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曾婧婷
景德鎮學院
近年來,NFT 已經成為數字藝術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品牌商開始關注這一新興領域。近幾年,隨著NFT 產品的增加,這種數字藝術的出現開始影響藝術市場,同時也出現了一種新的需求和供應形式。[1]陶瓷作為中國的傳統藝術,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沉淀和傳承,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產國和供應國,據統計,2020年中國的陶瓷出口額為250 億美元,占中國商品總出口額的0.969%。這一現象也說明,陶瓷在中國已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藝術家的作品,而在向產業化轉型。[2]與此同時,在中國瓷都景德鎮,越來越多的年輕藝術家正試圖通過更多的線上平臺來推廣自己的產品和品牌,從而打破傳統單一的線下銷售模式,為中國陶瓷藝術市場增添新的機遇。本文主要分析了NFT 與中國陶瓷市場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未來數字化陶瓷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首先,通過對中國陶瓷市場的SWOT 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目前中國陶瓷市場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具體內容如下:
1.陶瓷在中國已經存在和發展了幾千年,從最早的陶器到逐漸發展的陶瓷。隨著時間的積累和發展,陶瓷在中國歷史的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這也成為中國陶瓷在世界上的核心競爭力。[3]
2.中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在江西省景德鎮有100 平方千米的高嶺土和瓷土資源。以江西省景德鎮市的陶瓷用石料資源為例。[4]近年來,中國陶瓷行業一直在探索替代天然礦石的瓷器生產來源,以保護資源不被過度開采。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通過添加新材料,陶瓷產品本身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3.景德鎮是中國的瓷都,這里有兩所公立的陶瓷藝術類本科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畢業生選擇留在景德鎮從事陶瓷藝術工作。此外,2005年,雕塑家Carolin Cheng 和Takeshi Yasuda 建立了一個陶瓷教育中心,該中心在振興中國陶瓷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吸引了大量年輕的中國陶瓷藝術家和陶瓷愛好者到景德鎮學習或開辦工作室。[5]
4.隨著NFT 市場的迅速普及,NFT 分銷平臺也相繼出現。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中國有38 家NFT分銷平臺,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天下秀等領先的技術公司進入。[6]這得益于強大的領先技術公司,有利于傳統陶瓷行業向數字收藏轉型。
1.盡管中國的版權保護立法已經實施了十多年,但目前中國只有三個專業的知識產權法院,分別位于北京、上海和廣州這三個主要城市,更多的地方版權案件仍由地方政府解決。同時,知識產權和產品外觀專利的申請也需要一系列流程和時間來完成,這就造成了在專利或版權的等待期內,原創作者的作品有被復制的風險和損失。[7]此外,產品版權保護的意識在中國還沒有完全普及,人們對其認識不深。這就導致了原創作品在推出后很快被復制,而復制作品/產品的成本也不高,這既使原創作者/品牌失去了一部分消費者,同時也使這些原創作品的市場價格受到一定的沖擊,擾亂了市場秩序。
2.目前,中國的陶瓷藝術市場大多處于兩極分化的狀態,據AMMA 的藝術市場監測顧問稱:中國的藝術市場屬于社會上一小部分高凈值人群,他們有能力以高價購買著名的藝術品進行收藏。[8]這意味著很多頂級藝術家的作品進入了拍賣行,這對于普通消費者和剛剛起步的年輕藝術家來說是很難接觸到的。另一部分年輕藝術家或獨立的陶瓷品牌,主要保持著線下的銷售模式,這意味著想要購買此類產品的人只能通過線下和少量的網上購物渠道。
3.雖然中國允許NFT,并接受受控版本的區塊鏈技術,例如使用數字人民幣取代加密貨幣,但由于加密貨幣在中國被禁止,中國大陸的消費者很難在海外平臺上第二次出售他們在中國大陸購買的NFT 產品。[9]
1.作為中國最著名的陶瓷之都,景德鎮市的陶瓷產業是經濟支柱之一,當地政府一直為該領域的初創企業提供相應的經濟和人才引進優惠政策,以此來鼓勵越來越多的年輕藝術家和企業家從事陶瓷相關產業。[10]這使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陶瓷藝術家和新銳陶瓷品牌。
2.在景德鎮陶瓷文化旅游集團和景德鎮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景德鎮為景德鎮陶瓷市場建立了一個以網絡直播帶動的陶瓷銷售平臺。利用這個平臺幫助年輕的陶瓷品牌做品牌推廣和銷售,同時也將景德鎮陶瓷文化普及給更多的普通民眾。[11]
3.報告顯示,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政策、經濟、社會、技術等條件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2017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 472 億元,占GDP 的4.2%,這說明文化創意產業繼續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邁進。文化產業整體融資規模持續擴大。在多重利好條件下,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娛樂業的市場需求進一步被激發。另外,BAT 在文化娛樂產業中的份額不斷增加,成為資本的風向標,呈現出內容形式和結構的多樣化和年輕化。[12]
4.今天的中國消費者更注重文化和生活方式,因此在這兩方面的消費也更多。根據Mintel 的數據,中國二線城市有61%的受訪者在半年內參觀過文化創意場所,并購買過文化創意產品,比中國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多11%。這表明,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不再局限于一線城市,而是逐漸在低線城市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市場。[13]這也進一步表明,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愿意去購買相關文化產品。
5.雖然中國對NFT 一直保持謹慎開放的態度,但近年來,中國政府開始推廣符合國情的數字人民幣,并希望以此為契機,使藝術品NFT 市場取代加密貨幣。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平臺是NFTCN,這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允許NFT 二級市場交易的平臺,其內置的畫廊允許用戶在以太坊側鏈的支持下展示他們的收藏,NFTCN 向那些想要出售和收藏NFT 的獨立藝術家開放。[14]這對中國的藝術NFT 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1.抄襲問題在世界范圍內都存在,對原創作者而言這是一個難題。[15]在中國,雖然已經出臺了相關的版權法律法規,但原創作品被抄襲的現象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越來越多的此類現象出現,在損害原創作者利益的同時擾亂了市場秩序。
2.在過去十年中,中國消費者對于網上購物的需求迅速增長。中國的網上購物者數量從2006年的不到3 400 萬翻了一番,在2016年達到了4.66 億,促進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增長。特別是在2020年初,由于中國許多城市對COVID-19 的限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到2021年中國網上購物者占到總消費人口的57%左右。然而,傳統的線下實體店由于受到商業模式的制約,成本和收益難以匹配,正在逐步被淘汰,未來消費者將更愿意在網上購物。[16]
3.與其他國家的NFT 不同,中國的NFT 行業更像是一個純粹的數字行業,因為中國政府的法律不允許用加密貨幣交易,也不允許二級市場銷售NFT 作品,導致中國的NFT 市場與全球NFT 市場分開,流動性不足。[17]這就導致一些消費者退出NFT 市場,因為市場的新鮮感消失了,他們無法直接銷售NFT 產品。
本文采用了調查問卷結合訪談的方式進行調研,從實際出發來了解中國數字陶瓷產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本文通過對80 名問卷調研者進行分析,其中女性52 人,男性28 人,來自16 個行業,包括學生、教師、設計師、商人、營銷人員和公司職員。被調查者的年齡最小的不到19歲(已征得監護人同意),最大的59歲,調研人員職業的廣泛性和年齡較大的跨越度使問卷的結果更具有說服力。從問卷調研的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從消費者對NFT 是否了解的角度來看,60%的受訪者曾經了解過NFT,這說明目前中國消費者對NFT 很感興趣,消費者的高度關注是未來中國數字陶瓷產業推廣的一個良好信號。
71.25%的受訪者會在日常生活中購買與藝術相關的產品,這說明中國的藝術市場前景良好,消費者的積極性很高。所以,中國藝術市場的良性發展可以從兩個方面找到原因:一方面,進入千禧年后,中國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增加。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廣文化創意產品,中國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和其他文化場所紛紛推出自己的文化創意產品,宣傳自己的文化。這種做法使許多以前因地域問題而不為大眾所知的文化進入消費者的視野,從而獲得了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
86.25%的受訪者認為擁有一個專業的NFT 銷售平臺很重要。在目前中國數字產業市場的背景下,中國還沒有一個完全專注于藝術品的NFT 平臺,對于消費者來說,一個更加專業的平臺可以讓他們更快、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購買的產品,從消費者的心理角度來說,一個更專業的平臺可以增強他們對這類產品的了解和興趣。
從消費者支付方式的需求來說,90%的受訪者認為擁有一個安全的支付平臺很重要。目前,中國的NFT 交易只允許以數字人民幣進行。在建立數字陶瓷交易平臺時,可以考慮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進行交易,這對大部分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更方便,而且受到國家的監督。這在未來也將使NFT 陶瓷藝術品更貼近普通消費者的生活。
此外,78.75%的受訪者認為年輕藝術家或品牌沒有宣傳平臺,難以與收藏級藝術品牌或老牌藝術家競爭,不被大眾熟知。這個問題在陶瓷行業一直存在,由于陶瓷本身是小眾的傳統文化,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遠不如油畫或國畫,再加上缺乏專門的平臺,這也導致很多新的陶瓷藝術品牌或陶瓷藝術家的作品只能局限在產地流通,無法普及到全國。如果未來能建立一個專業的陶瓷NFT 產品平臺,可以為新銳藝術家或品牌制訂專門的輔助計劃,讓所有平臺用戶都有機會在平臺上展示自己的產品,同時將線上和線下展覽結合起來,幫助這些新銳藝術家或品牌向更多人推廣自己。
67.5%的受訪者認為NFT 將成為未來藝術市場的一個趨勢。這說明NFT 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在未來的藝術行業中,NFT 可以極大地發揮其優勢:對于版權保護、品牌推廣等作用,使未來的中國藝術市場更加專業和規范。
調研結果顯示,當前中國陶瓷市場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這可以通過消費者需求、從業者需求和市場需求三個方面分別看出。首先,在消費需求方面,進入21世紀,中國的經濟一直處于上升狀態,在物質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增加,從近幾年的蘇富比藝術品拍賣會就可以看出,中國買家一直走在前列。此外,對于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在選擇購買藝術品時,除了考慮外觀設計外還會考慮實用性,既美觀又實用的個人陶瓷產品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其次,從從業者的需求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例如,景德鎮有兩所全日制公立本科院校開設了陶瓷相關課程,學生在這里學習不同的陶瓷制作技術,很多學生畢業后選擇留在景德鎮開設自己的獨立工作室以及創建自己的獨立陶瓷品牌。此外,近年來,社交媒體在中國發展迅速,人們喜歡在這些社交媒體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他們也喜歡從社交媒體上獲取更多新的消息。很多年輕的獨立品牌人也看到了這一趨勢,他們在經營品牌的同時也在做自媒體博主,將自己的小店和產品拍成Vlog 或照片發布在這些平臺上,這樣做不僅宣傳了自己的品牌,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也對更多人了解陶瓷起到了一定的推廣作用。最后,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陶瓷市場不僅是為了滿足大眾消費,它對文化理念的輸出和經濟增長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部分陶瓷產區在政府的推動下,由工藝為主逐漸轉變為陶瓷產業化。例如,中國著名的陶瓷之都景德鎮就有許多大型陶瓷廠,這種陶瓷產業化已經得到了實施。這種產業化模式不僅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而且很好地解決了該地區的就業問題。
83.75%的受訪者認為,對原創作者的版權保護不足是當今中國藝術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95%的受訪者認為對原創作者的版權保護非常重要,這說明版權保護意識在中國消費者心中越來越重要。NFT 平臺可以為每件數字作品打上各自的標記,消費者可以通過這個標記追溯到作品的原創作者和所有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為申請版權保護的時間差而產生的被抄襲風險,同時相較于現有的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方法更容易、更便捷。
通過調研結果可以發現,因為市場在不斷地更新,而藝術行業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本來就比其他行業慢,數字陶瓷進入中國市場可以有效促進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另外,對于數字化是否能地幫助年輕的陶瓷品牌在藝術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問題,調研結果顯示,數字化是可以幫助年輕品牌在藝術市場上立足的。因為年輕的陶瓷品牌要想在眾多陶瓷品牌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有自己的獨特性,而產品數字化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數字化產品本身就富有科技含量,與傳統陶瓷產品相比,它可以實現更多的創意和更好的互動性,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獨特性的需求,對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和地位有很大幫助。
另外,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說,數字化陶瓷進駐中國除了能帶給中國藝術市場新的契機外,還能運用在高校的日常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將自己完成的作品制作成數字化文件投入虛擬空間中進行展覽,在這個虛擬空間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布展。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布展人想要達到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相較于傳統的結課作品展的方式更加高效且便捷。同時,也可以將數字化陶瓷平臺引入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數字化陶瓷平臺直接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陶瓷展覽或是最新的陶瓷作品訊息,打破了以往只能通過線下觀看展覽的方式。
綜上所述,對未來陶瓷行業數字化進入中國市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優化:
1.未來應建立一個更專業、更易操作的陶瓷數字產品交易平臺,該平臺的支付方式應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2.在已建立的平臺上,每個季度應該有一個區域專門用于新銳藝術家進行免費的品牌宣傳,為這些年輕藝術家或品牌提供更多機會。
3.政府和陶瓷數字產品平臺應該聯合起來推動數字版權保護,讓更多的藝術家和品牌了解這種保護方式,以此來保護消費者和從業者的利益。
4.將數字化陶瓷引入高校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數字化陶瓷平臺對虛擬空間中的作品進行展示。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數字化陶瓷平臺讓學生在課堂上直接接收到最新的陶瓷作品訊息。
通過對中國藝術市場和陶瓷產業數字化的各種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數字化是中國藝術市場發展中的一個不可逆轉的積極趨勢。中國政府對文化產業數字化的支持,以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陶瓷藝術行業,振興傳統產業,都是未來陶瓷行業實現數字化極為有利的條件。此外,陶瓷行業的數字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版權保護的問題,這將使更多的陶瓷從業者對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從而促使他們為中國藝術界的發展生產出更多優秀的作品。另外,從市場分析來看,消費者對藝術產品的消費積極性很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需要新的商業模式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而行業的數字化是最符合條件的模式。此外,對于市場從業者來說,陶瓷行業的數字化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推廣自己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樹立更好的品牌形象,從而拓寬消費者的范圍,同時也能為品牌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