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華
(丹陽市好孩子幼兒園 江蘇丹陽 212300)
幼兒園教學環境是幼兒成長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于其他教學階段而言,幼兒正處于心智啟蒙階段,其對成長環境的要求更高,不僅在室內環境方面。如今,我國相關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深刻認識到幼兒戶外游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意義。而優質的戶外環境正是幫助幼兒參與到戶外游戲中的重要基礎支持,因此,重視幼兒園設備建設的構建,是幼兒園管理者應當關注的重要方向。
打造優質的幼兒園設施建設,構建幼兒游戲交流平臺,為幼兒提供符合自然生長需要的探索環境,是幫助幼兒發現生活魅力、自然魅力的重要途徑。優質的幼兒園教學環境應當結合幼兒的身心特點,緩解幼兒在學習成長中的焦慮感和緊張感。幼兒園通過硬件設施和教學手段的雙重引導,讓幼兒實現“玩中學習,學習中成長”。所以,從設計角度來看,幼兒園的設施構建并不能只是簡單的設備集合和空間堆放,需要展開合理的布局和規劃,按照功能做好區域劃分,由此真正在方便幼兒教學日常的同時,實現有效的教學輔助工作。結合我國當下國內幼兒園現狀來看,在設施建設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室內進行知識傳輸型教學一直是我國主要的教學方式,在幼兒園教學中也不例外。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在幼兒園室內與室外建筑面積比上遠落后于國際平均水平,國內數據僅為1∶2.6,而國際平均水平為1∶4.3,在西方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基本保持在1∶7以上。除了教育方面受傳統影響外,也有家長擔心幼兒安全,更傾向于讓幼兒進行室內活動。還有就是我國在城市化建設中,土地資源寶貴,對幼兒園的規劃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幼兒園整體設計上,體現出高占比的室內面積的特點[1]。
幼兒園設備設施存在較大的單一性也是國內幼兒園的一大特點,其單一性不僅體現在數量上,在功能上也是如此。如今,在幼兒園,除了小面積的操場外,額外配置滑梯、管道城堡、幼兒秋千等配套組合幾乎成了國內幼兒園的常態。而國際幼兒園的相關配置包含了林間游戲區、沙土操場、沙土堆、泥沙池、游泳池、攀爬架、水田、手壓井、秋千、蕩橋、斜坡、水生動植物的水塘觀察區、水稻田、戲水區、涂鴉墻、小動物觀察區等多種功能的設備設施。我們新建的一所幼兒園就是在考察了國外幼兒園后設計建設的,具備了上述所有功能,其設計目標也存在多維性,除了娛樂功能外,還注意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在布局幼兒園的設備設施中,不僅需要注重多功能性,還要注重空間布局的合理性和有序性。如今,我國有不少仿照國外幼兒園開設的多功能性幼兒園,但是在區域規劃上還有所欠缺,主要體現在設備空間混亂,如可將涉及用水的相關設備進行集中,或者按照探索區、娛樂區、自主游戲區的定位進行設備集中。這樣的設定才能讓區域之間更好地進行統一管理,否則會帶來混亂的問題,導致管理成本的上升。
我國國內幼兒園的設備設施建設需要結合我國的國情以及本地幼兒身心水平進行合理設計,傳統的設計模式局限性太強,但一味盲目追求和國際接軌的模式也體現出了很大的弊端。這不僅會導致成本虛高,也讓幼兒教育工作者感到迷茫,對幼兒教育的目的感到困惑。所以,在國內幼兒園設施建設中,應當遵行以下幾個大方向。
我國人口基數大,幼兒園建設面積不足,尤其是大城市地區,面臨著較為嚴重的人多地少的問題,幼兒園有限空間要提升設備設施的利用率,從幼兒角度和幼兒園日常生活和教學需求進行增設,考慮我國幼兒知識型掌握速度快,但是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較差的特點,我園開設幼兒自主餐廳,以大帶小,讓幼兒自己學會使用碗筷勺,還增設了幼兒廚房,開設了食育課程,在農家廚房讓幼兒買菜、揀菜、洗菜、切菜和燒菜,在生活實踐中學會生活。還有就是,我國很多家庭對幼兒存在過度保護問題,因此帶來幼兒更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針對這樣的問題,可開設一片舉辦團隊活動的專用場地,幫助幼兒學習溝通,學會分享,從而提升其人文素養品質[2]。
注重安全性設計是幼兒園設備設計的核心原則,尤其是在戶外設備設計中,幼兒可能會進行跑、跳等劇烈活動,因此,強化設備設施安全保障,消除幼兒活動中的安全隱患問題,是幼兒園設備建設的首要關注點。對此,我國頒發的面向幼兒園設備建設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場地設備的材料選擇應當在綜合考慮幼兒日常活動的安全性之上進行選擇,要盡量貼近自然選擇建設材料。在硬質材料選擇上,可選擇磁懸浮地板、透水磚、廣場磚和鵝卵石;在軟質材料上,可選擇草地、沙地以及塑膠跑道;在室內設備設施上,可盡量多使用自然界的藤蔓、竹條、棉麻、木材和石材進行構筑,要注重幼兒作為一個自然人需求的基本生存環境的自然構建,如一些人工合成的塑膠、人造草坪、大型塑料玩具,要盡量少用。在必須使用時,也要嚴格按照健康規格標準進行嚴格審核,除了材料審核外,還要注重設計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如是否存在隱患較大的明顯的邊角設計等情況。
布局合理性是幼兒園設施設計中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所在,主要原因是合理性設計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合理設計需要設計者有面向幼兒特點進行設計的經驗:
首先,是合理性能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要符合幼兒“童趣”“野趣”的探索心理,存在一定的設計縱深。比如,在空曠的平地上,如果只擺放一個滑梯,那么幼兒很難對其產生玩耍的興趣。我們將室外地形設計得高低起伏,增加山洞、樹屋、樹道、繩梯、沖坡、水域、沙地,架設了蕩橋,堆放掩體、栽種高大喬木,讓幼兒在其中進行打野戰、捉迷藏等多種高開放性的活動。這樣的布局顯然更具實用性、合理性。
然后,合理性設計要考慮幼兒的身高體型。在設計標準上,要按照幼兒的實際身體發育水平進行設計。除了外形設計外,還要考慮重量設計,以便于幼兒搬動和使用,如成人籃球和足球顯然不適用于幼兒,因此要設計幼兒專屬的皮球。又如,幼兒廚房方面,要避免使用鋒利的金屬刀具,應多添加流體材料、面粉面團等烹飪食材,在必須使用切割工具時,可用塑料制的鈍器道具替代,同時,教師要做好監管回收管理工作[3]。
最后,合理性設計就是宏觀角度的整體布局,要保障功能協調,環境獨立。比如,在需要安靜的圖書角的場景周圍,不能設置過于吵鬧的團隊活動場地,在周邊可通過添加林地綠化帶的方式和團隊活動的場地隔離開來。
一直以來,我國在對幼兒的教育中都嚴重缺失生命教育,特別是對于生育和死亡的概念都十分忌諱,在回答幼兒提出的“我是怎么來的?”這類問題時往往含糊其辭。在國內幼兒園的園區和設備設計上,很少有小動物觀察區、種植園、水稻田、池塘生物觀察區這樣的設計。缺乏生命教育設施設備帶來的結果就是,幼兒難以實現和他人的對等溝通,難以覺察到他人的自然人生命屬性,設身處地的代入能力差,可能出現一些傷害別人滿足自己的自私行為。
教室是幼兒教學的主要場所。傳統的幼兒園教師設計都是黑板講臺加桌凳。我們幼兒園嘗試著在小、中、班三個教室之間用移動隔斷,教室可分可合,除了教學需求外,兼顧午睡、就餐和游戲功能,具備一室多用的特點。在桌子設計上,要考慮幼兒的身形,一般來說,取平均值即可,考慮到室內活動以及就餐午睡問題,我們將桌子設計成折疊式,桌子之間可堆疊放置,小床可疊加收納,并用移動輪送到存儲間,方便教室多功能使用。在凳子設計上,可設計成多面不同高度的凳子,便于不同年齡幼兒在不同環境下使用。為了保持教室美觀,可設置獨立的儲藏室或儲藏柜。在黑板設計上,可用現代無塵黑板或者使用手寫電子設備加投影儀取代傳統粉塵較多的黑板,打造更加綠色清潔的教學環境。
幼兒園操場設計主要要點在于,操場地面材料使用和操場地面規劃兩個方面。在操場材料使用中,要盡可能地使用天然草地,如果條件不允許,在使用塑膠跑道時,一定要嚴格審核塑膠跑道的質量,尤其是重點審核其在夏日高溫環境下的耐熱效果。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毒跑道事件,嚴重危害到兒童的健康成長,相關部門已對此啟動了嚴格管控。幼兒園孩子的身體耐受能力更差,對人工合成塑膠跑道審查標準要更加嚴格。在操場規劃方面,同樣要結合幼兒的身體特點設計操場,從專業化角度來看,幼兒園跑道保持在45m的長度。在球場設計上,幼兒對于球類的認知尚不夠,設置統一的玩球區即可。
玩具娛樂中心的設計可在園區規劃的后期進行,可選擇一些難以利用的空間進行設計,如在樹木上修建樹屋,樹屋下設娛樂區,在樹木間建樹道、蕩橋、滑梯、繩梯、秋千、攀爬架和探險管道等,形成了游戲娛樂的立體構建。這樣不僅節約了空間,幼兒將更加接近自然生態。在娛樂項目設置中,盡量不采用過高的設計,倘若有必要,則要在高處設置安全保護措施,同時在下面采用軟底質設計,以盡量降低玩具娛樂中心潛在的隱患因素[4]。
幼兒對于沙和水有天然的喜好。在玩沙和玩水的過程中,幼兒通過接觸認知,能快速構建自己對世界的切實感受,激發其對自然界物質的創造和想象。比如,在玩水的過程中,幼兒觀察水體在不同容器中的流動,感受水的特性和魅力所在,從而建立起對“液態”的認識和體驗感。在玩沙的過程中,使用各種模具堆積沙堡,進行修改創作,可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當下問題是,我國國內家長對于孩子玩水玩沙有一定的抵觸情緒,所以,在建設沙灘水池時要有充分的安全保障。
在具體的建設中,水池要做好水體的供給排放控制,保障水體的潔凈,在水池設計上,要做好面積和深度控制,在面積上一般不超過50m2,在深度上不超過0.3m。如果是北方地區,考慮到冬日結冰的情況,可使用帆布建立可拆卸的夏日水池。在沙灘設計,可以是操場的一部分,沙池一般面積為10m2~40m2。對于沙池要做好周邊防護設計,防止沙礫外流,難以清理;在沙池周邊,要設置沖洗裝置,幫助玩沙的幼兒做好玩耍后的清潔工作。
農場和牧場又被稱為種植區和小動物觀察飼養區。以往的國內幼兒園很少在這方面進行設計。但是隨著人們教育意識的提升,越來越注重生命教育,更多的家長在這方面持支持態度,因此,展開農場和牧場設計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在存在條件的幼兒園內部,特別是依山而建的林區幼兒園,可利用自身地理優勢開辟一塊土壤肥沃的種植區,在布局上為了提升農場牧場氛圍特色,可使用專門的籬笆圍欄,在裝飾上使用植物或者動物作為裝飾,在種植區內部設置行走小道,小道之間作為種植區域讓幼兒參與實踐。教師參與種植指導工作,在種植區內,設置專門場所儲存小鋤頭、鏟子、噴水壺等道具。在知識教育中,可將農場作為幫助幼兒認識蔬菜水果的場所,將牧場作為幫助幼兒認識動物的場所。在小動物飼養中,教師要做好清潔指導工作,要教育幼兒真正對小動物投入愛心,以激發他們對生命的感悟。在外部配置上,要在農場和牧場外圍同樣配置好專門的沖洗設備,引導幼兒做好日常清潔,提升其自理能力。
綜上,我國在幼兒園基礎設施建設上還有很大的不足,在建設中,既要關注學習西方國家的優勢,又要保持清晰客觀的頭腦,做到理性分析不盲從。總之,最合適我國幼兒成長的設施環境。才是最好的環境,相關幼兒教師對此要付諸高度重視,做好日常觀察,總結建設經驗,不斷優化改革,以此為幼兒成長提供更優質的空間環境。