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德

拍攝于2020年11月29日的納卡拉欽地區的一處居民區。
2020年9月,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爆發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如今,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停火已經一年多,但兩國邊境仍不時發生沖突,納卡和平前景難料。
亞美尼亞是一個內陸國家,自然資源匱乏,以信奉基督教為主。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長期敵對,并與土耳其歷史結怨較深,因此長期受土、阿兩國封鎖,經濟發展緩慢。阿塞拜疆毗鄰里海,油氣資源豐富,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
納卡位于南高加索,為阿塞拜疆西南部的一個自治州,人口約18萬,其中80%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時期,納卡作為自治省被劃給阿塞拜疆。1988年2月,納卡爆發大規模示威游行,要求蘇聯政府將納卡劃歸為亞,導致亞、阿兩族之間爆發武裝沖突。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于1991年獨立。納卡地區于同年12月宣布成立“納卡共和國”,但未得到聯合國以及世界各國承認。蘇聯解體后,1992~1994年亞阿兩國為爭奪納卡爆發戰爭。在此次戰爭中,亞控制了納卡及其周圍原屬阿的七塊領土。之后,兩國因納卡問題一直處于敵對狀態,戰爭和武裝沖突時有發生。
在亞阿兩國以往的戰爭或沖突中,幾乎每次都是亞占據上風,主要原因是其兵員素質高、軍隊戰斗力強。亞美尼亞人軍隊在二戰期間就是蘇軍的王牌,產生了巴格拉米揚元帥等50多名戰功卓著的高級將領。相反,阿塞拜疆人在原蘇軍體系中不被重視,大多在工程等輔助部隊做后勤工作,缺乏實戰經驗。
1992~1994年納卡戰爭后,阿塞拜疆痛定思痛,大力發展經濟,尤其是大力與西方國家進行包括油田開發在內的能源合作,以增強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在此背景下,阿經濟取得較大發展,國內生產總值(GDP)由1994年的34億美元激增到2019年的472億美元,外匯儲備達510億美元,首都巴庫儼然成為“高加索的迪拜”。而亞美尼亞則相形見絀,2019年GDP為134億美元,但外匯儲備僅24億美元。“腰包”鼓了后,阿軍費也水漲船高,2020年為22.6億美元,是亞的五倍,軍費主要用于購買外國先進武器裝備。近十年,阿僅從俄購買裝備就支出了50億美元,包括采購S-300PMU2防空導彈系統、米-35武裝直升機、T-90坦克等。此外,阿空軍還從土耳其和以色列購買了大量先進攻擊和偵察監視無人機等裝備。而亞由于軍費不足,武器裝備更新緩慢。亞陸軍主戰坦克仍為T-72,只有極少量T-80。阿塞拜疆雖然也裝備T-72坦克,但已升級為T-72SIM2改進型,為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推出的版本,配備有新型GPS定位系統以及更先進的火控系統和模塊化反應裝甲,戰斗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亞軍隊雖然也裝備S-300防空導彈系統,遠程打擊能力很強,但受國力所限,打不起這種昂貴的“準戰略武器”,無形中大大限制了軍隊的反擊能力。與阿相比,亞軍隊的武器裝備已有了明顯的代差。
2020年9月27日,亞阿在納卡地區爆發了戰爭。在一個多月的殊死較量中,阿依靠自身實力和強大外援,牢牢掌控戰場主動權。11月9日,俄羅斯、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三國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停火。根據協議,俄羅斯派出維和部隊進駐納卡地區,亞向阿交出對克爾巴賈爾區、拉欽區和阿格達姆區的控制權。
納卡戰爭背后牽涉到很多國家之間的博弈。地區大國土耳其堅定支持阿塞拜疆。戰爭中,土為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情報、后勤、武器資源,特別是大量無人機武器裝備和彈藥。亞方曾披露,土從敘利亞戰場抽調4000名戰斗人員奔赴納卡戰場,協助阿作戰。土之所以堅定地支持阿塞拜疆,原因很多,包括:兩國宗教信仰一致;土將阿作為地緣跳板,以逐鹿南高加索,實現地區霸權;土是阿油氣主要進口國,從阿輸送至歐洲的塔納普天然氣管線最長的一段也在土境內;土耳其與亞美尼亞有世仇,一戰期間,奧斯曼帝國境內的亞美尼亞人由于親俄而備受猜忌,最終導致民族和宗教矛盾激化,釀成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種族大屠殺。
以色列在納卡戰爭中扮演的角色令外界關注。這次戰爭中,以向阿提供的無人機摧毀了亞軍隊擁有的導彈系統。以色列武器進入納卡地區,也使這場戰爭升級為大量使用現代先進武器的戰爭。從一些因素看,以應該站在亞一邊。亞不僅意識形態上靠近以色列,其民族精神與歷史遭遇也與以非常相似。不過,以國家版圖狹小,能源嚴重缺乏。1991年阿獨立后,以色列就率先承認阿,阿塞拜疆也承認了以色列,兩國友好關系自此開始。以色列從1997年開始施行“武器換能源”計劃,以色列對阿武器進行現代化改造,并成為阿武器的主要供應國,阿則成為以色列主要的石油供應國。2012年,以阿簽署協議,以向阿出售16億美元的軍用無人機和防空導彈防御系統。
亞、阿兩國都與俄羅斯聯系緊密。阿是俄在南高加索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亞是俄的傳統盟友,是俄主導的集安組織和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亞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資源幾乎全部來自俄羅斯。在亞、阿以往的爭端中,俄羅斯曾多次幫助亞美尼亞。然而,2018年4月亞爆發“天鵝絨革命”,帕希尼揚上臺后采取親西方政策,企圖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令俄不滿。在2020年納卡戰爭中,俄方一直進行高密度外交斡旋,總體保持中立立場。總體而言,在地緣政治上,高加索地區是俄羅斯的腹心、安全屏障和大國崛起的重要支點之一,俄決不允許其他國家染指南高加索。
伊朗在道義層面上支持亞美尼亞,主要因為阿塞拜疆親美國和以色列。但在伊朗國內,阿塞拜疆族占其總人口的17%,阿還是伊朗重要的貿易伙伴,而且雙方同屬伊斯蘭陣營。因此,在2020納卡戰爭中,伊朗更多的是充當“調停人”身份。
亞美尼亞在美國有50多萬移民,這些年其頻頻向美國示好。2019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承認100年前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進行種族滅絕,并對土官員、金融機構進行制裁。但美國關注納卡,目的是想插手高加索地區,進而監控中東,防范伊朗和土耳其。而且,阿是美國重要的石油資本投資地。因此,當亞美尼亞向美國請求將土耳其雇傭軍逐出納卡地區時,美國則回應:目前沒有軍事解決沖突的任何方案。這令亞陷入尷尬境地。一些北約國家雖然也跟在美國身后表示支持亞美尼亞,但阿油氣正流向歐洲,在利益面前更不愿為亞得罪阿。
根據停火協議,亞向阿交出克爾巴賈爾等地區控制權,這導致亞主要水源塞凡湖及其上游支流和水利設施由阿塞拜疆控制,亞85%的飲水供應變得危險。對亞來說,其一旦完全“失去”納卡,阿本土及其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將對亞形成東西夾擊之勢。阿亞兩國間積怨深重,加上多國在高加索地區角逐,納卡和平前景注定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