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淄博第一中學 段義云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應用于教育領域的信息技術產品層出不窮,如多媒體技術、網絡教學平臺、虛擬實驗平臺,甚至一些即時通訊軟件也被用于教育領域,很好地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這些信息技術的應用,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效地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因此,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應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結合具體教學實際,尋找相關的應用方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課堂學習效果。
多媒體技術是教育領域應用較為普遍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點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與肯定,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展現形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與生動化,在加深學生印象的同時使學生更好理解相關知識本質。教師在高中通用技術授課中應注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一方面,做好通用技術教學內容研究,圍繞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課堂上邊為學生講解相關理論知識邊進行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教師可在課件中多角度展示相關事物,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模型,更加全面清晰地認識所學知識。同時,在課件中通過生動的圖形為學生展示相關理論知識,如在多媒體屏幕上為學生展示相關的思維導圖,將各個理論知識串聯起來,降低學生學習枯燥感,幫助其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可在課下收集相關素材,應用相關的設備與軟件錄制微課視頻。在視頻中更加深入細致地為學生剖析難點,尤其通過形象的比喻以及鏡頭的切換,使學生更好把握通用技術知識,各個擊破學習的難點,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自信。為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后,教師要給學生預留專門的思考、討論時間,要求學生相互交流學習心得,通過與其他學生交換看法,及時糾正錯誤認識,深化對微課視頻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講解“三視圖”相關知識時,為使學生掌握繪制幾何體三視圖的思路與技巧,教師可結合教學經驗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為學生展示復雜的立體幾何圖形,然后從不同角度進行展示,使學生清晰看到不同視圖下的平面圖形,幫助其建立平面圖形與立體幾何圖形之間的聯系,鍛煉其空間想象能力,給其以后進行相關圖形、事物的設計奠定堅實基礎。
網絡教學平臺用于教育活動中能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新鮮感,使學生更加熱情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實踐表明,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活動時,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更為積極,尤其會認真反饋學習中遇到哪些問題,能及時將所學知識搞清楚、弄明白。不僅如此,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更為頻繁,不僅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氛圍,而且能很好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一方面,對于部分建設有網絡教學平臺的高中學校,任課教師應提高平臺應用意識,做好網絡教學平臺知識的學習,定期應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教學活動。為獲得良好的授課效果,教師應注重網絡教學平臺相關功能的應用。如運用互動系統在課堂上與學生積極互動,要求學生認真思考提出的問題,從而為其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使其搞清楚通用技術知識之間的來龍去脈。運用考試系統對學生每一節課的聽課情況進行簡單測試,考查學生的聽課質量。若發現學生有理解不深入的知識點,教師再進行集中、針對性的講解,使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教師還可以運用直播回放功能,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學習情況,做好所學知識的復習。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通過為學生推薦高質量的網絡學習平臺,使其積極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如此既能起到鞏固學生所學的目的,又能很好拓展學生視野,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彌補學生課堂學習的不足。
例如,在講解“龍舟賽艇系統分析”知識時,教師可借助網絡教學平臺開展教學活動。課程中既要圍繞相關問題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與學生互動,又要做好講解過程視頻的錄制。要求學生做好聽課的總結,尤其針對未搞清楚的知識點,要求其在課下運用網絡教學平臺的直播回放功能進行復習,同時鼓勵其應用互聯網查閱相關的學習資源,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知識點。如此才能在實踐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
高中通用技術是一門比較重視實踐的學科。為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成功率,使其少走彎路,教師可運用虛擬實驗平臺制作相關模型,并做好模型的結構以及制作步驟分析,使學生對實踐過程、實踐步驟有更為全面的了解,給其以后真正的實踐帶來良好指引。實踐表明,將虛擬實驗平臺用于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興趣,而且能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樂趣。
一方面,做好模型結構分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運用虛擬實驗平臺制作相關模型,然后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觀看,并與學生一起剖析模型結構,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要制作的實物,保證實物制作質量。為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教師應圍繞模型設計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回答,并在實物制作過程中多加留意。如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思考模型由哪些部分構成;各個部分起到哪些作用;為保證實物的安全性、穩定性,該如何控制各個結構的參數等問題。如此既能激活課堂,又能引發學生深思。另一方面,展示模型制作過程。為學生布置實物制作任務后可要求學生先做好實物的設計,尤其要注重運用虛擬實驗平臺為學生展示模型的具體制作步驟,使學生能從中獲得啟發,制訂合理的制作方案,從整體上做好各個部分的制作順序,確保實踐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例如,在“秋千模型結構設計”的教學中運用虛擬實驗平臺制作一個秋千模型,然后設計如下問題要求學生思考:(1)秋千由哪些部件構成?各部件主要承受了哪些力?(2)秋千的繩離地面多高最為恰當?(3)秋千的立柱埋入地下的部分用什么樣的幾何形狀好?當學生認真思考上述問題得出答案后,也就不難設計、制作出更為穩定、安全的秋千結構。
即時通訊軟件給人們的溝通與交流帶來了諸多便利。將即時通訊軟件用于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師生、生生的交流不受地點的限制,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學生學習上的指引與點撥,因此,教師在高中通用技術授課中應結合實際情況,注重即時通信軟件的應用,更好地提高通用技術教學質量。
一方面,教師可以班級為單位構建專門的通用技術學習群,將相關的學習資料上傳到群中,給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帶來更多的便利。教師可將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提前上傳到群中,要求學生先預習,使其對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基本了解。當學生完成課堂知識學習后,可將相關的訓練習題、實踐任務上傳到群中,要求學生在課下進行訓練、實踐等。另外,教師還可認真收集與高中通用技術相關的課外資料并上傳到群中,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學習實際下載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應用即時通訊軟件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訓練習題、實踐任務的完成情況,并積極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其更好地完成訓練習題、實踐任務掃清障礙。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好學習群,在學習中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可及時在群中進行求助,也可在群中相互分享學習經驗與心得,交流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借鑒他人之長,不斷彌補自身學習的不足。
例如,在進行“原型與模型的制作”教學時,教師可將看圖備料、下料、構件制作以及組裝相關的資料上傳至班級群,要求學生下載,在課前先進行預習。同時,為獲得良好的預習效果,教師可要求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認真思考,積極討論,尤其針對在預習中未搞清的知識點,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同時,當完成該部分知識學習后,教師可鼓勵其在班級群中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從而真正掌握原型與模型制作的步驟以及相關制作技巧。
高中通用技術涉及的知識點多而零碎,為使學生更好掌握所學,教師應做好信息技術的學習與研究,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學、主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