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張 涵
紅 色 是 中 國 共 產 黨 和 中 華 民 族 最 鮮亮的底色。 紅色 文化根 植于中 國大 地,流淌于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之中。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 黨人帶 領人 民群眾 在革 命、改革和建設過 程中創 造的 先進文 化,是馬 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 相結合 的產 物,是具 有“特殊意義的物 化形 態、精 神形 態和制 度形態成果 的總和 ”。紅色文 化蘊含 著強 大的精神力量,是 高校思 想政 治教育 的重 要素材和寶貴資 源,有利 于引 導大學 生樹 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和價值 觀。 本文旨在 論 證 紅 色 文 化 融 入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的價值內涵,探索 紅色 文化融 入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路徑。
馬克思指出 :“‘價值 ’這 個普遍 的概念 是 從 人 們 對 待 滿 足 他 們 需 要 的 外 界 物的關系中產 生的”。價值 本質 上是一 個關系范疇,它反 映的 是主體 和客 體之間 需要與滿足的關 系,是 人的需 要的 對象化 。當前新形勢下 ,紅色 文 化融 入高校 思想 政治教育具有豐富的價值內涵。
(1)強化政治認同。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政治認同是社會成員對政治體系肯定和支持的態度,是政治體系得以良好運行的重要基礎。政治認同通 常表現為 擁護執 政 黨 、贊同 社 會 制度、貫徹 執行 公共政策 的政治 傾 向 ,以 及對政治共同體 的認同 感 、 歸屬 感 和 忠誠度。習近平 總書記指出 :“共和 國 是 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可以說,紅色文化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見證著中國共產 黨帶領 廣 大 人 民創造 了 一 個又一個的偉大奇跡,傳承著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基因。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朝著實現中 華民族偉 大復興 的 宏 偉目標 繼 續 前進。紅色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政治記憶,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培養大學生政治自信。因此,習近平特別強調,要把紅色資源 利用 好、把紅 色傳 統 發揚好 、把 紅 色基因傳承好。
(2)堅定政治方向。
只 有 正 確的方 向 才 能達到 正 確 的 目的。政治方向事關中國共產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的興衰成敗,是黨的前進方向,是黨生存和發展的首要問題。這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 考驗和 血 的 教訓中 得 出 的真理。俗話說:“既要低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大到一個黨、一個國家,都 要經常抬 頭看路 ,不 斷 校 正方向,少走彎路,不走錯路。要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政治 方向上出 現偏離 ,就 會 不 可避免地犯顛覆性錯誤。正確政治方向是什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紅色文化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 追 求 , 體 現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方 向。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堅定大學生政治方向、明辨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站位,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有利于大學生及時發現和校正方向偏差,從思想上和行動上始終 同黨 和國家 保持 高度一 致、同向同力,堅守政治方向不偏航。
(3)站穩政治立場。
所謂立場 ,是一 個人在 觀察 和處理 問題 時 , 所 處 的 根 本 地 位 和 所 持 的 根 本 態度。政治立場,就是觀察和處理問題時,對待社會政治生活、社會政治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的根本態度。堅定政治立場,是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是踐行黨的宗旨的根本前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就是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當下社會,各種思想紛繁復雜,各種信息肆意奔涌,各種誘惑紛至沓來,大 學生 正處在 世界 觀、人生 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大量的干擾和誘惑下,立場不穩就容易動搖,就會在大是大非上搖擺,甚至會與黨和人民背道而馳。我們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紅色精神充分體現著黨 堅持“ 人 民至 上”的政 治立 場。因此,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讓大學生保持政治定力,站穩政治立場,做到斬釘截鐵、旗幟鮮明、立場堅定。
(1)堅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 念 是 人們對 于 未 來 的 向 往 和追求,體現著人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能 支配人的 行為, 是 人 生發展 的 精 神動力。當代大學生身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光輝時代,是民族復興偉大進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是青年中的 精英,是新時 代 的 追夢人,他們信仰什么主義、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決定 未來國家 和 民 族的前 途 和 命運。革命戰爭年代,戰火紛飛、炮火連天,共產黨人拋 頭顱、灑 熱血 ,支 撐他們 視 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改革建設年代,波瀾壯闊、生機勃勃,共產黨人奮勇前進 ,支撐他們解 放思想 、改 革 創新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從歷史發展中凝練出的紅色精華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基石,為新 時代大學生 成長成 才 指 明了正 確 的發展方向。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鮮活素材,有利于大學生堅 定共產 主 義 遠大理 想 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 大復 興中國 夢 的 實踐中 體 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汲取人格力量。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人,不是他自己獨立成長的結果,而是社會文化對他教育、塑造、培養的結果。”人格又稱個性,是個體帶有傾向性、本質 的、穩定的 心 理特征的總和,表現為興趣 、愛好、能 力 、氣質、性格等等。一般來說,人格雖與生物遺傳因素有關,但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個人的人格是他過去的整個生活歷程的反映。人格是文化的產物,文化造就了人格。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 黨領 導廣大人 民在艱 苦 的 革命年 代中形 成的,倡 導的 是不怕犧 牲、甘于奉 獻的革 命精神,是不 怕困難、奮 勇 拼搏的 奮斗精神。當前的大學生缺乏的正是這種擔當作為的精神。新時代,紅色文化被賦予時代的新內涵,以紅色文化為抓手對大學生進行思 想政治教 育有利 于 大 學生汲 取紅色文化中的人格力量,有利于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發揮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3)強化行動自覺。
思 想 的 觸動和 品 格 的修煉 最 終 都 要落實到行動上來,行動自覺是思想和認識的最終歸宿。紅色文化的教育如果沒有落實 到 學 生 的 實 際 行 動 中 來 , 一 切 都 是 空談。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經歷了波瀾壯闊的革命 史、 驚天動 地的 建設史 、篳路藍縷的改革 史,孕育 出內 涵豐富 的紅色文化。革 命年 代的紅 船精 神、井岡 山精神 、長 征 精 神 等 ,讓 我 們 看 到 了 黨 披 荊 斬棘地探索,為中國的未來尋找出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的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載人航天 精神 、抗震救 災精 神等,讓我們看到了黨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推動中國的建設和改革事業;新時代的抗疫精神讓我們看到了黨萬眾一心、生命至上的信心和決心。這些紅色文化有利于推動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避免歷史虛無主 義和文 化虛 無 主義 ,有利于大學生將紅色 文 化精 神融入 日常 、落在平常,有利于強化行動自覺,做到知行合一。
紅色 文 化 在 融入高 校 思 想政 治 教 育的過程中 也面 臨著一些 問題,例如 :學 生理論內化 不易 ,精神轉 化 困 難,行為落 實不到位等。探索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顯得尤為必要。
思想 政 治 理論課 是 高 校思想 政 治 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課 堂 教 學 對加強 思 想政治 教育,提高當代大學生綜合素養至關重要。一 是要深挖紅 色 文 化 內涵, 豐 富 教學資源。深挖紅色文化的內涵是紅色文化教育的關鍵。當前社會良莠不齊的信息很容易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判斷,碎片化的信息使得 學生往往只 關 注 表面問 題 而 忽視對 問題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 對于 紅 色 文化的 教 學 多局限 于書本內容,多是一帶而過而缺乏深入的講解 ,多為歷 史的知識灌 輸 ,而 沒 有將紅 色文 化 與 當 前 大 學 生 的 實 際 生 活 聯 系 在 一起,多注 重表面 形式 而忽視 實際 內涵,課堂 沉 悶 ,導 致 缺 乏 吸 引 力 和 感 染 力 ,學 生難以產生共鳴。因此要結合學生實際深挖紅色文化內涵 ,要準 確解讀 ,適當 延伸,啟迪心智,潤澤 心靈 。二是 創新 教學 形 式和手段。教學形式和手段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形式。 再豐 富的內 容,也 需要教 學形式和手段的 創新 。大學 生思 維活躍 ,對于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紅色文化是在歷史中產生,與當 下大學 生的 生活存 在時 空上的差距 ,可以 利用虛 擬仿 真技術 等現 代科技手段,模 擬真實 的教 學環 境,再現 歷史,讓 學 生 通 過 豐 富 的 形 式 感 受 紅 色 文 化 的價值。三是 提升 教學效 果,完善 考核 評價機制。當前紅色文化教學考核基本局限于書面考 核的 形式,而 忽略 了學生 應用 能力方面的 評價 ,導致教 學效 果不夠 理想 。 要建立多 層次 的 考核 評價機 制,通 過試卷 考核 和 實 踐 應 用 等 不 同 維 度 考 核 學 生 對 紅色文化的內化能力。
“紅 色 資 源教育 的 重 點在于 實 踐 ,優勢也在于實踐。”紅色文化的教育不能停留在書本上 ,不能 止步在 教 室 里,而是要注重從實踐中汲取力量。一是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教育實踐資源。結合本地實際,推進紅色文化教育與實踐相結合,打造紅色文化教育體系的有效載體。要充分運用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紅色旅游景區、革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紅色體驗項目等實踐資源,讓大學生通過實地 參觀 、志愿服 務 等 形式,將課 堂 和 書本內容與實踐有機結合,做到見人見物見精神,切實推動紅色文化教育入腦入心、走深走實。二是要打造紅色校園文化,營造紅色文化氛圍。開展豐富的紅色文化活動 ,以紅色 文化為抓 手 、以 大 學生為 主 體的主題鮮 明、內容 豐 富 、形 式多樣 的 紅 色文化活動,將教育性、參與性、互動性相結合,如 唱紅歌、閱讀 紅書、觀看紅 色 電 影、書寫紅色 勵志格言 、紅 色 研學、紅色 故 事宣講、紅色主題黨 日、紅 色主題 團日 等,達到 以 紅 色 文 化 教 育 人 、激 勵 人 、塑 造 人 的目的。占領 新媒體 陣地 ,在網站 上開 辟紅色 教 育 專 欄 ,創 建 微 信 公 眾 號 、微 博 等 新媒 體 平 臺 ,用 大 學 生 喜 愛 的 媒 介 、形 式 和語言傳播紅色文化。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融入紅色文化。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歷史積淀,把紅色文 化融入 到校 園景觀 的建 設 中去,提高校 園 紅色 文化 景 觀的 利用率 ,營造弘揚紅色文化、涵育學生素養的氛圍。
完 善 的體系 建 設 是紅色 文 化 融 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性、復雜化的系統性工 程,只有健 全體系 建 設 ,完 善制度支撐,才能推動紅色文化深度融入,才能更好地起 到通過 紅 色 文化增 強 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作用。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體系化建設。頂層設計是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問題,它決定著內容設計、課程設置、師資建設、評價機制等多個方面,是紅色文化融入高校 思想政治 教育的 起 點 。要加 強 頂 層設計,完善體系化建設,充分發揮其決定性、整體性和操作性的特征,使得各個方面相互 配合并高效 落實 ,建 成黨委 領 導 、多 部門協作、學生受益的紅色文化教育體系。二是健全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實施長效機制,培養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是紅色文化教育的當務之急。教師應努力做到學習好、掌握好、講授好、貫徹好理論知識,讓教師隊伍成為培養更多擔當民族 復 興 大任的 時 代 新人的 重 要支撐力量。三是健全評價反饋體系建設。評價紅 色文 化 融 入高校 思 想 政治教 育 的育人效果,需要完善的評價反饋體系。紅色教育的考 核 更 多需要 考 慮 的是學 生 理論整合內化的程度和外化實踐的深度,這是很難通過卷面考試的形式來檢測的。要加 快建立健 全 科 學而系 統 的 測評理 論 和運行機制,保障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