二維碼實現居民自主申報信息的軟件模塊。隨后,在高新區全面推開使用“居民自助申報平臺二維碼”和“企業員工申報平臺二維碼”,以及“入戶調查信息登記平臺二維碼”。
這套摸排和信息雙向采集二維碼系統用“大數據”的方式,使摸排工作由“敲門”變為“守門”,提升了摸排效率,信息收集也更系統、更規范、更便捷。
“在當今的社會,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在李振宇眼中,維護網絡安全就是在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加入網安戰線以來,李振宇帶領團隊共同開發10余種為民服務小程序。其中,他們開發的“黑匣子便民辦證系統”,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問題;開發的“一站式辦證智能排號系統”,使群眾可就近選擇人少的辦證點辦理業務;創設推行的“智能停車系統”,方便群眾查找就近停車場空余車位;開發的“反詐預警勸阻系統”,為基層民警有效精準勸阻提供了數據和信息支持……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從警無悔。”從警22年,李振宇始終堅守初心、筑牢警魂,用科技點亮平安之光,為百姓護航。(責編/陳文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