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禮軍
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經濟整體放緩,主要經濟體相繼宣布降息以刺激總需求,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不斷創出歷史新低,目前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基準利率已經低于1%。從國內情況看,截至2021年10月末,一年期LPR利率為3.85%,為近十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本文總結低利率環境下不同銀行的應對策略,并結合業務實際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全球已經進入低利率時代
近30年來,全球利率呈現出下降趨勢。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球已經有近30個經濟體相繼宣布降息。其中,歐元區、日本、丹麥、瑞士、瑞典等國家和地區甚至實施了負利率政策。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利率多低于1%,全球經濟已經步入了低利率的市場環境(見圖1)。
從2014年開始,我國整體進入降息周期。2019年下半年,貸款基準利率調換為LPR,政策進一步引導貸款利率下行。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一年期LPR利率為3.85%,金融機構人民幣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3%,均為近十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見圖2)。同時,逆回購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政策利率也持續調降,金融市場利率保持低位。
未來,隨著國內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經濟增速中樞出現下行,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突出,預計市場利率將在波動中呈現下行趨勢,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將進入常態化的低利率環境中。
低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的應對策略
通過觀察國內外商業銀行可以發現,在低利率周期,財務表現較好的銀行普遍在資產結構、負債成本、風險定價和收入來源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各家銀行在努力提高利息收入的同時,積極拓展非息收入,提升對客戶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提升高收益資產占比,加大期限錯配力度,適度信用下沉
提高貸款等高收益資產占比。相較于債券投資和同業業務,貸款是生息資產中收益較高的業務。在基準利率下行時,貸款利率調整速度相對滯后。因此,在低利率周期,各家銀行通過提高貸款等高收益資產占比,保證了利息收入的穩步增長。比如,近年來在利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國內主要銀行的貸款占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回升。截至2020年末,中國銀行貸款占生息資產的比重為61.81%,較上年提升1.5個百分點;建設銀行貸款占資產總額的比重為57.7%,較上年提升0.53個百分點;興業銀行貸款占總資產的比重為48.99%,較上年提升2.18個百分點。從國外情況看,在2008~2015年的低利率時期,西班牙桑坦德銀行、瑞士信貸集團、德意志銀行和瑞銀集團的貸款占比分別上升了0.6個、3.6個、4.3個和4.2個百分點。
增加中長期貸款占比,提升期限錯配程度。在低利率環境下,利率曲線呈現走平的態勢,商業銀行通過“借短放長”獲取的期限錯配收益大幅減少。為了提高凈息差水平,相當部分銀行在借入更短期資金的同時,發放更長期限的貸款,以博取期限溢價帶來的收益。如2020年,面對國內利率下行趨勢,國內各家銀行均努力提高中長期貸款的占比。截至2020年末,建設銀行中長期對公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為34.35%,較2019年和2018年分別提高2.7個和1.73個百分點;招商銀行境內中長期公司貸款占境內公司貸款總額的62.09%,較上年提高7.5個百分點;交通銀行中長期對公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為41.29%,較上年末提高1.95個百分點。從國外情況看,在負利率推出后,德意志銀行主動加大了五年期以上按揭貸款投放力度,同時增加了三個月以內拆借資金,以代替6~12個月的同業資金,進一步增加期限錯配利差。
適度信用下沉,加大對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信貸投放。近年來,隨著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客戶轉向債券發行和股票融資,疊加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政策要求,銀行被迫將對公客戶群體向中小微企業下沉。中小微企業議價能力弱,且不具備發債或IPO的資格,所以這部分貸款的剛性需求較強,且可以提升凈息差水平。如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平安銀行等均加大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貸款平均增速。由于零售信用貸款具有收益率高、不良率相對較低的特點。在對公信貸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以信用卡、消費信貸、按揭等為主體的零售業務也成為銀行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如近年來,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和平安銀行等均加大了零售業務轉型力度,貸款投放增速和比例明顯提升。
部分跨國銀行在全球實施“低利率地區融資、高利率地區投放”策略。近年來,部分歐元區銀行,如法國巴黎銀行、花旗銀行、西班牙國家銀行等,通過在實施負利率的歐元地區開展融資,同時向高利率地區(如拉美地區、亞洲和非洲新興經濟體) 投資的資產負債配置策略,確保了自身資產規模和利潤的合理增長。國內的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也提出,要以全球視野管理負債業務,跨幣種、跨市場、跨國界廣泛靈活吸納資金,在降低負債成本的同時,努力提高資產收益水平。
加大對低成本資金爭攬力度,構建多元化籌資體系
多元化資金來源是保持負債業務穩定、提升銀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的關鍵。在低利率環境下,各家商業銀行在重視傳統存款業務發展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主動負債能力。
高度重視存款業務發展。在低利率環境下,金融同業普遍加強了對低成本存款的爭奪。部分商業銀行在不斷創新傳統對公存款業務基礎上,更加注重基本賬戶管理和支付場景應用,把握資金運動規律,堅持量價平衡的發展策略,增強存款的穩定性。
穩步發展債券發行和同業存單等主動負債業務。如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提出要加強宏觀經濟研判,基于自身流動性狀況和市場利率走勢,通過定量建模、動態測算等工具,多渠道全方位進行主動負債管理,拓展多樣化融資渠道。
重視金融科技運用,創新拓展低成本資金。部分商業銀行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渠道,加強結算、支付和交易三類業務的平臺、場景及產品體系建設,促進客戶短期資金周轉和有效沉淀。例如,招商銀行和浙商銀行通過發展現金管理業務,不僅獲得單一客戶低成本結算存款,還通過核心企業迅速滲透到上下游產業鏈,獲得大量優質貸款客戶。
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推動對公和零售業務轉型,全方位滿足客戶的投融資需求,提升非息收入的規模和占比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優質企業融資渠道從以貸款為主,逐步轉向貸款、發債、股權融資等方式相結合。企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優質企業在與銀行議價時占據有利地位, 同時對銀行的要求也更加多樣化,如果銀行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極有可能丟失客戶。因此,越來越多的銀行在積極推動對公業務轉型,提供“商投行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在全方位滿足客戶投融資需求的同時,提升了非息收入水平。例如,招商銀行提出要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綜合化金融服務,資產管理、交易銀行、投資銀行、資產托管、金融市場等戰略性業務協同發展,全方位滿足客戶的投融資需求。興業銀行將客戶貸款考核指標轉變為對公客戶融資總量,全面提升產品創設能力、現金管理能力、承銷分銷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加完整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進而帶動自身貸款、票據融資等基礎業務發展。美國富國銀行、花旗銀行、法巴銀行等也紛紛加大創新力度,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例如:積極發展投行業務,增加債券承銷、利率和匯率衍生品業務收入;創新貸款業務盈利模式,通過貸款收費或者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方式獲取盈利。
啟示和建議
從實際經營情況看,低利率一直是銀行管理者揮之不去的陰影。歐洲、日本等國的銀行在零利率的環境下舉步維艱。但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通過上述各項經營措施,凈利息收入下降帶來的部分利潤損失,保證了銀行業務平穩發展。因此,在低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應重點加強資產擴張與負債組織、資產配置與資本約束之間的聯動,做好定價的前瞻性管理,平衡好規模、結構、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
穩定高收益資產占比,謹慎信用下沉,拉長資產久期,提高服務客戶的綜合能力
從日本等國的實踐看,在低利率政策實行初期,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低迷引發的信用成本上升;在低利率政策實行一段時間后,銀行將經歷信貸需求疲軟和盈利能力下降等問題。這與我國在2008年實施“四萬億”刺激政策后,國內商業銀行的經歷較為類似。因此,在低利率初期,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發展應提高風險防控能力,謹慎下沉客戶資質,主要通過拉長久期和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等措施提高盈利水平。
拓展低成本的資金來源,降低負債久期,提高負債成本對利率變動的敏感性
在低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應結合自身特點,充分統籌協調不同性質的資金,建立以成本為導向、以流動性為邊界的負債結構優化機制,按照不同類別的產品特點,確定差異化的發展策略。
要下更大力氣拓展低成本存款,提升自身的存款競爭力。短期內,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做好現有客戶的維護和挖潛工作,加強與核心客戶合作,實施鏈式獲客,重點是抓住源頭性資金和項目資本金,積極拓展代理、結算等增加資金來源的業務,減少客戶占用本行信貸資源、卻將結算放到他行的現象,引導流量資金在本行體系內循環,提高資金沉淀率。
做好場景建設及產品交叉銷售,夯實存款業務發展基礎。要高度重視科技對銀行商業模式的改變和顛覆,完善網上銀行功能,建立相關生態系統,通過金融科技和優質服務留住客戶資金。比如,通過對教育、醫療等行業的全產業鏈、場景化營銷,提升重點領域市場競爭力。
合理布局主動負債的規模和結構。做好市場利率走勢前瞻性研究,多渠道、全方位進行主動負債管理,拓展多樣化融資渠道,平衡好資產負債管理中的“量、價、險”之間的關系,保持資產負債業務匹配均衡發展。
優化FTP定價規則,提高定價管理的前瞻性,重點增強中長期貸款的競爭力
目前商業銀行普遍通過內部轉移定價機制(FTP)分離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并對利率風險實現集中管理。在低利率環境下,商業銀行應通過FTP調整,發揮好定價的導向作用。
通過FTP調整,增強中長期貸款的競爭力。考慮跨周期調節因素,平衡好當前收益和長遠收益之間的關系,在利潤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努力調降中長期FTP報價,增強中長期貸款的報價競爭力,引導經營單位開拓固定利率的中長期貸款市場。
建立利率預判機制,提高定價管理的前瞻性。建議各家銀行的資產管理部門,加強宏觀經濟研究和貨幣政策分析,與信貸部門、金融市場部門等前臺部門共同建立利率預判機制,在科學的利率預測基礎上,提高定價管理的前瞻性,通過利率場景、業務策略的模擬分析,結合年度財務目標和資本充足情況,有效利用期限錯配來獲取收益。
多管齊下提升收入水平,努力彌補利潤缺口
利率下行影響的是銀行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并未受到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可以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來應對低利率環境帶來的沖擊。
提高資金運作效率。一方面,合理把握籌資節奏,保持發債節奏與信貸用款節奏匹配,進一步降低日均貨幣市場資金融出規模;另一方面,適度提高同業授信整體額度,擴大交易對手,綜合考慮拆借、回購、同業存單、掉期等收益與成本情況確定運作或籌資方式,努力提高流動性資金運作效率。
努力提高海外中間業務收入水平。目前國內監管機構對收費的管控日趨嚴格,商業銀行應注重把握海外市場的相關業務機會,借助企業走出去、“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民幣國際化等歷史機遇,通過為企業提供保函、信用證、貸款承諾等服務,努力在海外市場創造更多的傭金和手續費收入。
關注低利率環境帶來新業務機會。從國外成熟的金融市場情況看,在低利率環境下,利率的波動幅度反而更大,市場對外匯產品和利率衍生品的服務要求有所增加,因此商業銀行應做好人才的積累,積極爭取衍生品的經營資質,提升交易收入的規模和占比。
(作者單位:中國進出口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
責任編輯:楊生恒
ysh191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