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銘潔
安陽市腫瘤醫院手術室,河南 安陽 455000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為ICU常見感染,發生率、死亡率較高。統計顯示,ICU患者中VAP發生率約為8%~28%,而死亡率在8%~76%左右,若合并VAP其死亡率可增加1~9倍左右,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病原菌感染、不規范使用抗菌藥、自身基礎疾病均可能誘發VAP,如果防控得當,可有效降低VAP發生風險,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發生,降低病死率,減輕住院負擔,改善患者生活質量[2]。本研究旨在分析發生VAP的相關危險因素,為臨床防治VAP提供理論支持,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安陽市腫瘤醫院收治的115例機械通氣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女47例,男68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8.23±8.05)歲。原發病:腦出血42例,惡性腫瘤11例,心臟疾病24例,外科大手術38例。
納入標準:(1)機械通氣時間≥2 d,年齡≥18歲。(2)符合機械通氣指征,病原菌學、影像學檢查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手術史、免疫系統疾病和病原菌學檢查結果不明。(2)機械通氣3 d內轉院或死亡、機械通氣時間<2 d。(3)妊娠期、哺乳期婦女。
(1)病原菌培養。以無菌吸痰器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采用全自動微生物檢測系統(用法國梅里埃公司,VITEK-AMS)進行細菌鑒定。(2)分組方法。根據下呼吸道標本培養結果、《中國成人醫院獲得性肺炎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版)》[3]標準將115例患者分為VAP組42例、非VAP組73例。(3)調查方法。記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血糖、胃液pH值、機械通氣時間、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APACHEⅡ),使用H 2受體拮抗劑、利尿劑、糖皮質激素時間,使用抗菌藥物種類、腸飼營養時間、侵入性操作情況、制酸劑使用情況及意識障礙情況。
(1)記錄兩組患者感染情況。(2)單因素分析VAP發生的影響因素。(3)多因素分析VAP發生的危險因素。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通過logistic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15例患者中出現42例VAP感染,感染率為36.52%
(42/115)。
VAP組性別、使用利尿劑時間、使用糖皮質激素時間、腸飼營養時間與非VAP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VAP組年齡、胃液pH值、血糖、機械通氣時間、使用H2受體拮抗劑時間、APACHEⅡ評分、使用抗菌藥物種類及侵入性操作、應用制酸劑、意識障礙情況與非VAP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使用抗菌藥物種類>3種、應用制酸劑、侵入性操作、意識障礙為機械通氣患者VAP獨立危險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
機械通氣為常用ICU患者搶救措施,具有創傷輕、操作迅速、簡單等優勢,但長時間接受機械輔助呼吸,會增加患者VAP發生風險,繼而會造成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且臨床治療困難、脫機成功率低[4-7]。因此,針對機械通氣VAP患者,積極探討其相關危險因素具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經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血糖、機械通氣時間及APACHEⅡ評分等對機械通氣患者出現VAP均有一定影響。分析原因在于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免疫力會逐漸降低,加之心、肺、腦等器官功能衰退,抵抗病原體能力下降,故易出現VAP。高血糖所致血液高滲狀態可嚴重影響免疫細胞吞噬和殺菌能力,從而會降低機體抵抗力,增加VAP發生風險。建立人工氣道會導致下呼吸道過濾空氣功能喪失,隨著通氣時間增加,可延長外界與氣道直接接觸時間,故病原菌更易黏附、侵襲下呼吸道,從而引發VAP[8-10]。而APACHEⅡ評分高提示患者病情較重,故會延長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繼而會增加VAP發生風險。另外本研究進一步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使用抗菌藥物種類>3種、應用制酸劑、侵入性操作、意識障礙為機械通氣患者VAP獨立危險因素。多種抗菌藥聯合使用雖可一定程度提高感染防治效果,但同時會造成機體正常菌群失衡,增強細菌耐藥性,出現多重耐藥菌,繼而會增加治療難度,提高VAP發生風險[11]。意識障礙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力較弱,極易出現胃液反流,通常會選擇制酸劑防治胃潰瘍,從而可造成胃酸堿化,為病原菌侵襲胃腔提供有利條件,因此VAP發生風險較高。而接受再次插管、氣管切開等侵入性操作可導致患者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減弱,甚至消失,不利于及時排出氣道分泌物,故無法及時清除氣道中病原菌,更易出現VAP。
綜合上述分析,本研究認為制定下述干預措施對預防VAP發生有重要實踐意義:(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定時消毒病房、換氣通風,維持室溫15~20°,濕度50%~60%,并每天實施細菌培養;醫務人員接觸患者、無菌藥品前后以消毒劑、七步洗手法洗手,同時每日消毒醫療文書、醫療器械、患者周邊物品;嚴控家屬探視,進入病區需穿消毒隔離帽子、衣物、鞋套。(2)強化機械通氣護理。進食時抬高床頭30~45°,預防食物反流,避免出現誤吸,評估胃管留置必要性,根據醫囑盡早拔出胃管。吸痰時,無菌布放于呼吸機螺紋管端口,7 d更換1次呼吸機管路,若可見明顯分泌物,呼吸機管路立刻更換,統一配送濕化瓶,無菌注射用水作為濕化液,依照醫囑加化痰藥,并及時更換,定時進行拍背、翻身操作,緩解胃部壓迫,同時吸痰時確保動作輕柔,避免呼吸道黏膜損傷。(3)口腔清理。常規檢查口腔,2次/d,以蘸有生理鹽水的棉簽擦拭口腔,防止細菌滋生,預防口腔黏膜干燥。(4)藥物干預。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分布、藥敏試驗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杜絕濫用,規范抗生素使用時間、劑量、用藥方法,防止耐藥菌株產生,伴有應激性潰瘍者,采用H2受體抑制劑治療,減少制酸劑使用。
綜上所述,使用抗菌藥物種類>3種、應用制酸劑、侵入性操作、意識障礙為機械通氣患者VAP的重要危險因素,臨床需盡早明確上述因素,采取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以減少VAP發生,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