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美艷,張勁鋒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關節與創傷骨科,廣東 佛山 528200
骨折是一種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骨結構斷裂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多發生于兒童和老年人。上肢骨折是骨折中的一種,包括鎖骨骨折、肱骨干骨折和尺橈骨干骨折等[1-3]。骨折會損傷到局部的皮下靜脈回流,可導致遠端肢體腫脹,骨折斷端的出血及軟組織的挫傷會引起腫脹,引發疼痛[4]。骨折患者出現的肢體腫脹和疼痛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因而需要進行必要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更好的消除腫脹,加快康復。本研究嘗試采用中醫定向透藥配合中藥封包對上肢骨折患者肢體腫脹和疼痛進行護理,與中藥封包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為上肢骨折患者肢體腫脹和疼痛的康復提供更好的護理方法。
選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于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治療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79歲,平均年齡(52.16±7.92)歲;骨折原因為摔傷20例,交通意外13例,從高處跌落7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53.27±8.09)歲;骨折原因為摔傷18例,交通意外15例,從高處跌落7例。診斷標準:(1)有明顯的外傷史。(2)骨折段的移位使肢體出現畸形。(3)骨擦音、骨磨擦感或骨傳導音減弱。(4)經X線檢查明確骨折部位為上肢骨折。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1)簽署知情同意書。(2)為上肢骨折。(3)骨折后均出現肢體腫脹。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障礙等疾病,不能配合治療。(2)患有心血管等重大疾病。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加中藥封包。(1)由于患者身處醫院的陌生環境,加之骨折所帶來的疼痛感,在心理上會有一定的恐懼與不適感,開展護理工作從心理護理開始,完整分析患者的病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保持放松積極的心態。(2)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常規的血壓、患肢腫脹程度等檢查,并定期對患者進行功能性鍛煉,幫助患者患肢的恢復。(3)對患肢進行常規清洗,將準備好的中藥封包敷于患者患肢處,并及時更換敷料,30 min/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中醫定向透藥配合中藥封包護理。對患者的患肢進行常規清洗等處理后,在患者患肢的骨折疼痛部位如阿是穴、內關穴、合谷、手三里等處行中醫定向透藥治療,然后將準備好的中藥封包敷于患者患肢處,30 min/次,2次/d。
(1)腫脹程度。患者處于坐位,測量患者同一水平患肢和健側的肢體周徑,腫脹值=患側周徑-健側周徑。(2)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總分10分,0分為無痛,≤3分為輕微疼痛,4~6分疼痛影響睡眠,可忍受,≥7分為劇烈疼痛。(3)上肢功能評分。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評分量表,在特定的實驗器材上進行測定,從抓握、握、側捏、捏、放置、旋前和旋后等方面進行測試,滿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上肢功能越好。(4)滿意度評分。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評分量表,從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患者功能恢復情況、疼痛情況等方面進行打分,滿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腫脹值均明顯下降,觀察組治療后的腫脹值均低于同期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上肢腫脹程度情況(s) cm

表1 兩組患者上肢腫脹程度情況(s) cm
a表示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治療前5.12±1.54 5.22±1.49 0.295 0.769治療3 d后3.21±1.23a 4.03±1.57a 2.612 0.011治療7 d后1.34±0.43a 2.84±0.76a 10.860 0.000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均明顯下降,觀察組治療后的VAS評分均低于同期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情況(s) 分
a表示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治療前7.46±0.21 7.51±0.25 0.969 0.336治療3 d后4.71±0.12a 6.35±0.19a-46.156 0.000治療7 d后1.32±0.11a 2.78±0.21a-38.951 0.000
觀察組治療后的上肢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且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上肢功能評分和滿意度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上肢功能評分和滿意度情況(s) 分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上肢功能評分治療前64.53±11.68 64.78±11.43-0.097 0.923治療后93.28±21.57 81.77±21.41 2.395 0.019滿意度7.54±1.52 4.83±1.48 2.014 0.002
隨著交通意外事故的多發,骨折已成為醫院一種較為多發的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了身心上的負擔,也給公共衛生服務帶來了沉重的負擔[5]。優質的護理有助于骨折患者的康復,本研究采用中醫定向透藥配合中藥封包對上肢骨折患者進行護理,觀察患者肢體腫脹和疼痛情況,為骨折患者的護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中醫定向透藥是一種近年來興起的中醫治療方法,主要通過應用生物電刺激經絡或者皮下穴位,將藥物傳導入體內發揮治病作用[6-7]。中醫定向透藥是一種皮膚給藥的方式,避免了口服藥物生物利用度低、對胃腸道刺激大、對肝腎功能損害等副作用,直達病灶,見效快且療效持久,適合各年齡段的患者使用[8]。中藥封包也是一種中醫傳統外治方法之一,廣泛應用于兒科、婦科、內科等多種疾病。中藥封包主要通過將藥物涂敷于患處,對局部疾病治療起著顯著的作用,能夠行氣活血、通絡止痛,適合骨折患者患肢恢復[9-10]。
骨折后,患者的靜脈及淋巴系統損傷,骨內外靜脈血與淋巴液回流受阻產生淤血,加之組織創傷導致組織充血水腫等原因,極易出現腫脹的情況[11-12]。骨折后腫脹會影響肢體的血液循環和營養供給,處理不當會影響患者創傷修復和愈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上肢腫脹程度相當,在治療3 d、7 d后,腫脹程度均有明顯好轉,采用中醫定向透藥配合中藥封包進行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腫脹值更低,提示中醫定向透藥配合中藥封包進行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腫脹情況。
骨折后導致的疼痛是非常劇烈的,加之骨折周圍軟組織受損易引發炎癥,會加劇疼痛感,不利于患者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無顯著差異,經治療3 d、7 d后,VAS評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多,提示中醫定向透藥配合中藥封包進行護理能夠有效改善骨折患者的疼痛情況。
上肢功能的恢復情況是評價上肢骨折患者康復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Carroll上肢功能評分量表從抓握、側捏、旋前等角度對患者進行全方面的評估,能很好地了解患者上肢功能恢復情況[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上肢功能評分差異不大,經治療后上肢功能均得到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更為顯著,提示中醫定向透藥配合中藥封包進行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從滿意度評分結果中也可以看出患者對中醫定向透藥配合中藥封包進行護理更為滿意。
綜上所述,中醫定向透藥配合中藥封包對上肢骨折患者肢體腫脹和疼痛的康復具有積極的影響,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