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潔瑩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城西實驗學校 江蘇泰州 225500)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老師常以自身為主體來進行教學,教學脫離學生實際。而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能夠為學生直觀地呈現出音樂知識,將視聽結合起來給予學生感官上的刺激,從而活躍課堂的氛圍,提高學習的效率。本文從欣賞、歌唱、舞蹈和創作等方面,探討了信息技術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下,老師、學生、家長都認為學好文化課程才是最重要的,而音樂課程在其認知中被認為是副課,覺得可學可不學,這就導致音樂學習受到了忽視,學生沒有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也就無從談及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認知還比較淺層,只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流行音樂去聽。在部分音樂課當中,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比較表面,沒有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學生在整個課程當中興趣缺失。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教學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在音樂教學當中也給予了老師更多的教學選擇權,這也對很多老師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很多老師不知道應該如何將音樂課堂和信息技術融合起來,導致教學的效率比較低下。我國的音樂教學通常采用的都是老師教授學生學習的單一教學模式,仍然以老師的教為主,占用了主要的教學資源,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全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各種輔助教學工具以及全新的教學模式都能夠有效地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但是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這些技術和手段并沒有真正地被運用于音樂課堂里,所以老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豐富教學的方式,能夠靈活地使用信息技術完成音樂教學。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素質教育被屢次提及,因此音樂課程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但是音樂學習和其他的課程不同,它需要學生有著比較好的領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借由身體的感官去享受音樂,所以這也就給老師帶來一定的教學難度。在教學中,音樂的學習方式包括手動練習和口語練習,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音樂老師并沒有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同時對于信息技術的使用程度不足,導致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沒有被發揮出來。音樂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科,老師要重視音樂教學,強調音樂學習對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作用,讓音樂能夠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借由音樂向學生呈現出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地推動音樂文化的傳播,老師要將信息技術積極地應用于音樂課堂當中,優化信息技術的教學結構,以助力音樂教學的質量提升,從而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提高[1]。
從目前的初中音樂教學現狀來看,部分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不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又非常喜歡聽音樂,出現如此矛盾現象的原因在于,教材當中的歌曲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過時,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距較遠,而學生所喜愛聽的流行音樂,在表現方式和內容上更為脫通俗,因此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要從這一角度出發,采取更為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比如,老師可以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取流行歌曲來作為課堂導入,用這種方式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通過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歌曲來掌握音樂知識[2]。
教材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導致其所能呈現出來的知識有限,學生能夠獲取到的信息量也不多,且由于教材不能實時更新,所以有很多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因此有些知識就顯得比較抽象,學生對其學習的熱情不高。老師在教學中僅用口頭講解的方式難以活躍課堂的氛圍,容易造成教學氛圍的枯燥,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信息技術能夠通過不同的表現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證教學的質量,老師要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讓學生接受到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感[3]。老師既要積極地應用信息技術來完成教學,但同時也要充分認知到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方式,因此要在教學關注學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將新技術和教學結合起來,創新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4]。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用更為直接的方式呈現出音樂知識,從而改善傳統教學中的弊端,讓學生能夠獲取更為全面的知識。老師在教學前要做好備課工作,在如今的時代下,學生所接收到的信息日益豐富,因此相對于教學來說,老師也需要準備更為充實的內容,利用信息技術能夠豐富教學知識點。比如,在《卡門序曲》的欣賞中,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出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內容,配合音樂欣賞,為學生構建起完整的框架,讓學生學會從多維度來賞析歌曲。老師還要為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作業,讓學生提前預習需要欣賞的曲目,或者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對音樂去進行處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出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創造能力。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還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完成課堂的延伸,師生能夠通過網絡社交平臺來進行更多的互動和交流。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老師還需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夠更好地體會到曲目當中的韻味。教師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能夠將讓學生能夠體會到音樂的魅力,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音樂情境,給予學生更佳的情感體驗[5]。
歌唱是人內心的一種表達方式,音樂中的語言需要吐字清晰,因此,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就要讓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老師要使用信息技術來讓學生學會唱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初中生的年齡較小,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強,在初中音樂中,歌唱教學常常是依靠教材當中的內容來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難免枯燥沉悶,難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老師要豐富教學方式,創新教學策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融入音樂當中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比如,在《校園的早晨》這首歌曲教唱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分享自己觀察到的學校的美麗景色,然后利用PPT課件向學生展示出一幅幅美麗的景色,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配合播放音樂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當中的情景,領會歌曲中的思想感情,在歌聲當中激發起學生對于春天的喜愛之情。老師還可以利用錄音的方式來教學生唱歌,老師可以錄下自己的歌聲播放給學生聽,既可以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還可以用錄音設備將學生的歌聲錄下來,然后再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意識到自己在歌唱上的問題,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和完善。信息技術具備生動、直接等優勢,能夠豐富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歌唱學習當中,從而改變傳統教學中枯燥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歌唱教學能夠豐富課程的內容打開學生的視野,提高其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比如,在學習《漁舟唱晚》歌曲時,老師可以利用PPT為學生呈現出寧靜美麗的夜空美景,配合悠揚的旋律讓學生跟隨音樂的律動搖晃身體,仿佛自己已經置身于浩瀚的星空當中,激活學生的思維,鍛煉其想象能力,活躍課堂的氛圍,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雖然信息技術具備多樣的優勢,可以顯著提高教學的效率,但是老師仍然要重視自身的示范作用,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用親身示范來帶領學生學習歌曲。同時老師還可以適當地融入學生喜歡的音樂游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豐富學唱的方式。老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學生及時的引導,讓學生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出現同樣的錯誤[6]。
初中生的年齡較小,性格活潑好動,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強,想象能力也非常豐富。在音樂學習的過程當中,老師要遵循學生的這一身心發展特點進行音樂舞蹈的教學,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老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以提高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加深對于知識的認知,提高學生的熱情,打開學生的視野。在傳統的舞蹈教學中,教學的方式過于刻板,老師常常采用口頭講述和黑板板書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教學過于沉悶,而利用信息技術則能夠將畫面直觀地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更好的學習體驗感,激發學習的欲望,在興趣的驅使下提高內在動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實現教學的目標。音樂教學并不僅僅只是讓學生學會唱歌,而是要讓學生在賞析音樂的過程當中了解作品的內涵,形成良好的藝術素養。教師在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能夠營造出更好的音樂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擁有創造美的能力。老師可以利用一些具體的方式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表達出來,比如利用舞蹈的方式來提高音樂學習的樂趣,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積極應用信息技術,用音樂舞蹈的方式活躍課堂的氛圍,創新教學的方式,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科技的發展,音樂教學已經走出了課堂的局限,學生能夠通過網絡資源獲取到更多的音樂知識,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能,完成知識的遷移。舞蹈和音樂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舞蹈需要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信息技術中豐富的音樂資源能夠讓學生通過舞蹈的方式表達出自己不同的感覺,解放學生的頭腦雙手,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舞蹈的魅力,體會音樂的意義[7]。
和其他的模塊相較而言,音樂創作教學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景,豐富教學方式,確保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老師在創造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挖掘學生的潛力,由淺到難逐漸提升學生的創造水平[8]。在教學伊始,老師可以選擇最簡單的音樂創造,然后再循序漸進地提升創造的難度。老師要能夠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學情,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出更為科學的教學情境。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對學生的教育,也要提高在教學方式上的革新。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老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學習自由,為其提供廣闊的音樂發展空間。老師可以發揮出網絡的優勢,擴充音樂創造的資源。比如,在《讓世界充滿愛》的學習中,學生學會演唱之后,老師可以在網上收集相關的背景知識進行科普,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這首歌的理解。然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圍繞“愛”來完成歌曲對唱,或者讓學生以愛為主題來改編歌曲,讓學生在活動當中完成音樂學習,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激活音樂情感。初中音樂的教學內容里有對節奏和音符的創作,以及按照音符來寫旋律,很多學生覺得這一部分的知識學習難度比較大,造成其學習效率不高。因此,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結合相關的音樂軟件來輔助教學。比如,音樂大師等類型的軟件能夠將自由組合的音符直接呈現出來,且會自動調試。因此,學生無論怎樣創作,在整體聽起來都不會有過多的瑕疵,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老師還可以通過即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不給學生任何的限制,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理解去完成音樂創造,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學習的自由度更高,能夠更多地融入個性化的因素。在創作中,老師可以利用豐富的多媒體設備來幫助學生完成即興創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主動的盡情創造[9]。
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能夠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提高教學效率,老師要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優勢,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擴充課堂容量,豐富學生的感知,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更好地達成新課改革下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