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香
(中材建設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4000)
國際貿易是全球資源重新分配和利用的重要方法。在國際貿易中貿易主體需要面對法律、制度、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差異對貿易過程的影響。在貿易過程中貿易雙方都可能遭遇較大的貿易風險,如果相關風險造成的影響較大,可能使一方或雙方的經濟利益受到影響,進而導致貿易主體之間的關系破裂,從而影響國家貿易的整體發展。本章將分析國際貿易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問題。
匯率風險指匯率變動給貿易主體帶來的風險。
本文中所述匯率特指以單位外幣折合的本幣數額。
本文中匯率變動特指一國本幣在國內的購買力穩定,外幣購買力變化從而引起匯率變動的情況。
匯率變動對貿易主體的影響非常大。
匯率變動分為匯率上升和匯率下降兩種情況。
在本文中,匯率上升是指單位外幣折合的本幣數值上升。匯率下降是指單位外幣折合的本幣數值下降。
本幣在國內的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匯率上升是由外幣的購買力上升引起的,同樣數量的外幣折合本幣的數額變大,同樣數額的本幣折合外幣的數量變小,本幣對本國原材料、人工成本等貿易要素的購買力不變,以本幣表示的單位產品價格不變,以外幣表示的單位產品價格降低,會增加貿易主體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利于貿易合同的達成,促進出口;在結匯階段,同樣的外幣能換取更多的本幣。所以在本幣購買力不變而外幣購買力上升從而引起匯率上升的情況下,只要成交量足夠大,結匯金額總量上漲, 對國際貿易主體中的出口方是有利的。
在同樣的情況下,購買同樣的外國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本幣,對國際貿易主體中的進口方是不利的。
在本幣在國內的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匯率下降是由外幣的購買力下降引起的,會導致以外幣表示的單位產品價格上升,會降低貿易主體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利于貿易合同的達成,對出口方不利。
此種情況下,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上升,購買同樣數量的外國商品需要支付更少數量的本幣,但外幣購買力下降,通常意味著該外幣發行國經濟不穩定,政局動蕩,該國的貿易主體存在破產風險,不能按時交貨或者支付貨款。
所以在此種情況下,匯率降低對進口方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也存在風險。
國家經濟政策是調控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發生變化必然對國際貿易局勢產生影響,很多國家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優先考慮的是保護本國貿易主體的根本權益,因此其制定的經濟政策對于他國的貿易主體可能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貿易主體在簽訂了貿易合同后相關國家的經濟政策發生變化,可能導致其中的一方遭受重大的損失。政策風險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控的,因為一項經濟政策從提出到確定往往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周期,所以貿易主體有足夠的時間調整貿易模式,降低政策變動帶來的風險,但是在一些政局動蕩的國家,政治局勢瞬息萬變,可能直接導致該國的經濟政策朝令夕改,從而使貿易主體中的一方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影響往往很大,也是很多貿易主體簽訂貿易合同前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貿易就是一個交易的過程,在同一個國家內部進行交易,方法、過程非常簡單,但是在不同國家進行交易,涉及兩個國家的宗教、風俗等文化因素,這些都可能對國際貿易帶來影響。例如,在國際貿易合同洽談階段,雙方根據各自的風俗文化對同一項內容的理解不同,如果雙方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就不能簽訂貿易合同。若雙方在簽約階段沒有發現彼此間的分歧,而是在合同執行過程中按照各自的理解執行,則產生的影響更大。比如,關于時間的表述不同,會影響雙方對交貨時間的理解相差千里,可能導致出口方延誤交貨;比如出口方備好貨通知進口方安排運輸,但是進口方國家的工作日為從周一到周四,那周五到周日對方可能都在休假,聯系不上,也會影響交貨;宗教對一個國家的影響更大,伊斯蘭國家有齋月,在此期間,這些國家很少進行經濟活動,作為出口方,他們很難按時交貨,作為進口方,他們很難及時安排運輸、付款等事宜,從而給貿易伙伴帶來損失。以上種種,都可能會使貿易雙方產生糾紛,若不能圓滿解決,可能會引發兩個國家的貿易摩擦,一旦這種摩擦不斷升級和發展,又會對兩個國家以后的貿易往來產生不利影響,導致更多的貿易主體受損。
國際貿易風險管理是降低貿易主體經濟風險的重要措施,借助于多種風險控制方法分析、了解和預防國際貿易風險對保障貿易主體正當經濟利益非常關鍵。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增大,貿易摩擦現象也逐漸增多,其對于相關貿易主體造成的不良影響也不斷加重,針對各類貿易風險問題,貿易主體必須制定可靠的風險管控方法,最大限度將貿易風險帶來的影響降低。本章將分析國際貿易風險管理的作用。
國際貿易風險種類多樣,如果貿易主體缺少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其在貿易過程中可能遭受重大的經濟風險,從而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貿易風險管理能夠為貿易主體準確、快速識別和判斷貿易風險提供重要的支撐,貿易主體可以通過風險管理對貿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動態的追蹤和分析,結合具體問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一旦識別到外界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貿易主體能夠及時啟動風險預防機制,最大限度將自身的損失降低,從而避免貿易風險持續沖擊給貿易主體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強化風險管理能夠為貿易主體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貿易環境,降低貿易風險對貿易主體帶來的影響,從而保障貿易主體的經濟利益。
國際貿易過程中貿易主體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風險管理能力是衡量貿易主體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面對同樣復雜的國際環境,如果貿易主體的風險管理能力較差,其在復雜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就容易在風險升級和演化過程中遭受重大的損失,從而導致貿易主體的市場占比被壓縮,在與其他貿易主體競爭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地位。而擁有較強風險管理能力的貿易主體則能夠更好地應對各類風險,將相關風險控制在可控的范圍內,與其他貿易主體競爭時處于主動的地位,從而提升本貿易主體拓展國際市場的能力,提高本貿易主體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更強話語權。
國際貿易涉及不同國家的貿易主體,如果貿易雙方想要建立穩定的貿易關系,雙方必須對自身面臨的貿易風險進行深入了解,結合各自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發展目標建立符合雙方利益的發展模式。如果其中一方風險管理能力差或不具備風險管理能力,在其生產和經營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必然對對方產生影響,如果雙方對于彼此貿易過程中可能面對的風險有一個全面且深入的認識,則可以通過強化風險管理的方法降低對方發生的經營問題對自身的影響,從而保障貿易的穩定性。由此可見,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對于貿易雙方而言都有著有利的影響。
隨著我國不斷開放市場,大量的資本進入中國市場,在很大程度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在發展勢頭良好的經濟環境下,我國貿易主體數量不斷增加,很多貿易主體將發展重點放在了國際貿易中,并在國際貿易中獲得了足夠的經濟利潤,但是一些貿易主體在賺取經濟利潤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貿易風險,這種貿易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并將繼續影響這些貿易主體的穩定發展。本章將對我國貿易主體在國際貿易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相對于發達國家的貿易主體,我國貿易主體進入國際市場的時間較短,欠缺一定的經驗。很多貿易主體在巨大的經濟效益誘惑下忽視了自身遇到的風險,從而增加了經營風險。例如,在經濟效益的驅動下,部分貿易主體在不熟悉其他國家法律和市場特點的情況下采取盲目擴張的方式進行發展,雖然其可能獲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但是卻埋下了長期發展的隱患。貿易主體這種情況是管理者風險管理意識較低導致的,管理者在衡量經濟效益和經營風險過程中缺乏對二者的客觀認識,采取錯誤的或盲目的方法開展國際貿易,導致貿易主體的經營風險大大增加。部分貿易主體也存在著為了占據市場份額采取不良方法進行競爭的問題,如通過大肆壓低商品價格的方法與其他貿易主體競爭,在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想要通過后期巨大的市場份額獲得長久的經濟效益,但是市場環境處于不斷的變化中,如果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或貿易主體自身資金鏈出現問題,可能使貿易主體遭受的經濟損失進一步加大。
國際貿易風險管理涉及諸多環節,想要全面保障貿易主體發展的穩定性,必須通過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對貿易主體的各項交易行為進行嚴格約束,在保障交易行為規范性的前提下穩定地進行貿易往來。但是目前一些貿易主體在風險管理方面并未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管理體系中的漏洞成為影響貿易主體經營安全的主要因素。例如,貿易主體在制定貿易方法時,缺乏對各國經濟政策和法律條款的分析,在進入該國市場后多次違反該國的法律,貿易主體因此承受了數額巨大的罰款。這種問題是貿易主體管理體系漏洞的一個主要體現。科學的風險管理體系應全面地考慮到各類主觀和客觀因素帶來的綜合影響,而非一味地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盲目發展,如果將這種發展模式作為貿易主體在國際貿易中的主要競爭手段,貿易主體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將會不斷增加。此外,在管理體系建設方面,部分貿易主體也忽視了其他國家貿易操作方法差異帶來的影響,其應用的風險管理方法只適合本國的市場,在未考慮市場差異性的前提下制定了與他國市場特點不符的發展措施,也會對貿易主體的經濟效益造成影響。
目前我國貿易主體在風險管理方面主要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其帶來的直接影響是貿易主體的抗風險能力不斷降低。貿易主體在風險管理方法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對貿易對象的資質審核不夠充分,與一些不符合貿易資質的貿易主體簽訂了大額的貿易訂單,如果貿易對象無法履行合約,貿易主體不得不承擔較大的損失。
(2)貿易主體在風險情報收集方面存在著不足。想要準確地發現和識別風險,必須掌握足夠的風險情報,在分析風險情報后對風險作出判斷,但是很多貿易主體在判斷風險階段缺乏足夠的情報,其得出的風險識別結果的客觀性明顯不足。比如,因為貿易主體對他國的法律了解不充分,導致貿易主體所簽訂的合約與他國的法律不相符,使合約成為一紙空文。
(3)貿易主體缺乏靈敏的政治嗅覺,不能正確識別和判斷政局變動給本主體帶來的風險,從而導致貿易主體經營風險增加。
準確地識別貿易風險并采取措施規避貿易風險是降低貿易主體損失的重要方法,在貿易風險管理過程中,通過合理和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幫助貿易主體規避貿易風險,為貿易主體良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國際貿易風險管理主要包含了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等幾個主要環節,本章將對這幾個主要環節進行分析。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前提,準確地判斷貿易風險能夠幫助貿易主體制定針對性的風險規避方法,從而避免相關問題出現而對貿易主體造成的不良影響。風險識別的關鍵是了解和掌握市場的發展特點和發展規律,能夠從其他國家政策、環境和資本的主要變化規律和特點中分析出對貿易主體發展可能造成的影響程度,從而制定措施進行預防。例如,某個國家短期內出現物價上漲的情況,風險管理者必須對物價上漲對本貿易主體造成的影響程度進行識別,貿易主體應了解該商品價格在短期內的變化情況,了解當地政府在解決這一問題上的態度,根據具體的情況判斷該國經濟環境將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本主體的影響程度,從而調整自身的貿易措施,這樣能夠幫助貿易主體有效地規避貿易風險。風險識別過程中必須收集和掌握大量的信息材料,包括市場環境變換、商品原料供求、物流運輸情況和政治環境變化等,綜合多種因素分析和識別風險程度。
風險分析是貿易主體了解和掌握風險具體情況的重要環節,在風險分析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客觀的數據信息,通過分析和總結這些數據信息的普遍性規律對風險進行準確判斷。在風險分析階段必須對相關風險形成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影響、影響的時間進行客觀分析,得出客觀性的結果后采取措施,對風險進行預防,與此同時也要求貿易主體能夠對所有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最大限度將所有的影響因素找出并進行綜合評估,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貿易主體更好地規避風險,防止貿易主體在風險發生后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風險評估的關鍵是對風險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集中的分析和評價,因此這一階段涉及的內容更加復雜,往往需要多名專業人員進行綜合評估,最終確定可能出現的風險。例如,某國貨幣對本幣匯率下降的情況下,貿易主體應分析這一變化對自身的影響,結合匯率變化的整體幅度和周期制定下一個階段的發展規劃,如果該國的市場正處于低迷階段,貿易主體應適當地整合有限的資源,盡可能減少跟該國的貿易往來,等到該國市場復蘇后,按照新的發展規劃進行發展。如果貿易主體對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認識不足,在盲目的發展規劃下進行發展,貿易主體可能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時可能使貿易主體不得不退出該國的市場。
風險管理是貿易主體應對風險的關鍵環節,科學的管理模式能夠幫助貿易主體更好規避風險,從而降低貿易風險對貿易主體發展產生的影響。在風險管理環節,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構成了風險管理的整體框架,在管理環節應通過具體的措施對相關風險進行準確的評估和處理,圍繞著貿易主體長遠發展目標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相關風險帶來的影響。
國際貿易風險管理對于貿易主體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進行風險管理過程中貿易主體應該通過多措并舉的方式對相關風險進行控制和管理,及時準確地識別、分析和判斷風險,發揮自身最大的優勢將風險造成的影響降低,在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支持下更好地推動風險管理工作的優化與創新。本章將分析國際貿易風險管理方法優化的措施。
貿易主體應樹立良好的風險意識,要求貿易主體一是杜絕只求短暫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的行為,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待發展問題,能夠從他國的市場環境特點和政策法規等方法入手分析,制定長效的發展模式,避免因“短視”給企業帶來的風險。二是要求貿易主體提高風險識別意識,對貿易主體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準確識別,動態地追蹤相關風險,使各類經營風險造成的影響進一步降低。良好的風險意識能夠使貿易主體客觀地認識貿易風險,能夠從相關風險產生和演變的規律和特點對風險造成的主要影響進行了解,從而避免貿易主體遭受嚴重的經濟風險。
風險管理體系是貿易主體應對風險的重要屏障,如果貿易主體的風險管理體系存在漏洞,那么貿易主體在風險管理方面遇到的問題將會持續增加。在風險管理體系完善方面,貿易主體應該制定體系化的管理過程,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進行深入研究,準確地判斷相關風險產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通過合理的方法進行風險預防,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貿易主體發展的穩定性。例如,貿易主體可以對相關風險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進行影響評估,根據風險類型制定體系化的防控措施,遇到風險后及時判斷風險類型,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樣能夠避免相關風險出現后對貿易主體的整體發展造成影響。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對于貿易主體的常態化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貿易主體應持續深化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研究,逐步將管理體系中的漏洞補足,構建更加健全的管理體系。
風險控制能力是貿易主體應對風險的重要能力,其對于貿易主體有效解決風險和在風險中找到出路發揮著關鍵作用。在風險控制能力方面,貿易主體一是應建立完整的資金鏈條,并留存一定的積累資金,避免貿易主體在短期的風險中由于資金不足被迫退出市場。二是應該建立專業的風險控制團隊,找出貿易主體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從而制定可行性的處理方案,實現對相關風險的有效控制。此外,貿易主體也應該做好市場變化規律分析工作,對當地市場變化的整體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能夠預知風險,并對相關風險造成的主要影響進行綜合評估,獲得評估結果后結合貿易主體在該國的階段性發展目標制定發展措施,進而更好地將可能出現的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這樣能夠有效地降低貿易風險對貿易主體造成的影響,為貿易主體提供更加安全和穩定的發展機制,從而保障貿易主體在國際貿易中的權益,推動我國貿易主體更好發展。
在全過程管理體系中,貿易主體還要結合對方國家的法律和經濟政策等制定解決方案,并在對方經濟政策發生變化后,貿易主體能夠快速調整應對措施,降低相關政策變動對貿易主體的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全過程管理是幫助貿易主體更好地應對貿易風險的有效措施,貿易主體應該制定更為完善的全過程管理措施,從而確保風險管理質量。
針對不同的貿易風險,我們應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以下是幾種比較有效的應對貿易風險的措施:
(1)在簽約前對貿易伙伴進行資信調查
若貿易主體經營不善或信譽不好,就不能支付貨款或者交付貨物,就會給對方帶來巨大損失,但是這樣的貿易主體可能會偽造資信良好的證明。所以,對新的合作伙伴進行資信調查很有必要。我們可以委托商會進行資信調查,各國商會間都有往來,他們可以互通有無,所以商會能為我們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從而幫助我們規避這方面的風險。
(2)簽約后投保信用保險
投保信用保險以后,若因對方國家政局變動導致貿易合同不能履行,我們可以從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得到一定的賠償,降低政治風險給我們帶來的損失。
(3)貿易主體賬戶上外幣和本幣保持一定的比例
若貿易主體留有一定數量的外幣,在進口時可用外幣支付,則可以避免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但若賬戶上外幣數量過多而本幣數量過少,在本幣不足以支付原材料和人工費用時,需要把一定數量的外幣換成本幣,在匯率下降的情況下,留存的外幣換取的本幣變少,降低了貿易主體的利潤。
(4)與當地政府保持良性的溝通
做到這一點,針對當地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貿易主體能夠及時聯系到當地的政府,與政府部門積極協商,要求當地政府對以往的貿易合約進行保護,直至貿易對象將所有的合約內容履行完畢。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貿易越來越頻繁,其對于調整全球產業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貿易過程中貿易主體面對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想要保障我國貿易主體在全球貿易中保持穩定的發展,貿易主體應重視風險管理工作,不斷更新風險管理理念、創新風險管理方法和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針對風險管理中常見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將貿易主體面臨的風險降低,使其實現長效化、穩定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