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嶠東蔡小學 林智遠
教學評價在監測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自我認知、反饋學習成效、改良教學方法以及激發學生積極學習態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評價,不僅對學生的學習與訓練有正面的指導作用,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有積極的反作用。然而,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存在諸多的問題,導致教學評價的作用沒有得到凸顯,甚至對體育教學產生了負面效用。主要表現在:評價內容的片面化,學生的體育測評分為絕對依據;評價方法的落后化,終結性評價掩蓋了學習過程;評價主體的單一化,沒有發揮多元評價主體的作用;評價目標的膚淺化,沒有充分利用評價結果來改善教學生態等等。要創新和優化當前不當的體育評價體系,發揮評價在體育教學中的功能與作用,讓評價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下面就從如下四方面圍繞小學體育教學評價的創新與優化予以探討。
傳統的小學體育評價以體育達標成績為核心,存在嚴重的測評分即學評分的片面問題,這種“一刀切”的單一評價不能反映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也不具備真實性和客觀性,尤其不能體現學習過程與學習態度。要實施綜合全面的評價,客觀而全面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反饋真實的學習情況。
體能是體育評價的重要部分,體能評價著重要做好兩點:一是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開展體能評價。該標準是小學生體能評價的科學標準,針對1~6年級學生的體重指數(BMI)、肺活量、一分鐘跳繩、立定跳遠、50 米跑等不同的體測項目進行等級評價。在運用該標準進行評價時應注重評價的延續性,即關注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綜合測評結果,不以單次的測評結果為最終結果。部分學生在測評中存在發揮失常的問題,且學生的體能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一個學期內,應開展不少于三次的體能測試,綜合每次的各個單項的測評成績來計算綜合成績,最大限度地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發展性。二是利用大數據進行體能評價。大數據應用在體能評價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體育學習應用軟件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體育測試、訓練、游戲系統,同時還具有大數據測評功能。如中小學生廣泛應用的體育學習軟件“天天跳繩”,其記錄了學生的訓練記錄、訓練數據,并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從有氧耐力、靈活敏捷、柔韌伸展、平衡協調、肌肉力量五個維度評價了學生的體育能力,這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體能評價的重要依據。
體育知識與技能,是對體育學習的“雙基”的評價。體育知識應側重于體育力量知識素養的評價,其測評方式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來進行,如體育與健康知識問答、小測試等;體育技能則應該貫穿在日常的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與測試中,通過技能展示、運動競賽等,借助體育評價表來進行量化評分。如高年級籃球項目的技能測評中,教師讓學生依次進行往返的運球與“三步上籃”展示,根據學生的完成時間長短來進行賦分評價;在投籃技巧的測評中,以定點投籃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命中率高低來進行賦分評價。又如足球教學的測評中,可以讓每個學生依次展示腳內側運球、腳背正面踢球、繞桿行進間帶球等,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技能展示進行賦分評價。
態度決定高度。態度與參與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性評價,重點考察和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與練習的態度。主要包括隊形隊列練習中聽從教師指令的專注度、熱身活動中的認真度以及動作的規范性、體育游戲中學生的興趣度和參與度、體育運動競賽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等方面。要重視學生體育學習態度與參與這一評價維度,端正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風氣。
情意與合作評價,是對小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表現、意志品質、人際交往和合作學習這幾個維度進行評價,這是體育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維度的評價。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與體育練習中要觀察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是否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運動訓練中是否具備刻苦練習和追求自我突破的意志品質,在團隊性的體育運動中、在體育競賽中是否能夠具備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等等。
多元化的體育評價方法是提高體育評價性度和有效度的前提。通過評價方法的優化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
唯物辯證法強調,量變引起質變。在教學評價中,定性評價要有所依據,不可主觀化和隨意化,要堅持科學、嚴謹、綜合、全面的評價原則,以科學量化手段來進行具體的量化評價,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進行定性評價。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測評、態度與參與、情意與合作這四方面的表現都可以通過具體的評分和等級劃分的方式來具體量化。在體能、知識和技能兩項,可以借助《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進行直接的量化評分;在態度與參與、情意與合作兩方面的評價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行為小組記錄表》對班級學生進行量化評價。從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高低、接受教師指導態度是否端正、出勤率的高低三個方面進行評價;情意與合作方面,從是否樂于助人、是否具備團隊合作學習品質、是否具備克服困難與堅持不懈的學習毅力三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實施過程中教師每節課對學生的這兩項進行記錄和評價,也可以由小組長負責本組同學的行為表現的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1~5 分的評價,各評價內容總分等于各節課分值的和除以總課時數,這樣就以量化評分的形式實現了定量評價,最終以量化評分為依據對學生做出科學的定性評價。
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導致功利化的學習傾向,不利于學生正確學習態度的養成。體育評價不僅僅要重視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甚至從某種程度而言,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借助學生體育“成長記錄袋”,將學生體育學習的過程、發展變化記錄下來,以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班級中部分學生體能較差,剛開始測評時有幾個測評項目都處于不及格或及格邊緣。但是經過半個學期的刻苦學習和鍛煉,他們的成績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進步十分顯著,教師在期中考試測評中針對他們端正的學習態度、刻苦的學習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以動態、發展的眼觀看待和審視學生,重視他們在體育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端正學習態度、堅強意志品質,將其作為終結性評價的重要參照。這對學生尤其是體育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十分重要,使得每個學生都有獲得老師正面評價與激勵表揚的機會,有利于學生體育學習情感態度的養成。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評價有著重要的激勵和促進功能,要使之成為激發學生體育學習情感和動力的力量源泉,給予學生突破自我的信念與信心。要將教師的情感、關注、期待和對學生的信心融入到評價之中,通過去符號、去分數的評價方式,讓評價彰顯教育的溫度。
個性化評價,就是要減少千篇一律、“復制——粘貼”的形式化評價。很多教師更多的是以具體的分數來評價,很少用到評語評價,即便用到評語,也偏重形式,都是“表現出色”“棒極了”“有待提升”等籠統的、沒有實質性內容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是“假大空”的評價,體現不出教師對學生的深度觀察以及客觀評價。個性化評價要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觀察每個學生的整體表現,對每個獨具個性的學生予以專屬的評價。如針對某同學的跳繩不規范的情況,教師作出如下評價:“耐力、爆發力不錯,但是沒掌握標準的跳繩姿勢——肘關節沒有靠近身體,打開太大;揮繩時不要以手臂搖圈,而要圍繞手腕;起跳高度不宜太大,容易擾亂節奏導致中斷。請盡快糾正姿勢,相信你會有質的飛躍!”這樣的評語體現了教師認真觀察學生的體育運動過程,真正做到了一人一評、因材點評,體現了教師評價的認真、嚴謹、負責,這樣的評語才對學生有指導意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評價具有激勵作用,通過教師情感真摯的評語,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期待、殷切關懷,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聽從教師的教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教師的教育期待。在評語中,教師用情感化的語言,傳達對學生的中肯評價,表達對學生認真學習和體育鍛煉的表揚,以激勵性的文字傳達對學生的信心與期待,這能給予學生滿滿的斗志。五年級某男生在50 米×8 往返跑的測試成績中,成績始終保持在2 分25~30 秒之間,這是一個不及格的成績,他在多次測試不達標后有了放棄的想法。教師在評語中這樣寫:“真正的男子漢,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要有堅定的信念。在50 米×8 往返跑中,目前只有4 名同學不能達標,別人能做到的,老師相信你也能做到。對跑步項目而言,沒有捷徑,唯有刻苦訓練,唯有堅定意志。老師期待你,也相信你!加油,孩子!”得到了老師的鼓勵,該同學態度明顯端正了,還在課后請老師留下來指導他怎么快速起步,怎樣在50 米折返點做到快速銜接。下課時間和放學后,經常可以看到他一個人在田徑場加練,最終在期中考試的測評中他提升到了1 分46 秒的良好成績。教師的情感化評語,對于激發學生的體育信念、意志、興趣,挖掘學生的體育潛能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營造了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
評價具有學習監測的功能,要通過評價結果來開展學習總結,分析教學的問題與不足,不斷調整與優化,消除阻礙學生體育學習過程的諸多因素,優化體育學習效果。因此體育教學評價要重在反饋評價的結果,將評價反饋作為教學改良的依據,優化教學方法與過程,最終提高教學效益。
部分構成整體,從學生個體的評價中得出學生整體的評價,這是客觀掌握學情,以便進行科學的教學診斷與優化的必要途徑。小學體育教師要以具備數據分析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分層抽樣的方式,分析樣本,得出實驗數據并進行科學的學情診斷,從而尋找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優化教學效果。如五年級球類運動中,《小足球》的學習是重點,是落實校園足球教育方針的關鍵,教師要開展有效的小足球教學,需要在測評中診斷學情。從每個班級中隨機抽取20 名左右的學生為實驗樣本,從帶球、停球、傳球、射門等項目的逐一測評中對每個學生進行評價;再綜合幾個平行班所有的實驗數據,在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中得出小學生足球學習過程中普遍性的問題主要集中于球感差、體能不足兩個方面。通過個體評價得出綜合客觀的整體性評價,實現教師掌握客觀全面的學習情況。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 年版)》在“評價建議”中指出:“教師應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與學生一起判斷體育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分析體育學習的進步與不足,幫助學生改進體育學習,不斷取得進步。”在評價反饋學情的基礎上,師生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與改進。仍以上述的小足球教學的評價為例,針對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學生體能不足、球感差的不足,教師與學生商議從兩方面來解決問題:一方面要搞好體能訓練,在足球教學之前開展熱身運動,不僅活躍筋骨,還鍛煉體能。另一方面要重視足球基本功教學,不好高騖遠地快速進入實戰,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從帶球、傳球等基本功做起,循序漸進地學。
總之,體育教學評價關乎學生高效地學以及教師高效地教,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師體育教學評價的基本目標。要創新和優化小學體育教學評價的目標、內容、標準、方法,實現評價的綜合化、多元化,以評價激勵和促進學生的體育學習,以評價優化教學過程,讓教學評價的功能更好地促進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