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超

2021年10月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在索契舉行會談。
2021年是俄羅斯與以色列建交30周年。2021年10月22日,剛上任不久的以色列總理貝內特出訪俄羅斯,以慶祝兩國建交30周年,并希望借此延續內塔尼亞胡時代兩國日益密切的關系。貝內特指出,俄以關系是以色列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普京總統是“猶太人的真正朋友”。普京表示,俄以關系具有獨特性,俄希望兩國關系保持連續性。據媒體報道,普京與貝內特的會談“氣氛良好”,原定兩個小時的會談延長到五個小時,這使得貝內特推遲了回國日期。
俄以歷史淵源深厚,雙方關系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由于西歐排猶趨向,沙俄一度成為擁有猶太人最多的國家。二戰期間,蘇聯在擊敗納粹德國、結束納粹對猶太大屠殺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二戰后,蘇聯是最積極支持猶太人建國的國家之一。站在反殖民主義前沿的蘇聯反對英國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1947年11月,蘇聯在聯合國大會上投票支持巴勒斯坦分治,為以色列建國鋪平了道路。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5月17日,蘇聯即宣布承認以色列,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不過,好景不長。冷戰爆發后,中東日益成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的對象和利益的交匯區。蘇聯與以色列裂痕加大,矛盾增多。蘇聯選擇支持巴勒斯坦事業和阿拉伯世界,而以色列則選擇倒向美國。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在美國支持下向阿拉伯國家發起突然襲擊,“六·五”戰爭爆發。隨后,蘇聯和以色列宣布斷交。蘇聯堅定支持埃及、敘利亞、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等阿拉伯國家并為其提供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與美國和以色列對抗。其間,圍繞阿以沖突,蘇聯和美國多次一度走到爆發世界大戰的邊緣,蘇以間還曾爆發激烈空戰。1991年10月,俄羅斯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系。此后,俄以關系不慍不火。
2000年普京上臺后,俄以關系開始快速發展,并日益走向務實、成熟。尤其是2015年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戰爭后,俄以在敘利亞的矛盾急劇上升,但兩國關系并未出現降級。自2015年俄出兵敘利亞到2021年內塔尼亞胡下臺,內塔尼亞胡八次訪俄,與普京建立了密切的私人關系。內塔尼亞胡下臺后,其繼任者貝內特也旋即訪俄,會見普京。據報道,應以色列總統邀請,普京將于2022年訪問以色列,出席二戰猶太老兵博物館開幕典禮。若最終成行,這將是普京以俄羅斯現任總統身份第五次訪以。在普京之前,還沒有在任的蘇聯或俄羅斯國家元首訪問過以色列。除領導人頻繁互訪外,兩國在其他領域也不乏交往與合作。比如,在對俄制裁、烏克蘭問題、二戰歷史問題、塞爾維亞問題等事務上,以色列沒有追隨美國采取與美相同的立場。2014年,以色列在聯合國大會就克里米亞問題表決時投了棄權票。在二戰歷史的修正主義問題上,以色列人也沒有追隨西方,是前蘇聯地區以外唯一在每年5月9日慶祝二戰“勝利日”的國家。而俄羅斯對以色列也投桃報李,比如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一度對以色列提出的安全關切給予重視,默許以色列對敘境內的伊朗和真主黨目標實施打擊,勸說伊朗軍隊和真主黨武裝從敘南部邊境地區撤離。
俄以關系由敵對走向日益務實的道路主要得益于雙方均采取國家利益至上的外交原則。
對俄羅斯而言,蘇聯時期的美蘇爭霸和意識形態至上的外交路線早已被拋棄。如今的俄羅斯在中東實施“全方位外交”,除了與傳統盟友埃及、敘利亞和阿爾及利亞等國繼續維持密切關系,還向昔日的地區對手和敵人如以色列、沙特、土耳其和伊朗等國伸出了橄欖枝。而俄羅斯之所以青睞以色列,主要由四個因素驅動。第一,俄羅斯要在中東地區發揮有效作用,離不開以色列的支持和配合。與冷戰時期相比,以色列在中東的軍事優勢地位更加突出,在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也占據主導地位。而在阿拉伯國家整體力量弱化和地區大動蕩大分化的背景下,以色列在中東的戰略優勢地位進一步凸顯。第二,俄羅斯移民以及宗教因素。普京多次表示,俄以關系“獨特”,其中關鍵因素是以色列擁有非常龐大的講俄語的族群。自一戰以來,移民以色列的俄羅斯猶太人數量高達150萬。俄羅斯裔猶太人口約占以色列人口的12%。俄語是以色列僅次于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的第三大語言。很多以色列人都會講俄語,在俄羅斯有親戚和朋友。可以說,這是俄以關系中最重要的社會文化紐帶。俄羅斯政府也將以色列的俄羅斯裔猶太人視為自己海外人口的一部分,并承擔對其保護責任。據多個以色列媒體報道,2016年6月,俄政府決定向1992年前移民以色列的10萬俄羅斯裔猶太人發放每月約200美元的養老金。2018年1月,普京簽署總統令,決定為生活在以色列的二戰老兵發放特別養老金。此外,以色列人至今還津津樂道普京在以色列購房贈送給其在以定居的高中老師的故事。此外,耶路撒冷被俄羅斯東正教教徒視為“圣地”,有著濃郁的情感寄托。第三,經濟技術需求。在美歐制裁日益加碼的背景下,俄拓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需求更加迫切。以色列的經濟和技術發達,俄以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補性。2000~2015年,俄以貿易額翻了三倍。2019年雙邊貿易額達50億美元。以色列主要向俄出口農產品和電子產品,俄羅斯主要對以出口石油、煤炭、化肥。普京特別重視俄以經濟技術合作,強調需特別關注兩國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由于西方的制裁,俄羅斯視以色列為其獲得高新技術的一個重要途徑,比如從以購買無人機。第四,普京重視以色列,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認識到以色列和猶太人在美國社會的特殊影響力,希望通過搞好與猶太人的關系來影響美國對俄政策。
對以色列而言,俄羅斯對以色列的國內政治、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首先,俄羅斯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全球和中東事務上發揮重要作用,在國際上向來孤立的以色列必須尋求更多支持,特別是大國的支持。其次,俄羅斯是中東事務的傳統參與者,在中東和平與安全上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俄羅斯不僅和美國同為中東和平進程的兩大發起國,還是巴以問題的國際四方機制成員(美、俄、歐盟和聯合國),還與巴勒斯坦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伊朗關系密切,也是埃及的重要伙伴。冷戰經驗表明,能否搞好與俄羅斯的關系直接影響到以色列的安全和主權。以色列發展對俄關系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俄與巴勒斯坦、敘利亞和伊朗關系之間打下楔子,阻止俄與其發展更密切的關系,并試圖利用俄影響力去改變巴、伊、敘等方的行為。第三,俄羅斯對以色列國內政治有一定影響力。俄羅斯是以色列移民的重要來源,目前每年移民以色列的俄羅斯人達7000~8000人,約占每年以色列吸納海外移民數量的三分之一。俄羅斯移民在以色列社會具有重要影響力,占以色列選民數的16%。以色列前總理梅厄夫人、沙龍以及前外長利伯曼等人均為俄羅斯裔猶太人。第四,經濟因素也是以色列發展對俄關系的重要考量。除了貿易和技術合作外,每年數十萬俄羅斯游客是以旅游收入的重要來源。在以色列的國際游客來源中,俄羅斯游客規模僅次于美國,位列第二。

2021年12月28日,以色列襲擊了敘利亞拉塔基亞港港口及其附近的目標。
雖然俄以關系日益緊密,但雙方并未建立戰略性關系,而是在敵友之間徘徊,兩國關系發展還存在諸多障礙。第一,歷史因素。冷戰期間,長期敵對的關系深刻影響著雙方對彼此的認知和情感。在一些俄羅斯人看來,普京對以政策已背離了常規。俄外交和安全界一些人士傾向于支持以色列的阿拉伯鄰國和伊朗。以色列方面的民調也反映了相似的看法。以色列一項針對俄羅斯移民的民調顯示:只有4%的俄羅斯裔猶太人支持以色列放棄與美國的特殊關系,而尋求與俄羅斯建立戰略伙伴關系;約30%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的利益將主要集中在阿拉伯世界,俄永遠不會成為以的忠實朋友;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以需要加強與俄關系,但不能以損害以色列與美國的關系為代價。第二,美國因素。以色列與美國的特殊盟友關系,以及西方與俄羅斯關系不斷惡化,限制了以色列與俄羅斯發展更深層次的關系。以色列如果要與俄羅斯發展戰略關系,將面臨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第三,俄以的利益沖突難以克服。俄以矛盾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俄在巴以問題上支持巴勒斯坦人并與哈馬斯關系密切;俄羅斯與敘利亞結盟并出兵敘利亞,對以色列的安全構成了負面影響;俄羅斯與以色列的死敵——伊朗關系緊密,俄伊軍事合作對以色列的安全構成了重大挑戰。以色列發展與俄羅斯關系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勸說俄改變在這三大問題上的立場,阻止俄對敘、伊的軍事支持,不過收效甚微。尤其在敘利亞問題上,以色列頻繁打擊敘境內目標,不僅威脅到俄軍安全,也危及俄對敘政策目標的實現。近日,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拉塔基亞港港口及其附近的目標,此地距俄軍事基地僅有數英里之遙,這一行為引起了俄方強烈不滿。
雖然俄以內部對俄以關系走向都存有不同聲音,但從目前看,俄以對彼此都有強烈需求,雙方關系結構與冷戰時期相比更加穩固,發展務實性合作關系仍將是未來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