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全文發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以下簡稱《鼓勵目錄》),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修訂出臺新版《鼓勵目錄》包括“全國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以下簡稱“全國目錄”)和“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以下簡稱“中西部目錄”),全國目錄在增加條目數量、優化目錄結構的基礎上,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促進技術迭代升級;中西部目錄在因地制宜、統籌考慮各地方資源稟賦和產業條件的基礎上,新增或擴展了有關條目,進一步優化外資區域布局。
新版《鼓勵目錄》總條目1474條,與2020年版相比凈增加239條、修改167條。其中,全國目錄共519條,增加39條、修改85條;中西部目錄共955條,增加200條、修改82條。
主要變化有:一是持續鼓勵外資投向制造業。全國目錄繼續將制造業作為鼓勵外商投資的重點方向,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新增或擴展元器件、零部件、裝備制造等有關條目。二是持續引導外資投向生產性服務業。全國目錄將促進服務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作為修訂重點,新增或擴展專業設計、技術服務與開發等條目。三是持續優化利用外資區域布局。結合各地勞動力、特色資源等比較優勢擴大中西部目錄鼓勵范圍。
《鼓勵目錄》是中國重要的外商投資促進政策,也是重要的外資產業和區域政策。符合《鼓勵目錄》的外商投資項目,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的規定享受稅收、用地等優惠待遇。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2年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發。
《通知》提出了幾大試點方向。用水過程循環模式:采用冷卻水高效循環利用、生產過程分質用水梯級利用、高鹽廢水深度處理回用等技術裝備,降低生產過程水耗,提高水重復利用率。
區域產城融合模式:探索與市政再生水生產運營單位合作,完善再生水管網,將處理達標后的再生水回用于生產過程,減少新水取用量,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產城融合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模式。
智慧用水管控模式: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智慧管理平臺,形成感知、監測、預警、應急等能力,提升廢水循環利用的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管控水平。
廢水循環利用補短板模式:圍繞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全過程堵點、難點,加強協同攻關,創新低成本、高性能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裝備技術工藝,打造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工程與服務等協同發力的示范樣板。
《通知》強調,重點用水行業工業企業,以及具有法定邊界和范圍、具備統一管理機構的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可以申報試點。各地方申報企業數量原則上不超過3個、申報園區數量不超過1個。試點期限為1年。
根據該《通知》,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申報基本條件為:有取水資源的合法手續,近三年取水無超計劃;近三年內未發生安全和環境事故,無違法行為,未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未使用或生產國家明令禁止或列入禁止、淘汰目錄的用水設備或器具;2021年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高于行業平均值等。
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園區申報基本條件為:有取水資源的合法手續,近三年取水無超計劃;近三年未發生安全、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園區企業不應使用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落后技術、工藝和設備,不應生產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產品等。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山東省化工園區擴區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和早前發布的征求意見稿相比,《辦法》調整了部分擴區條件和擴區程序,并增加了“擴區管理”章節。
根據《辦法》,申請擴建的化工園區,管理考核綜合評分不低于80分,園區主導產業營業收入占園區總營業收入的60%以上,已建成項目畝均產值不低于300萬元,已開發利用面積不低于園區現有面積的80%。而在征求意見稿中,要求評分不低于85分,畝均產值不低于400萬元。除此以外,《辦法》還對其他部分條件的內容、順序進行了調整。
在擴區程序方面,《辦法》提到,申請擴建的化工園區,園區管理機構按照隸屬關系向所在地政府提交園區擴區申請文件及相關材料。在所有提交材料范圍中,相比征求意見稿,《辦法》增加了“擴區后的園區管理方案”一項。
此外,《辦法》增加了“擴區管理”章節,并在其中列出兩條內容,分別為“已公布的園區擴建區域應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標準建設,同時可以承接符合政策要求的化工項目建設。項目投產前,園區擴建區域應通過由省化工專項行動辦牽頭組織的驗收。”“省政府原則上不再新認定化工重點監控點,有條件的縣(市、區)可將已認定公布的化工重點監控點逐步并入園區管理。化工重點監控點并入園區的,可以不與園區集中連片,但必須在同一縣(市、區)轄區內,且單個園區不超過3個片區,與現有園區統一管理。”但這兩項在征求意見稿中,出現于其他章節。
近日,由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公司牽頭打造的寧夏氫能全產業鏈創新生態項目開工建設。
該項目將新建裝機容量620 MW、年均發電量9.83億kW·h光伏場站,2座制氫規模達2萬m3/h的制氫站,2座加氫站及配套輸氫管線等設施。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年產4 509 t高純氫,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4.6萬t。
該項目位于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包括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加氫站及氫能重卡等子系統,預計2023年年底建成投產,建成后所制綠氫部分供給寧夏煤業煤制油項目,實現部分綠氫替代;部分供給加氫站,完成周邊火電廠與煤礦之間運輸煤炭的氫能重卡氫氣加注工作。
據介紹,該項目建成后將實現100%綠氫制備和應用,形成可再生能源制氫、煤化工綠氫替代、氫儲運、加氫、氫能車輛應用的全產業鏈,對實現碳減排具有示范效應。
近日,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公司新疆至創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至創)“草酸酯綠色合成關鍵技術的工業化應用”項目再獲佳績,成功晉級第七屆“創客中國”全國50強。
據了解,本項目為第七屆“創客中國”新疆賽區企業組唯一入選50強項目,項目是以乙二醇中間產品草酸二甲酯為原料合成高附加值的草酸酯有機新材料,產品可廣泛應用在醫藥中間體及塑料助劑中,市場前景廣闊。
本項目產品的主流傳統工藝為酯化法,由于該工藝條件下產品投資成本高、反應能耗高、過程產生大量廢水、產品成本高等缺點,一直是困擾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卡脖子難題。
為了開發出綠色高效的草酸酯合成工藝,項目團隊聯合沈陽化工大學成立聯合研發團隊,建立了從實驗室-小試-中試-工業化示范裝置的創新研發平臺,開發出了國內先進的現代煤化工草酸酯高效綠色新工藝。新工藝與傳統工藝相比具有“投資低、能耗低、無污染、收率高、品質高、利潤高”的優勢。
“草酸酯綠色合成關鍵技術的工業化應用”項目為煤化工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擴展了新途徑,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優勢資源產業的強鏈、延鏈、補鏈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全國的煤化工“一頭多尾”發展提供了典范。
據了解,本項目以“創客中國”大賽決賽兵團賽區企業組第一的成績入圍了全國賽,該項目團隊不僅在此次創新創業大賽上大放異彩,還在2018年第二屆兵團青年創業大賽上斬獲創客青年組金獎,團隊實力十分雄厚。此次成功入選全國50強,不僅提升了項目知名度,展示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企業卓越的創新實力,還搭上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中的創新直通車,為企業后續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魯西集團120萬t/a雙酚A項目一期20萬t/a工程一次開車成功,產出合格產品,各項指標優良,達到聚碳級雙酚A標準,正在逐步提負荷,滿足現有聚碳酸酯裝置使用。
魯西集團雙酚A項目是山東省和中國中化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一期20萬t/a工程自2021年9月開工建設,利用研發、設計、制造、安裝、運行一體化優勢,歷時13個月,克服了疫情管控等諸多困難,實現了一次開車成功并產出合格產品。作為聚碳酸酯裝置的上游延伸項目,運行工藝省去造粒、包裝、儲運等環節,產品直接通過管道輸送至下游裝置使用,保證了最終產品聚碳酸酯的質量穩定,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