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福利路第三小學 高 潔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 理健 康與社會 適 應 四個層 面 對 學生的體育學習作出了要求,其中身體健康是基于身體素質的。然而,國家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近三十年青少年體質呈現逐年下降的不良趨勢,其中肥胖率、近視 率逐年攀升 且居高 不 下 ,國 家 體育質量監測 下的耐力、力量、速度 等 體 能指標不盡如 人意, 這 其 中的緣 由 是 綜合的、多方面的,包括行為習慣不健康、教養方式過 度保 護、飲食 結構不 合 理 、學 習壓力繁重 、體育活動不 當等都 是 誘 因,在這其中體育鍛煉的缺乏、不科學的行為及飲食習慣是導 致身體 素 質 低下的 一 個 重要方面,也是體育教學需要優化與改革的一個方向。一直以來,體育課堂在學生身體素質提升上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要圍繞“身體健康”課程目標,多措并舉地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學習源于 興趣和 熱愛 ,但凡身 體素 質差 的 學 生 都 有 一 個 共 同 特 點 ——不 愛 運動。運
動是快 樂的,關 鍵是 如何讓 學生 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小學階段是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是打 身體 基礎的 關鍵 階段,也是 體 育 興 趣 培 養 和 運 動 習 慣 養 成 的 重 要階段。因而只有培養起小學生濃厚的體育運動興趣,養成 良好 的體育 運動 習慣,才能為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鋪墊基礎。
游戲是趣味課堂的“增味劑”,小學生對游戲具有天然的興趣,游戲化課堂的打造激發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形成對體育課的期待,使其有更高的積極性參與到體育學習和運動,在體育游戲中活動筋骨、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一 是在體 育 熱 身活動 中 融 入 趣 味 游戲。熱身環節一方面是為體育課做好身體的準備,另一方面是進行體質鍛煉和提升的 基礎 。熱身運 動 多 以熱身 操 的 形式開展 ,多次下 來學 生倍感枯 燥 ,態 度 愈發不端正,熱身過程中幅度小、動作不規范、不到位,根本達不到應有的熱身效果。教師可以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融入對應的體育熱身 游戲 ,激發學 生熱身 積 極 性,提高熱身效果。如《立定跳遠》的學習熱身環節中分組開展“青蛙跳”的游戲,要求學生以蛙跳的姿勢從起點跳到終點,競賽性的游戲瞬間調動起學生游戲熱身的熱情。
二 是在體 育 項 目學習 中 融 入 趣 味 游戲。體育運動項目的學習過程對學生的體能有一 定考驗,很多 學生怕 苦 怕 累,參與積極性 不高,將 寓教 于樂、緊扣 教 學 內容的游戲融入教學,則能夠起到激起課堂漣漪、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如 3~4 年級體育與健康《乒乓球》教學活動中,在練習了發接球動作 要領并 開 展 了訓練 的 基 礎之上,開展有趣 的隔 空接球游戲 以培養 學生的 球 感 ,學 生 兩 兩 保 持 三 米 的 距 離 ,并 畫出四面邊 界,要求 用球 拍傳接 球并 保 持球不落地、不出 界。 這一新 穎有 趣的接 球游戲調動了學 生們 的參與 熱情 ,在游戲 中接球的力度把 控能 力得到 了很 好的發 展,肢體協調性得到了提升。
新 時 代 的小學 生 個 性張揚 、 追 求 時尚,他們對新鮮奇特的事物十分感興趣。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就要呵護學生 的自主選 擇 并 盡量地 迎 合 他們的 興趣愛 好,讓更 多具有時 代 特 色的、新奇 好玩的元素融入體育課中。如千篇一律的熱身操調動不起學生動起來的興趣,教師發揮當代小學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藝的藝術特長 ,讓他們 從互 聯網、直播 平 臺 等渠道學習 模仿 或者自 行 編創具 有 青 春活力 的啦啦操,再以 大家都熟 悉 且 喜歡的《青 春修煉手冊》 等網絡流行歌曲作為配樂,如此學生都有興 趣 學 這套新 穎 時 尚的熱 身操,做操的過程中學生也更為認真了。
身體 素質 提升中 ,體能訓 練占 據著重要位置,發揮著關鍵作用。體能訓練中、速度 、爆 發 力 、力 量 、耐 力 、柔 韌 性 等 與 體 力直接相關 的部分 是訓 練 的重 點,也是 傳統體育課堂所忽視的部分。很多教師的體育課堂,學生 運動 量小,運 動強 度低,甚 至一堂課下來學 生身 體都沒 熱起 來,更沒 有出汗,這無疑沒 有達到 體能 訓練的 要求 。因此,在體 育課 中教師 要適 當地提 高訓 練的要求,夯實學生的體能訓練。
很多教 師在體 育練 習中過 渡追 求“相安無事”,抱 著不求 有功 但 求無 過的 心態,寧可 少讓學生 開 展 一些激 烈 的 運動也 不要讓學生有一丁點的受傷風險。“健康第一”無疑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指導思想,學生安全與健康無疑是首位的,但是也不能因 噎廢食。 體 育 運動強 度 過 低 是學生身體 素質薄弱 的 一 大誘因 , 要 在尊重 小學生身體發 展 客 觀規律 、 體 育運動 科 學基礎之 上,適度地提 高 體 能訓練 的 強 度,切實讓讓學生出出汗。如《跳繩》教學中,部分學 生的 速 度慢, 這 一 方面與 方 法 技巧有關,另一方面與體力有關。在體力訓練方面 ,教 師 要求學生 通 過 快速原 地 雙腳垂直 跳(腳 尖著地)以及 雙 腿交替跳兩種快速跳的方式來提高速度與爆發力,再輔以正確的姿勢,力求在一分鐘內能夠完成更多的跳繩。在《跑》的教學練習中,一是在長跑練 習 中 有節奏 勻 速 跑,調 整 呼吸,提升肺活量,增強身體耐受力;二是通過快速起跑、直線加速,提升爆發力;通過調整身體狀態,增強體能來提高運動完成質量。教師通過打表計時、語言激勵、反復練習等方式增加練習強度,將體能練習落到實處。
1 ~6 年級的體測項目包括肺活量、50米跑、一 分鐘跳 繩、仰 臥 起 坐、坐 位 體 前屈、50 米×8 往返跑等項目,其中不同的年級項目略有不同,達標標準亦有所區別。體測項目是體育教學與練習的重點項目,它們都是體能發展項目。總體而言,現有的體育測試項目及評分標準符合體質監測實際,然而對絕大部分學生而言,達到及格線是比較簡單的,從某種程度而言,過低的及格線導致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惰性,“及格萬歲”的不良心態無法激發其超越自我的體育潛能。正因如此,課堂教學和練習中,教師因秉持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以及格線的中間線作為及格線,人為干預,敦促學生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如五年級 50 米跑中,男生及格成績區間為 9 秒 ~ 10.8 秒,女生及格成績區間為9.3 秒 ~ 11 .1 秒,在教學與練習過程中,教師以男生及格中間線 (68 分)10 秒、女生及 格中間線 (68 分)10.3 秒作 為及 格線;同理,一分鐘跳繩中,將男生及格區間中間線(68 分)84 個、女生及格區間中間線(68 分)86 個作為及格線,讓更多學生有危機感,從而更認真刻苦地練習,最終實測中優良率大幅提升。通過有意提高日常體測達標訓練要求,來提高學生練習的專注度、意志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體能與身體素質。
“補差”計劃,旨在通過對班級中的體育學 困生 進行個性 化、集中式 訓 練 ,促 使其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育能力。一是開展“小胖墩訓練營”。針對當前學生飲食結構不合理、運動習慣欠缺等因素導致的肥胖率偏高問題,從所教班級中篩選出體重超標 20%的學生進行減肥提質 訓練 ,運用課后服務 的 契 機集中 開 展 頻率為 一 周 兩次的集中訓練活動,組織“小胖墩”開展跑步、跳繩、仰臥起坐等有氧運動訓練。每半個月進行 一 次 體重測 量 并 記錄好 學 生 的檔案 ,自開營 以來 ,越來越 多 的“ 小 胖墩”加入訓練營,班級學生肥胖率得到了有效改善。二是開展體測單項(多項)訓練營。針對 所教 授 各 班級中 體 測 存在單 項 或 多項不達標的學生進行提升訓練,以一周兩次的 課后 服 務在校 訓 練 以及每 天 半 小時的在家練習相結合的方式,讓少數單項或多項 測試 項 目不及 格 的 學生進 行 強 化訓練,在提高測試成績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補差”計劃的實施,讓身體素質 差、健康 指標 低 、運 動 能力弱 的 學 生有了更好的學習機會和提升平臺,得到了學生與家長們的熱烈歡迎。隨著“補差”計劃的深入實施,學校的體育學困生比例總體控制在了 5%以內,成效顯著。
“提質”計 劃不 僅僅面 向體 育學困 生,同時也 面 向有 體育學 習興 趣、有體 育發 展特長的學 生。 通過建 立體 育社團 、體育 興趣小組等途徑,為具有體育特長以及有強烈 的體 育 素養提 升 訴 求的學 生 提 供學習平臺。成立田徑(多項)、球類、體操、游泳、武術、滑輪等多個學生社團供學生進行特長培訓以及課后興趣活動,體育教師進行專門的指導和培訓,結合課后服務課程,讓 有志 于 向 更高體 育 水 平發展 提 升 的學生有活動組織、有培訓指導、有競賽測試、有同伴互促。在“培優”計劃下,一批批體育尖子 生、特長 生 涌 現 出來 ,為 學 校 體育校隊培養了一大批有潛力的苗子,營造出人人爭優的積極向上的體育學習風氣。
體 育課堂 是 身 體素質 培 養 的 “ 小 課堂”,課外體育才是身體素質培養的“大天地”,要堅持生活體育、陽光體育和終身體育觀念,將體育運動作為一種自覺的習慣和生活的必需。
小 學生一 周 的 體育課 在 四 個 課 時 左右,這遠遠不足以滿足學生體育活動的要求。要充分利用起放學時間以及節假日時間進行有規律的體育活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科學的運動習慣。家長對孩子的體育運 動 扮 演著重 要 的 監督和 陪 伴 的角色 ,要敦促 孩子 進 行 有規律 、有 計 劃 的體育 運動,給 孩子 制 定運動 作 息 表,工作日在晚餐半小時后進行半小時體育運動,高質 量地完成“天 天 跳繩”上的體 育 運動打卡 任務,并 運用 社 區、家庭的 體 育 運動設施進行體育運動。在節假日,家長要多帶領孩子 開 展戶外 的 親子體 育 活 動,如 晨跑、登山、足球、籃球、羽毛球、遠足、游泳、滑冰、滑雪、攀巖等等,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運動氛圍,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與興趣,長此以往小學生的各項身體機能和體育素養都將得到很好的提升。
保爾·朗格朗說過:“必須拋棄那種認為 體育 只 是在一 生 的 一個短 暫 的 時期內進行的觀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身體素質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亦無捷徑可走,必須摒棄功 利化 的體育 觀 念 ,讓 學生從小養 成陽光體 育 、 終身體 育 的 正確觀念,讓體育運動成為一種健康生活習慣。一要養成自我體育鍛煉意識。“自我體育意識”是終身體育的核心,只有樹立起自我體育意識,才能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和積極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要通過發覺和培養學生感興趣的、擅長的體育運動,提高學生的體育自覺性和成就感。二要制定持之以恒的體育運動計劃。終身體育也是終生發體育,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一時興起,要將體育運動計劃作為日常生活與學 習計 劃的一部分 ,持 之以恒 ,風 雨 無阻,真正讓體育運動成為學生生活學習之必須,如此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身體基礎、提升 身體素質的 關 鍵 階段,針對 當前青少年體質下降的不良趨勢,立足于提升小學生身體 素 質 開展體 育 教 學極為 必要。在教授學生基礎的運動技能,保證學生體育測量達標的基礎之上,應將教學重點傾向 于學生 身 體 素質的綜 合 培 養提升上,尤其要抓好 學生的 體 能 訓練,打好 身體 基礎 ,再輔以 良好的 運 動 習慣、科學 的健康與衛生習慣,充分利用課后時間開展體育運 動,培養 學生陽 光 體 育、終身體 育的健康理念,為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和提升打好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