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洲
少兒期刊是整個期刊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伴隨著許許多多少年兒童的成長,是孩子們學習知識、增長見識、提升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如今這個視覺引領消費的時代,少兒期刊的美術設計無疑成為了期刊編輯中最重要的工作環節。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閱讀時都會通過視覺的直接體驗來挑選自己喜歡的內容,因此,“顏值”也就成了人們在挑選雜志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期刊的“顏值”主要是通過美術設計來表現,期刊的美術設計不同于其他設計工作,它是美學、圖文關系、期刊功能、印刷工藝的綜合表現。首先,它要符合整體規劃原則。一本期刊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一本連續出版物,其美術設計風格要貫穿整本期刊,使它整體保持統一,這種連貫性的統一能讓讀者感受到期刊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從而更加容易建立期刊的品牌形象。其次是追求審美原則。隨著讀者的生活質量和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期刊的美術設計也必須與時俱進,既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又要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以江西教育傳媒集團(以下簡稱集團)的少兒期刊群為例,筆者從下面這些方面來談一談此次期刊改版的過程與思考。
少兒期刊是一項文化產業,美術設計是少兒期刊的外在表現。如何讓美術設計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藝術熏陶,是我們美術工作者要認真思考的事情,也是少兒期刊編輯的責任。
對于少兒期刊的美術設計,江西教育傳媒集團一直非常重視,每年都邀請資深美術編輯、美術教研員、高校教師等專家進行多次的評刊和研討,評刊專家也給予了我們很多積極的反饋,例如:面向不同群體的各類期刊有不同的設計風格,定位清晰、準確。《小學生之友》《初中生之友》《高中生之友》雜志的插圖繪制非常精美,版式大方;《聰明泉》《科普天地》雜志設計生動活潑,用色鮮艷大膽;《開心幼兒》雜志設計有創新、有特點,圓角造型處理別致,整體設計感很好。各刊從封面設計、字體字號選擇、插畫作品的選用、專題專欄的設計都很有特點,各有千秋,刊物整體設計水平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
專家們的肯定讓我們信心倍增,但同時我們也意識到期刊的美術設計中還有許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問題:
目前,刊物的設計缺少一定的美學理論支持,平時相關學習也不足,部分版式設計顯得隨意、隨性,缺乏對標題、文字、圖片關系的理解,導致整體設計感略顯不足。
部分期刊的封面和內文的插圖多以數碼繪畫為主。數碼繪畫雖然色彩鮮艷、造型生動,但缺少人文氣息和親和力,長期大量使用會導致審美疲勞,讓讀者產生厭倦感。另外,部分插畫的運用沒有認真研究不同讀者群體、不同年齡造成的審美差異,導致每個版面之間的繪畫類型也沒有按照讀者定位進行區分,整體效果差強人意。
目前,部分期刊的設計風格較為獨立且不夠統一。具體表現在一本期刊的設計不考慮整體節奏,所有版面的色彩運用過于大膽,高純度、高對比的撞色設計時有發生,讓讀者的閱讀缺少節奏感,視覺上缺少放松和休息的版面,長時間閱讀會產生厭倦感和視覺疲勞。
在現在的美術設計中,由于美術編輯的印前知識儲備不足,對于印刷工藝、印刷機械、印刷原理、紙張、油墨等內容了解不多,以至于在設計版式和調色時只參考顯示器的呈現的結果,并未思考到印制手段對于設計的影響,導致成品期刊很難達到預期的設計效果。
美術設計是少兒期刊編輯工作中的重要環節,要達到最好、最科學的視覺效果,改版之前的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應對此次改版,我們主要的準備工作包括以下兩點:
少兒期刊的讀者對象是廣大的少年兒童,少兒本身具有獨特的閱讀習慣和審美規律。我們將有閱讀能力的少年兒童分為三個階段:3~6歲為早期階段,這一階段孩子的閱讀認知以圖形、圖畫為主,喜歡色彩豐富、顏色絢爛的畫面;7~10歲為中期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處于小學低年級段,他們不再單純地看一些圖片和圖形,對于文字的閱讀需求開始增加,在美術設計方面需要更加注意文字、圖畫、版式設計三者的關系;11~13歲為后期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進入了高年級,對審美的品位和要求開始提高,這個時期也是審美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編輯應盡力引導和滿足孩子的審美需求。
我們還走進學校進行調研,有針對性地和師生們進行了座談,發現色彩濃重的、視覺沖擊力較強的設計風格,既導致師生們的審美疲勞,又影響孩子們的視力。長期以來視覺的疲憊,讓讀者們都更加期待清新雅致的設計風格。同時,我們還了解到,孩子們閱讀雜志的時間段主要集中在午后和晚上,試想一個恬靜的午后、一個安靜的夜晚,讀者會想要看到一本什么樣的期刊呢,筆者想一定是一本能夠讓人忘卻喧囂、靜心品讀的刊物。基于以上情況,筆者認為美術設計改版工作非常必要。
期刊設計效果的呈現與印刷工藝密不可分,集團少兒期刊各個版本的開本、紙張、印刷機器各不相同,如:《開心幼兒》雜志使用四色平板印刷機印制,《小學生之友》《初中生之友》雜志使用高速輪轉印刷機印制,《聰明泉》等雜志四封使用平板印刷機印制,內文使用商務輪轉印刷機印制等。想要呈現最佳的設計效果,一定不能脫離了對印刷工藝的了解。基于這個原因,我們在印刷廠進行了十余次的調研,充分聽取了印制專家們的專業意見,學習了不同印刷機的印制特點和區別,熟悉了印刷流程,讓我們對刊物的印刷效果和最終呈現有了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認識。
基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學習,我們確定了集團少兒期刊的新的設計風格,將從重設計、重對比的強烈視覺風格,轉變為重結構、重內涵、重節奏的清雅風格,讓讀者靜心品讀,成為了美術設計的目標。這一重大調整既順應師生們的審美需求,又適用于我們的印刷工藝,能進一步提升刊物的審美品位,同時又能降低印制難度,讓設計和印制完整地統一了起來。具體的改版做法,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少兒期刊的美術設計也需要緊扣美學的一些規律和方法,在反復討論之后,我們決定加強版式設計的結構性,強調點、線、面的作用,融入更多網格式的設計方式。通常,在一個版面中文章的標題代表“點”,版面中的文字代表“線”,配圖、插畫和色塊代表“面”,我們將通過以點、線、面為基礎的結構變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將網格設計理念貫穿始終,整體提升期刊的結構感、設計感,讓版面更加大氣、內斂、雅致。這種方式雖然更加考驗美術編輯的設計功底和審美能力,但可以給讀者更加清爽的閱讀感受。
少兒期刊封面設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份重要性的體現往往是由編輯的品位和插畫作者的繪畫風格決定的。進一步優化作者隊伍,選擇更加適合的繪畫風格,也是此次改版的關鍵。以《小學生之友》雜志為例,雜志共三個版本,分別應對一、二年級,三、四年級和五、六年級。一、二年級的趣味故事版,我們盡量選擇充滿童趣的繪本風格,運用一些夸張可愛的繪畫內容,讓孩子們眼前一亮;三、四年級的智力探索版,則使用了科幻的卡通風格,即符合雜志定位,又有強烈的吸引力;五、六年級的閱讀寫作版則是采用的水彩風格的人物和風景畫,在充滿童趣的同時,也多了一份安寧和恬靜。在期刊的內文插畫的選擇上我們也更加重視文化內涵和品位,減少了一些數碼感過重和風格過時的繪畫版面,增加一些手繪或模擬手繪效果的插畫內容,如水彩、水墨、彩鉛等繪畫形式,以此來配合我們新的定位。改版之后,整體的繪畫效果也更有人文氣息。
期刊作為連續出版物,需要一定程度上保持風格的統一和協調。這次升級改版之前,刊物的版式設計中存在一些各自為戰、風格迥異的情況,部分版面的設計風格不夠穩定也不夠統一。改版后我們更加重視刊物的整體性和閱讀的節奏感。在視覺表現上力求有空間、有節奏。同時,加強欄目之間的關聯,在秩序中尋找變化,增強閱讀的呼吸感和舒適感,讓讀者真正地喜歡上手中的刊物。
在印刷廠經過多次調研之后,我們發現在期刊印制過程中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期刊成品的色彩偏灰、紅黃兩色色差較大等等。為了降低印刷難度,減少問題的出現,呈現更好的設計效果,我們不停地論證問題,思考解決辦法,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規范設計源文件中印刷色彩數值的使用。印刷色由藍、品紅、黃、黑四色組成,經過調研和論證,前文中提到的期刊色彩偏灰的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在設計過程中,色彩數值使用不規范導致的,例如:一個純黃的色塊,如果黃色中殘留有藍、黑數值,雖然在顯示器上顯示不出來,但在印刷過程中會有藍、黑墨色浸入,導致成品的色彩純度不足。為了盡量減少這個情況的發生,在設計過程中,我們盡量將紅、黃底色的藍、黑通道數值歸零或降低,減少印制中藍、黑油墨的干擾,以此最大限度降低版面紅、黃兩色色彩不準或偏灰、偏藍的情況,其他顏色的調色也是如此,盡量做到干凈、準確地配色。
2.在輪轉印刷機的印刷過程中,過重或過淡的色彩最難以把握。由于輪轉印刷機是高速印刷機,平均時速為50000個印張,印刷過程中需要快速著墨和烘干,這種情況下太淡的顏色會難以著色,太重的顏色又會導致色彩不能及時烘干。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我們在設計中設置了色彩閾值,通過多種方式將印刷色的用色范圍控制在15~85的區間,并減少重色使用,最大限度降低輪裝機重色烘干難和墨跡粘連問題。
3.輪轉印刷機用紙是使用105克以下輕薄的卷筒紙,受紙張克數的限制,一些整版套色的版面總是存在印透的情況,導致色彩失真、色彩純度降低。這次改版之后,我們將減少雜志中整版套色的設計比例,將刊物整版套色的版面控制在20%以內,套色版面的反頁則采用留白設計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透色后色彩失真的問題。
4.無論是平版印刷還是輪轉機印刷,四色小字和四色的細線都是非常難套準的部分,一旦出現套色不準的情況,會導致文字和線條的重影,影響期刊的美觀。我們將盡量規避四色小字和四色細線的使用,改為單色小字和單色細線,減少出現重影的概率。
5.進一步加強印刷前期知識的學習。通過這次改版,我們發現集團美術編輯印刷前知識的儲備不足,雖然已經針對這一短板進行了多次學習和下廠調研,但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將繼續加強印前知識的學習,進一步熟悉印刷中的每一道工序,充分考慮紙張屬性、印刷工藝對期刊美術設計的影響,讓設計效果和印制效果達到統一。
這次集團少兒期刊群的美術設計改版工作耗時半年,其間付出了很多努力,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其中規范設計這點是困難而且需要長期堅持的難點,美術編輯的造作習慣大體都已成型,更改多年的工作方式,短期之內難以適應,也難以做到萬無一失,這就需要復審同志在審核紙質稿的同時還需要不厭其煩地審查源文件,檢查操作是否規范,色彩數值的設定是否合理,不足之處要及時提醒。
雖然改版過程不易,但最終的成果還是讓人滿意的。少兒期刊的美術設計不能只簡單地追求視覺效果,更重要的是要賦予它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作為一名少兒期刊的美術編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和專業技能,多畫、多看、多嘗試,把文化性、藝術性、原創性充分結合。“做了那么多改變,只為了心中不變”,我們希望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改進,給讀者最好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