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言
我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的市場方位
投資銀行業務可分為股權承銷、債券承銷、資產支持證券承銷。我國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主體主要為證券公司的投資銀行部門與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部門。本文所探討的投資銀行系狹義的投資銀行,即專門從事一級市場股權債券承銷保薦的金融機構。
債券承銷領域商業銀行投行業務全面領先證券公司。債券承銷作為當今資本市場中投資銀行業務的主流,擁有極高的市場體量與較低的承做成本和更小的項目風險,是投資銀行業務中最重要的利潤來源,商業銀行在債券市場中占據了較高市場份額,奠定了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在未來的發展基礎(見圖1)。
資產支持證券領域商業銀行投行業務直追證券公司。在資產支持證券領域,證券公司因起步較早,承銷規模占據優勢,但商業銀行在資產支持證券的承銷規模上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證券承銷額僅為2688.78億元,2019年便增長至4559.77億元,增長率為69.59%,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承銷額為5,781.39億元,增長率為26.79%。
股權承銷領域商業銀行正在探索。在現行分業經營體制和監管規范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部門無法參與股權承銷保薦核心業務。但不少商業銀行已開始探索為企業并購重組、增資擴股、新建企業股本金提供的配套投融資安排等業務。
我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市場方位的成因
商業銀行有利潤與資產規模優勢。商業銀行具有持續穩定的利潤與龐大的資產規模。據銀保監會發布的2021年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1萬億元,同比增長11.1%;而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2021年上半年度經營數據,2021年上半年,證券公司累計凈利潤僅902.78億元,與商業銀行相比有著巨大的差距。投資銀行業務競爭激烈,尤其在債券承銷領域中,各金融機構逐漸降低承銷費率以承攬優質、穩定的項目。2021年8月9日,廣發銀行發行600億元金融債券,中標投行為競爭這一優質項目甚至將承銷費率壓至百萬分之一,這意味著在債務融資領域中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短期內無法帶來足夠的回報。投資銀行是長周期業務,足夠龐大的利潤規模所帶來的充足現金流是能夠長期大規模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基礎。
在債券承銷業務中,商業銀行的經營規模也是其市場競爭優勢之一。根據銀保監會發布2021年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總資產達336萬億元,而2021年上半年末證券公司總資產僅為9.72萬億元,有極大的差距。債券業務中的發行主體多為國企,更傾向于選擇穩定、專業的機構進行承銷,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有利于其承攬優質項目并提供所需的人力與物力資源。
商業銀行具有客戶資源優勢。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遭遇瓶頸,近年來,在資產證券化業務方面,商業銀行發展速度遠超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難點在于尋求優質客戶,商業銀行在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商業銀行在開展自身三大業務,即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中間業務時,在許多環節可以接觸到高凈值客戶與企業端客戶,有機會為制造業與城投企業客戶提供服務,并建立長期的客戶關系維護渠道。而證券公司主要從事經紀中介、財務顧問、客戶資產管理、投資咨詢等業務,業務周期較短,多為一次性服務,較少與客戶保持長期聯系。
因此,盡管在資產支持證券總承銷規模上,商業銀行因起步較晚尚未超過證券公司,但憑借在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項目承攬階段與發行證券的包銷、代銷環節所具有的客戶資源優勢,商業銀行近年來連年保持遠超證券公司的發展速度。股權業務中商業銀行暫時受牌照限制。一方面,在股權承銷領域中,金融業分業經營體制下,商業銀行獲取牌照資質困難,因此不能從事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資等保薦和承銷業務;另一方面,受《商業銀行法》及其他監管政策限制,商業銀行也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這都限制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中的股權承銷業務。
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市場方位優化路徑
掌控一家證券公司以鞏固債券承銷領先地位。在債券市場上,商業銀行擁有資產與利潤規模優勢,掌控一家可完全支配的證券公司,可以擴大其在債券承銷領域上的優勢。商業銀行可將投資銀行業務劃分至其掌控的證券公司中,這樣該公司就可分享銀行的資金、客戶、經驗等資源,在債券承銷領域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
我國部分大型商業銀行或其所屬集團公司已經完成了旗下證券公司的打造并獲得了很好的成績。據Wind數據庫統計,招商證券、光大證券、平安證券、中銀證券2020年債券總承銷額分別名列全部證券公司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一。其他商業銀行可學習借鑒上述成功案例。
引進外資以輔助承銷資產支持證券。2018年以來,合資券商業務牌照已逐步放開。2019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明確將全面取消在華外資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限制。這意味著我國未來的金融市場將更加開放且市場化。商業銀行可以順應政策引進或聯合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外資投行,獲得資產證券化業務經驗,并應用于廣大的客戶群體中,從而在資產支持證券承銷中增大市場份額。
做好準備進軍股權承銷保薦領域。在IPO注冊制施行大背景下,商業銀行可以提前做好進入股權承銷保薦領域的準備,借鑒學習西方大型投行成功案例,通過開展企業并購重組、增資擴股以及為創新企業提供配套投融資安排等業務,先積累人才及經驗,在牌照全面放開之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開拓投行業務市場。
招募培養精英團隊。在未來的競爭中,商業銀行應增加人才招募及培養方面的投入,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與獵頭公司合作,吸引在投資銀行領域已有從業經驗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可以增加校招管理培訓生的數量,在管理培訓生中挑選具有發展潛力的畢業生;此外,可以增加校園實習生名額,通過在目標院校招募實習生、設立留用考核,早一步開始目標人員的選擇與員工培養,降低校園招聘識別成本。
(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責任編輯:楊生恒
商業銀行月度資訊
2021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95萬億元
1月12日,央行發布2021年金融數據,2021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31.35萬億元,同比少3.44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9.95萬億元,同比多增3150億元。
銀保監會發布《銀行保險機構關聯交易管理辦法》
1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銀行保險機構關聯交易管理辦法》,對銀行授信類等與資金相關的高風險關聯交易分別設定比例限額,明確銀行對單個關聯方授信余額不得超過上季末資本凈額的10%。
《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
1月14日,央行公布《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銀行承兌匯票的最高承兌余額不得超過該承兌人總資產的15%,保證金余額不得超過承兌人存款規模的10%。
南京銀行擬收購蘇寧消金控股權
1月16日,南京銀行發布董事會決議補充公告稱,該行擬收購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控股權。該收購行為后續需經監管機構審批。
LPR“降息”如期而至
1月20日,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出爐。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較上一期分別下調10個和5個基點;1年期LPR降至3.7%,5年期以上LPR降至4.6%。
銀保監會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
1月24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銀行服務市場調節價管理的指導意見》,劃出五條監管紅線,包括銀行不得利用價格手段開展不正當競爭,不得收取顯著高于外部服務價格標準的費用,等等。
金融機構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
1月26日,一行兩會印發《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明確,金融機構不得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或者假名賬戶,不得為冒用他人身份的客戶開立賬戶。
中原銀行宣布吸收合并三家銀行方案
1月26日,中原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與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焦作中旅銀行訂立吸收合并協議,總代價約人民幣284.7億元。吸收合并完成后,該行資產總額將近1.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