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林的作用遠遠優于人工林,其在調節氣候、保持水土、維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針對天然林保護的必要性和保護措施進行總結,為我國林業建設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天然林;必要性;保護措施
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森林遭到了大面積砍伐,對當地生態平衡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雖然近些年我國大部分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對森林的亂砍濫伐行為進行了禁止,但是遭到嚴重破壞的森林資源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修復。本文根據實際,對我國天然林的保護技術和保護必要性進行簡單的總結。
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為了加快經濟發展,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有的區域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不重視,不按照林木生長規律合理地利用森林資源,而是一味地盲目砍伐利用,甚至一些樹木未成材即被砍伐,導致當地的天然林資源破壞嚴重,天然林的質量在不斷降低,分布的面積也大幅度減少,大大減弱了其在改善生態環境、調節氣候方面的功能,使得各類自然災害頻發,水土流失等趨勢不斷加劇,因此加大對天然林的保護刻不容緩。
若要對天然林進行保護,一方面要對原本破壞的林分予以恢復,另一方面要對保存較好的天然林加大保護、避免遭到破壞。這就需要引進先進的科技和管理手段,結合天然林生長的規律特點,積極開展天然林的修復及保護工作,使其不斷提高生產能力,促使生態功能不斷得到完善。
2.1 封山育林
對天然林進行培育首先要求種植的類型和方式符合當地氣候要求,其次數量、分布范圍要相對均勻、合理。在樹木分布不均勻的地方應種植一些可以對林地起到涵養效果的樹木。為保證封山育林效果,可對天然林周邊的道路進行封閉管理。一般天然林的封閉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全封閉。天然林的全封閉即為對外來人員的一切行為進行禁止,包括林間放牧、爬山娛樂等。二是輪流封閉。天然林的輪流封閉即為針對某些天然林采取每隔一段時間輪流實施封閉的措施,各區域封閉期間對外來人員的一些干擾行為進行全面禁止,保證未封閉期間的人為活動不能對森林資源產生破壞性影響,允許采取適當且形式多樣的經營活動,包括副業生產等。三是重點區域進行針對性封閉。根據森林資源被破壞的程度,可進行針對性的封閉管理,允許林地破壞不嚴重的區域在一定基礎上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
2.2 撫育及改造
可結合林分的實際情況就撫育采伐和改造方面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也可以采取一些綜合性的培育管理技術,包括肥水管理、土壤深翻、枝條修剪、萌蘗剪除、割除灌木等。整體來說,要對針葉林、闊葉林所占的比例進行適當的控制,確保混交林內林分的合理性。幼齡的林分類,要提前針對采伐木、優良木做好分類,選擇其中長勢優良的林木予以保留、作為后期重點培育的對象,對于長勢不佳、質量不高的樹木做好標記,以便未來作為采伐木處理;林木采伐后空出的區域可選擇一些珍貴的林木類型進行培育,以實現天然林內樹木的豐富性。當天然林成熟并達到成采標準時即可結合需要進行采伐,可分次逐步采伐,這樣不僅確保能收獲到較多的木材,還可以將其作為樹木存儲的有效方式,以便長期、有規律的進行采伐。如果一次性將全部成熟的木材進行砍伐,一旦遇到木材需求量劇增的情況則只能采伐幼年的林木,這樣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因此提前做好分類,有針對性的采伐有助于確保木材的長期穩定供應。
2.3 改善林分結構
在營造人工林時,樹種的選擇要注重多樣化,避免營造林分過于單一。營造林應選擇帶狀混交或者圓形混交的方式,以確保營建的林分具有多樣化的物種,為人工林的自然化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對林分密度稀疏、郁閉度偏小且樹木分布情況不均勻等狀況,可提前做好調整規劃,不規則地對林間的孔隙土壤進行整理。可選擇一些珍貴的樹木類型進行種植,以對林地內的光照資源、熱量資源、土地空間等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要確保人工林的天然化,一定要避免大面積營建針葉類純林,可結合當地的立地條件選擇類型不同的樹木進行混交,方式以帶狀、團塊狀為好,這樣可以營建出的林木類型多樣化、樹種類型搭配合理、景觀結構多層次化的林分。
2.4 增加生物多樣性
營建混交林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可以動態地實現生物種群間的平衡,對林內的有害生物進行適當控制,確保其不會對天然林區造成危害。加強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力度,在不對樹木的健康生長產生不利影響的條件下,可以適當的對一些林下的植被資源進行保護,創造出有利于野生動植物生長、繁衍的空間條件,這樣可以對森林病蟲害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提高林間對逆境能力的抵抗能力。
作者簡介:孫恒坤(1979-),男,大專,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