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婧,韓 涵,李 鵬,王志穩,陳 文,江 瑩
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42
老年期癡呆是指60歲以上的老年人持續出現廣泛的認知功能損害,表現為記憶、計算、思維、定向障礙,伴有情感障礙、人格改變、社會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減退[1],是損害老年人健康和降低生活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中國老齡協會發布的《認知癥老年人照護服務現狀與發展報告》[2]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癡呆癥患者約有1 507萬,預計2030年將達到2 220萬,2050年將達到2 898萬。老年期癡呆患者的行為和精神癥狀是導致患者住院治療的主要原因,也是家庭及養老機構的照護難點。目前,老年期癡呆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非藥物干預成為該領域研究熱點[3]。多感官環境刺激干預(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environments,MSSE)作為非藥物干預療法之一,在緩解老年期癡呆患者部分行為和精神癥狀,改善其身體和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4-7]。在國內,針對老年期癡呆患者的MSSE仍處于初步研究和實踐探索階段。本文就MSSE在老年期癡呆患者干預中的環境搭建、干預手段、干預類型等要素以及干預效果進行綜述,為該療法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依據。
MSSE指通過特殊的感官元素,如光線效果、輕柔舒緩的音樂、可觸摸物體和特定氣味,結合高科技設備,搭建一種無壓力的干預環境,提供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官刺激。在對老年期癡呆患者進行MSSE的過程中,患者由專業人員陪同,自主控制設備以尋求放松或刺激。這種干預方法依托無壓力、無失敗風險的沉浸式環境,讓患者通過自在、安全的方式獲得放松,從而改善情緒和問題行為,減少負面的精神癥狀,并提高生活樂趣,是適合少數認知、語言功能障礙較為嚴重患者的非藥物干預方法。
MSSE是一種需要在特殊的多感官室進行的非藥物療法,因此環境設計搭建是進行干預活動的基礎。搭建多感官環境的元素包括:觸覺刺激中,柔軟的織物、毛絨玩具、靠墊等可以幫助老年人減少壓力和焦慮,以更專注于活動,熟悉且觸覺特征有趣的舊物品(舊婚紗、帽子等)、自然介質(樹枝、貝殼等)更易與個人記憶形成共鳴,形成個性化干預方案;視覺刺激中,采用柔光燈和緩慢變色的燈具營造柔和的環境,根據患者喜好和狀態進行智能變色燈調節,通過投影播放熟悉的懷舊環境、自然場景等,可形成視覺焦點,虛擬現實和沉浸式技術也可以提供沉浸的、三維的、多感官的體驗[8-9],該技術在針對老年期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訓練方面已有大量實踐,并取得了一些積極效果[10-11];聽覺刺激中,自然的聲音(雨聲、海浪等)有助于放松,特定時代的音樂有利于刺激認知和回憶,除被動式聽覺刺激,還可設置能鼓勵老年人主動參與的打擊樂器、可發出有趣聲音的物品等;嗅覺刺激中,可準備裝有氣味物品的罐子、香包等,脖戴式智能氣味播放器可根據干預方案定制味料盒,干預過程中快速切換播放氣味,且因播放劑量小可快速消散,在不影響健康的前提下,活動期間可為老年人提供甜點和飲料,保持體力的同時給患者更加愉悅的體驗,同時補充味覺刺激。
2.2.1被動式干預
傳統的MSSE是一種被動式干預,即利用環境中的感覺刺激設備和物品,讓患者處于環境中并自由接觸和探索各種設備,由此產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刺激。多感官刺激以投影、燈光、音樂、真實的觸感和氣味以及食物為媒介,治療過程中既可以依次提供不同的感覺刺激,也可以提供組合型的多重感官刺激。
2.2.2個性化干預
MSSE的新趨勢是“以人為中心”的個性化干預,干預人員首先了解患者身體情況、個人經歷和喜好,確定患者的需求,然后借助智能技術量身定制個性化多感官刺激方案,最終經測試后形成干預方案。近年來有學者[12]認為,貼近個人體驗和現實世界的感官刺激環境可能更具有建設性價值,且與患者殘余記憶相關的個體感官刺激元素可能帶來更積極的響應。如Goodall等[8]設計的感官花園包括:投射患者熟悉場景的現實墻,播放熟悉音樂的聲音系統,釋放熟悉味道的氣味系統,以創建與患者記憶連接的個性化沉浸式環境。新趨勢下的干預方式,與傳統MSSE的“無方向性”特征不同,仍需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效果。
2.3.1“無方向性”干預
傳統MSSE主要以“無方向性”為特征,活動前無需為患者設定明確的目標。活動中,患者在專業干預人員的引導下進入多感官環境中,自由接觸和探索各類器材,尋求刺激或放松,進而實現減輕壓力、調節行為和調整精神狀態的目的。一個療程的刺激干預方案需要分多次完成,每次活動盡可能囊括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刺激。干預活動需要專業人員全程參與和陪同。活動開始前,干預人員需要熟悉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由于這種刺激干預活動的目的是依托無壓力、無失敗風險的環境,讓患者充分放松,因此活動沒有特定的模式或形式,干預人員也不需要預先設計讓患者執行的特殊任務。活動過程中,干預人員僅需要帶患者進入環境,讓患者體驗各類設備帶來的感官刺激,并鼓勵患者自主探索房間、自主選擇和控制器材[13]。
2.3.2“執行任務”干預
新趨勢下“以人為中心”的MSSE更關注個人適應性,嘗試在傳統干預模式的基礎上加入個體化的刺激環節。干預人員可根據患者個人經歷和喜好為每次活動設計不同類型的主題,如海底世界、動物世界、水果園地等,并依據主題準備器材和物品,如調味料、果蔬汁、布偶等。干預過程有采用“無方向性”的方式,由患者自主體驗,也有由干預人員指導患者以“執行任務”的方式進行。任務難度可根據癡呆癥患者的個人能力進行調節,癡呆癥早期患者可盡量完成整個任務(如按照食譜烤蛋糕),癡呆癥中期患者關注任務分解下的單項活動(如揉面團、攪拌雞蛋),癡呆癥晚期患者更關注感官刺激的內容(如品嘗蛋糕、感受蛋糕的味道)。另一個重要方向是干預過程中鼓勵患者與干預人員分享生活和故事,加強小組成員間的溝通[8,14-15],視覺媒體信息可積極促進信息的傳達和患者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精神行為癥狀是老年期癡呆患者普遍存在的癥狀。研究[4]證實,MSSE在身體非攻擊行為、言語刺激行為和躁動行為領域短期有效,而在情緒方面,MSSE效果不盡一致,有兩項研究[4,6]證明癡呆癥患者的焦慮有顯著改善。MSSE在改善情緒和行為方面有即時的積極影響,能夠減少激越和攻擊行為,減輕口頭激越和言語失控現象,對于情緒淡漠、不安、不活躍或者暴躁易怒的問題也有所改善,可作為癡呆癥患者的輔助治療手段[16-18]。除此之外,有研究[19]證明,MSSE對于夜間行為問題和睡眠障礙問題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對于睡眠問題的效果是即時的、不連續的。對于行為和情緒問題的效果研究,大部分MSSE的試驗周期在4周到12周。通過隨訪評估,發現部分患者停止MSSE后出現了癥狀惡化,可能是戒斷效應引起,無法證明是干預的刺激過度或缺失導致的[20]。可見MSSE在改善患者行為和精神癥狀方面存在效果,但長期效果并不持續,或提醒此干預應長期堅持開展,以成為日常生活護理中改善精神行為和心理狀態的手段之一。
研究[4]表明,MSSE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狀態,但對于認知功能的改善效果存在不一致性,MSSE對于輕度老年期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具有積極作用,但沒有證據能證明其對于中重度患者具有療效。Ozdemir等[21]的研究發現,對于輕度老年期癡呆患者,經過MSSE后,認知功能有所改善,且在干預結束3周后仍然存在影響,但長期而言,認知功能仍在逐漸下降。然而,該研究缺乏對照組,因此對研究結果的解釋仍需謹慎。有研究[22-23]將MSSE與回憶療法和音樂療法的效果進行了比較,發現在認知功能、激越行為改善方面干預效果之間差異不明顯,但MSSE組在記憶內容、視覺影響、重度癡呆癥患者的焦慮癥狀等方面比另兩種療法效果更佳。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MSSE對于癡呆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狀態有短期的積極影響[4]。Lorusso等[24]的研究發現,在沐浴過程中與多感官環境結合,可改善整體沐浴體驗,積極行為時間延長且消極行為時間縮短,但沒有長期的顯著性改善。可見MSSE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療方法,但目前尚不能成為鍛煉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手段,其治療機制和刺激參數還有待探索和優化,可與其他針對性干預手段結合開展。
MSSE在身體機能方面的效果研究較少。Klages等[25]的一項為期6周的研究重點關注了老年期癡呆患者的平衡能力,研究結果表明,MSSE對于患者的平衡能力并無顯著性影響,但是通過參與者與多感官室不同的元素進行互動,如圖像誘導的頭部和眼部運動、振動感覺和踢腿活動,可用于制造特定的多感官平衡增強刺激,以提升這方面的效果。研究[26]表明,MSSE對于老年期癡呆患者的功能表現(主要指運動和執行功能)有顯著性影響。Duchi等[27]的研究表明,MSSE對于老年期癡呆患者的肌肉力量和運動協調能力有一定的正面影響。MSSE可因干預方案的設置而帶動肢體運動,進而對身體機能產生正面影響。
MSSE是一種對老年期癡呆患者有實際效益的非藥物療法,尤其在改善患者行為和精神癥狀方面存在效果,對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積極影響,但對認知功能和運動協調能力的改善情況,不同病程分期患者的效果差異和長期效果等方面尚需進一步論證,且對于干預方案、頻率、持續時間及隨訪評估等方面需進一步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