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瓊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二病區,河南 南陽 47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發病率高、易反復發作、進行性發展等特點[1]。COPD目前尚無根治方法,臨床治療主要以抑制病情進展、緩解臨床癥狀、預防再次急性發作為主。但由于部分患者治療依從性差,對疾病及治療相關知識認知不足,易出現不按時用藥、不良生活習慣、不堅持功能鍛煉等情況,影響治療效果。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建立一套系統、完備、有效的康復治療系統,由護理人員與主治醫師共同參與護理干預,通過溝通協調選擇最佳干預方案,從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2-3]。本研究選取穩定期COPD患者,旨在分析追蹤隨訪+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09例穩定期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54例采用常規護理為對照組,另55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追蹤隨訪+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5例,女19例;年齡51~74歲,平均年齡(62.37±5.24)歲;病程7.5~18.4年,平均病程(12.91±2.39)年。觀察組男34例,女21例;年齡50~76歲,平均年齡(62.66±5.37)歲;病程7.1~18.9年,平均病程(13.15±2.52)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經胸部X線檢查、肺功能檢查、血氣分析檢查確診為COPD[4],且為穩定期。(2)認知功能及視聽功能正常。(3)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2)合并急性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3)長期酗酒史或吸煙史。(4)中途退出本研究。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進行常規用藥指導,關注患者心理,進行常規心理疏導,對患者飲食、運動進行干預,使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并定期復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追蹤隨訪+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1)組建醫護一體化護理小組。由呼吸內科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成員包括1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及4名責任護士。由護士長統籌工作安排,通過全體成員討論制定護理措施及具體方案。護理前對全體成員進行相關培訓,提升專業技能,培訓內容包括COPD疾病相關知識、合理用藥、疾病突發應急措施、營養膳食與運動、溝通技巧等。(2)制定工作流程及護理方案。組長進行整體調整及指導,對各個環節跟蹤落實,其余成員參與相關內容制定與落實。由護理人員與主治醫師形成固定護理小組,轉變傳統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患者入院后由護理人員接診,由醫護一體化小組成員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病情程度及狀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康復治療方案,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及延續性護理均由固定護理小組服務。醫護一體化查房,由護理人員及主治醫師共同查房,詳細記錄患者相關情況,查房期間由主治醫師與患者溝通治療進展、康復情況、注意事項等,由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干預。對患者及家屬進行COPD氧療、康復治療、呼吸功能訓練相關培訓,確保其熟練掌握。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相關檢查結果決定是否出院,出院前制定延續性護理計劃及跟蹤隨訪計劃,留取電話、微信等聯系方式,方便及時聯系。(3)延續性護理及跟蹤隨訪。出院前發放健康宣傳手冊,內容包括疾病、飲食運動、生活習慣、呼吸功能訓練、用藥等相關知識。微信隨訪每2周1次,入戶或門診隨訪1個月1次,隨訪時評估患者病情,了解心理健康狀況,切實解決患者出現的問題。兩組患者均于干預6個月后進行觀察,追蹤隨訪期間均無退出、脫落病例。
(1)自我效能感。干預前后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進行評估,共10項,每項1~4分,分值越低表明自我效能感越低。(2)治療依從性。以醫院自制遵醫行為量表進行評估,共48分,分為完全依從(>36分)、部分依從(24~36分)、不依從(<24分)3個等級,完全依從、部分依從計入治療依從性。(3)運動耐力。以6 min步行試驗(6MWD)進行評估。(4)生活質量改善情況。以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PLP)進行評估,共52項,每項1~4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兩組患者GSES評分、6MWD、HPLP評分均明顯提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運動耐力、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運動耐力、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
a表示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干預前觀察組(n=55)對照組(n=54)GSES(分)6MWD(m)HPLP(分)t值P值20.77±3.55 21.16±3.71 0.561 0.576 224.81±15.37 226.49±16.11 0.557 0.579 103.46±10.17 105.07±10.35 0.819 0.415干預后觀察組(n=55)對照組(n=54)t值P值30.46±4.13a 25.37±3.98a 6.550<0.001 396.84±23.07a 335.19±25.66a 13.196<0.001 173.34±14.19a 149.73±13.21a 8.987<0.001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依從率為90.91%,高于對照組的75.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 例(%)
COPD主要病理改變為進行性氣流受限,具有不完全可逆性,通過科學有效的疾病治療管理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可確保治療效果,降低疾病嚴重程度,減少疾病發作頻率,維持病情穩定,有助于改善預后。但目前國內尚缺乏對穩定期COPD患者系統、全面、連貫的管理模式,造成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影響治療效果,不利于生活質量改善。因此,探究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是臨床提出的新型護理模式,針對患者疾病特點,由主治醫師與護理人員共同對患者進行管理,通過組建專業醫護團隊進行健康指導,從而增強對疾病的控制能力[5]。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使醫護之間工作內容無縫銜接,有助于建立醫護協同風險抵御機制,將以患者為中心作為出發點,以改善患者結局為導向,在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下進行實踐活動[6-8]。本研究在進行護理前,對全部護理人員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可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掌握穩定期COPD相關知識,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提高護理質量。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將責任護士與主治醫師進行固定搭配劃分小組,可提高護理工作中成員間默契度,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9-11]。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GSES評分、6MWD評分較對照組高。自我效能感是評估慢性疾病患者健康行為、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患者自我效能感高則有助于確立目標后付出更多努力、堅持更長時間,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具備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對增強遵醫行為有重要作用[12-15]。上述結果表明,追蹤隨訪+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增強患者運動耐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基礎上進行追蹤隨訪,使患者出院后仍能接受專業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16-17]。同時追蹤隨訪具有監督指導作用,對改善患者遵醫行為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依從率較對照組高,說明追蹤隨訪+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另外,觀察組HPLP評分較對照組高,提示追蹤隨訪+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可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18-20]。
綜上所述,追蹤隨訪+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應用于穩定期COPD患者,可增強運動耐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及治療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